引言 1
第1章 移动无线电信号环境 15
1.1 移动无线电通信媒介 15
1.2 传播路径损耗 19
1.3 由于散射因素引起的多径衰落 23
1.4 热噪声和人为噪声特性 29
1.4.1 热噪声特性 29
1.4.2 人为噪声特性 31
1.5 时延扩散 34
1.6 相干带宽 38
1.7 在800~900MHz范围内的多径衰落现象 39
练习题 40
参考文献 42
第2章 统计通信理论 44
2.1 统计方法 44
2.2 平均值 45
2.3 遍历过程 46
2.4 累计概率分布(CPD) 47
2.5 概率密度函数(PDF) 47
2.5.1 单个变量的PDF 47
2.5.2 两个变量的联合PDF 48
2.5.3 边缘PDF 49
2.5.4 联合特征函数 50
2.5.5 条件PDF 50
2.6 有效概率密度函数 52
2.6.1 均匀分布 52
2.6.2 高斯分布 53
2.6.3 瑞利分布 53
2.6.4 对数分布 55
2.6.5 二项式分布 56
2.6.6 泊松分布 57
2.7 电平交叉率(LCR) 57
2.8 衰落持续期 60
2.9 相关函数 61
2.9.1 自相关 62
2.9.2 互相关 62
2.10 功率谱密度和连续谱密度 63
2.11 采样分布 64
2.12 置信区间 67
2.13 差错概率 68
2.14 脉冲响应测量 69
2.15 均衡器 70
2.15.1 使峰值失真最小(迫零均衡器) 71
2.15.2 使均方误差最小(MSE算法) 72
2.15.3 构成一个自动均衡器 72
2.15.4 均衡器的讨论 72
练习题 73
参考文献 74
第3章 在平坦地面上的路径损耗 76
3.1 用模型分析法预测路径损耗 76
3.1.1 无线电水平线 76
3.1.2 空中反射 77
3.1.3 信号平均 77
3.1.4 终端在移动 77
3.1.5 移动台天线高度 77
3.1.6 地面波的影响 78
3.2 传播损耗——在光滑地面上 78
3.3 传播损耗——在粗糙地面上 81
3.3.1 正态分布的表面特性 83
3.3.2 表面粗糙度是距离的函数 84
3.3.3 地形数据的分辨间隔 85
3.3.4 有效散射地区的分析 85
3.4 双波模型——解释移动无线电路径的损耗和天线高度的作用 87
3.5 计算平均信号强度(本地均值)的规则 90
3.5.1 中值法 90
3.5.2 均值法 90
3.5.3 确定L值 91
3.6 预测传播路径损耗的模型 92
3.6.1 用于UHF的预测模型 92
3.6.2 Okumura等人的模型 94
3.6.3 经过不同环境的路径损耗的通用公式 96
练习题 97
参考文献 98
第4章 在丘陵地形中的路径损耗和常用的预测方法 100
4.1 基于模型分析的路径损耗预测 100
4.1.1 二次反射波存在 101
4.1.2 二次反射波不存在 103
4.1.3 一次反射波不存在 104
4.2 绕射损耗 105
4.3 圆拱形小山的绕射损耗 110
4.4 路径间隙标准 112
4.5 Lee的宏小区模型 112
4.5.1 人为影响——用不同的方法解释路径损耗 113
4.5.2 地形的影响 114
4.5.3 Lee的宏小区预测模型 115
4.6 Lee的微小区模型 116
4.7 建筑物内的预测模型 119
4.7.1 路径损耗斜率 119
4.7.2 总的接收功率 120
4.8 场强预测的效果 121
4.8.1 街道定向的影响 121
4.8.2 植被的影响 121
4.8.3 隧道内衰减的影响 123
4.8.4 大楼和建筑物的影响 123
4.8.5 路径损耗和局部均值之间的关系 123
4.9 信号门限的预测 124
4.10 信号覆盖地域的预测 124
4.10.1 方法A 124
4.10.2 方法B 127
4.10.3 两种方法的比较 127
4.11 宽带信号传播 128
4.11.1 宽带信号的路径损耗 128
4.11.2 宽带的多径损耗特性 129
练习题 131
参考文献 132
第5章 系统RF设计对传播的影响 135
5.1 天线设计的影响 135
5.2 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138
5.3 天线方向图波动影响 140
5.4 高增益天线的影响 144
5.5 移动无线电环境中的电场和磁场的独立性 145
5.6 无线电波极化的影响 148
练习题 152
参考文献 152
第6章 接收信号的包络特性 154
6.1 短时限与长时限衰落的比较 154
6.2 短时限衰落的模型分析 156
6.3 累积概率分布(CPD) 157
6.3.1 来自E场信号ro(t)的CPD 157
6.3.2 H场分量信号的CPD 160
6.3.3 来自定向天线rd(t)的CPD 161
6.3.4 求角电波到达的PDF 161
6.4 电平交叉率(LCR) 162
6.4.1 来自E场信号的re(t)的LCR 163
6.4.2 磁场分量的rhx,rhy的LCR 165
6.4.3 定向天线的rd(t)的LCR 166
6.5 计算衰落平均持续时间 169
6.6 基于时间分隔的移动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性 172
6.7 基于时间和空间分隔的移动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性 174
6.8 基于频率和时间分隔的移动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性 176
6.9 基于频率分隔的基站接收信号的包络相关性 178
6.10 功率谱分析 180
练习题 181
参考文献 181
第7章 接收信号相位特性 183
7.1 与移动无线电信号有关的随机变量 183
7.1.1 求随机变量的协方差 183
7.1.2 信号s(t)的功率谱 184
7.1.3 协方差矩阵 188
7.2 相位相关特性 189
7.2.1 ψ(t)的相位相关特性 189
7.2.2 在频率和时间间隔中的相位相关性 191
7.3 随机FM的特性 192
7.3.1 随机FM的概率分布 192
7.3.2 随机FM的功率谱 193
7.3.3 随机FM的电平交叉率(LCR) 195
7.4 喀呖噪声的特性 197
7.4.1 喀呖噪声 197
7.4.2 求p(n,?,ψn,?n)的过程 198
7.4.3 平均喀呖声速率 199
7.5 模拟模型 200
7.5.1 瑞利多径衰落模拟器 200
7.5.2 多径衰落和选择性衰落模拟器 203
练习题 204
参考文献 204
第8章 调制技术 207
8.1 系统的应用 207
8.2 调频移动无线电 207
8.2.1 无衰落情况 208
8.2.2 瑞利衰落情况 213
8.3 数字调制 218
8.3.1 无衰落情况 218
8.3.2 衰落情况(移动无线电环境) 222
8.4 恒定包络调制 224
8.4.1 四相移键控(QPSK) 224
8.4.2 交错四相相移键控(OQPSK) 225
8.4.3 π/4-相差分相移键控(π/4-DQPSK) 227
8.4.4 副载波QPSK 228
8.4.5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MSK) 228
8.5 非恒定包络调制 232
8.6 OFDM调制解调器 234
8.7 扩频系统 236
8.8 跳频差分相移键控(FH-DPSK)系统 237
8.9 FH-DPSK系统的差错率和系统效率 240
8.9.1 单有源基站小区内部的干扰 240
8.9.2 多基站小区间干扰 241
8.9.3 多径衰落环境 243
8.10 频谱效率和每个小区的信道数 243
8.11 扩频调制——直接序列(DS) 245
8.11.1 用DS信号降低干扰 246
8.11.2 相关器和瑞克接收机 247
8.12 改进的单边带(SSB)系统 247
练习题 248
参考文献 249
第9章 分集方案 251
9.1 移动无线电系统的功能设计——分集方案 251
9.2 宏观分集方案——在不同站址上天线的应用 251
9.3 微观分集方案——应用在同址天线上 252
9.4 空间分集 252
9.4.1 在移动台 253
9.4.2 在基站 253
9.5 场分量分集 256
9.6 极化分集 257
9.7 角分集 257
9.7.1 在基站 257
9.7.2 在移动台 258
9.8 频率分集 260
9.8.1 与频率统计相关 260
9.8.2 相关性与频率的关系 261
9.8.3 相干带宽 262
9.8.4 具有两个不相干带宽的两个频率 262
9.8.5 具有相干带宽的两个频率 262
9.9 时间分集 263
练习题 263
参考文献 264
第10章 合并技术 265
10.1 用宏观分集的合并技术 265
10.1.1 选择性分集合并 265
10.1.2 用选择性合并改善平均信噪比 265
10.2 微观分集的合并技术 267
10.3 预检测和后检测合并 267
10.3.1 使用预检测方法 267
10.3.2 使用后检测方法 267
10.4 选择性分集合并 268
10.4.1 第一种情况:所有Гk=Г 269
10.4.2 第二种情况:γ?Гk,k=1,…,M 269
10.4.3 第三种情况:ГM<γ?(Г1,…,ГM-1) 270
10.4.4 第四种情况:相关信号 270
10.5 转换式合并 273
10.6 最大比值合并 275
10.6.1 计算概率密度分布 277
10.6.2 特殊情况 279
10.7 等增益合并 282
10.7.1 计算概率密度函数 282
10.7.2 累积概率分布 283
10.7.3 计算电平交叉率(LCR) 284
10.7.4 求出基站站址上的电平交叉率 285
10.7.5 求出在移动台站址上的LCR(电平交叉率) 288
10.8 馈送合并技术 291
10.9 前馈合并 291
10.9.1 使用无导频信号 291
10.9.2 延迟信号合并 292
10.9.3 使用具有通信信号的导频信号 293
10.9.4 另一种导频信号方法 293
10.10 反馈合并(Granlund合并器) 293
10.11 多支路天线阵的合并技术 294
10.11.1 CNR分析方法 296
10.11.2 累积分布方法 297
10.12 用分集合并减少时延扩展 298
练习题 300
参考文献 301
第11章 信号处理 302
11.1 移动无线电系统的功能设计——信号问题 302
11.1.1 距离相关因子 302
11.1.2 速度相关因子 303
11.2 比特流波形分析 303
11.2.1 时延扩展相关因子 303
11.2.2 比特流波形的分析 304
11.2.3 随机数据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305
11.2.4 波形整形 306
11.2.5 双二进制波形信号 308
11.3 位同步和帧同步 311
11.3.1 位同步 311
11.3.2 帧同步 312
11.4 音节压缩扩张 314
练习题 316
参考文献 317
第12章 干扰问题 319
12.1 干扰的影响 319
12.2 同信道干扰 319
12.2.1 无衰落环境 320
12.2.2 瑞利衰落环境 324
12.3 邻道干扰 327
12.3.1 无衰落环境 327
12.3.2 瑞利衰落情况 329
12.3.3 带外邻道干扰 330
12.4 近端远端比干扰 330
12.5 互调(IM)干扰 331
12.5.1 调幅调相转换 331
12.5.2 天线端接失配 333
12.5.3 共址发射天线 333
12.6 符号间干扰 334
练习题 336
参考文献 337
第13章 信号差错分析与系统性能 339
13.1 系统和信号规范 339
13.1.1 性能规范 339
13.1.2 测试规范 339
13.1.3 等效性能规范 340
13.2 线性分组码 341
13.2.1 单奇偶校验检测码 341
13.2.2 奇偶校验检测矩阵 341
13.2.3 编码增益 342
13.2.4 编码强度 343
13.2.5 检错和纠错 344
13.2.6 擦除纠错(软判决) 344
13.2.7 检错和纠错算法 344
13.2.8 循环冗余检测码(CRC) 345
13.3 卷积码 346
13.3.1 卷积码编码器 346
13.3.2 树图 347
13.3.3 格形图(篱图) 348
13.3.4 维特比卷积码的译码算法 349
13.4 格形编码调制(TCM) 349
13.5 信号错误类型 352
13.6 基于M分支最大比率合并器的比特差错分析 354
13.7 衰落对误字率的影响 355
13.7.1 快衰落条件 355
13.7.2 慢衰落条件 356
13.8 基于大数判决处理减少差错 357
13.8.1 快衰落条件 357
13.8.2 慢衰落条件 358
13.9 基于相关信号的比特差错分析 360
13.9.1 快衰落条件 360
13.9.2 慢衰落条件 361
13.10 由于随机FM引起的不可降低的差错率 362
13.10.1 DPSK系统 362
13.10.2 数字FM(FSK)系统 362
13.11 由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的不可降低的差错率 363
13.12 非相干匹配滤波器接收机的差错概率 364
13.13 差分相干接收机差错概率 367
练习题 370
参考文献 370
第14章 话音质量分析与系统性能 372
14.1 移动电话的话音特性 372
14.1.1 平均话音功率分布 372
14.1.2 瞬时振幅概率 374
14.1.3 话音功率谱 374
14.2 参数的确定 375
14.3 FM系统中的话音处理 376
14.3.1 预加重和去加重 377
14.3.2 压扩器:压缩和扩张 378
14.4 FM系统性能的主观分析 379
14.4.1 无压扩器的预加重和去加重 380
14.4.2 有和没有压扩时的预加重和去加重 381
14.5 话音信号的数字处理 383
练习题 383
参考文献 384
第15章 多址(MA)方案 385
15.1 引言 385
15.2 噪声受限环境 385
15.2.1 C/I>1系统 386
15.2.2 C/I<1系统 387
15.3 干扰受限环境 388
15.3.1 在干扰受限环境中的容量 388
15.3.2 C/I>1系统——FDMA/SDM系统和TDMA/SDM方案 388
15.3.3 C/I<1系统——CDMA/SDM方案 390
15.4 FDMA、TDMA和CDMA之间无线电容量的比较 392
15.4.1 C/I<1系统——FDMA和TDMA系统 392
15.4.2 C/I<1系统——CDMA系统 392
15.4.3 CDMA系统的容量更大 393
15.5 处理增益(P.G.) 394
15.6 蜂窝和PCS频段中的环境噪声及其对CDMA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的影响 395
15.6.1 引言 395
15.6.2 理论 395
15.6.3 计算结果 396
15.6.4 结论 398
15.7 CDMA系统抵消干扰的限制 399
15.8 虚拟信道的多址方案 401
15.8.1 ALOHA 401
15.8.2 时隙ALOHA 403
15.8.3 CSMA 403
15.8.4 预约ALOHA 404
15.8.5 PRMA 404
15.8.6 PRMA 405
15.8.7 BTMA 405
15.8.8 CSMA/CD 405
15.8.9 DSMA 405
15.8.10 ISMA 405
15.8.11 RAMA 405
15.8.12 CDPA 405
15.8.13 结论 406
15.9 移动卫星系统 407
15.9.1 GEO、MEO和LEO系统的比较 409
15.9.2 LEO工作的简述 410
15.9.3 LEO的工作原理 412
15.10 在SDMA系统中同信道干扰的性质 413
15.11 外来干扰容限的要求 415
15.11.1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416
15.11.2 计算特定的电平X 417
15.11.3 求出容许干扰电平 418
15.11.4 外来系统可容许的最大干扰电平 419
练习题 419
参考文献 419
第16章 几个敏感课题概念的阐明 422
16.1 编写本章的动力 422
16.2 60年代的研究方向 422
16.2.1 移动无线电环境 422
16.2.2 移动无线电环境对信号的影响 423
16.3 AWGN信道 424
16.4 移动无线电的衰落模型 425
16.5 天线高度的影响 426
16.6 路径损耗预测与本地平均值预测之间的不同 427
16.6.1 路径损耗曲线的产生 427
16.6.2 路径损耗的标准偏差 427
16.6.3 本地平均值预测 428
16.6.4 人造建筑物的影响 428
16.7 合并信号分集 429
16.7.1 分集增益 430
16.7.2 分集不改善检波后合并的C/I 430
16.7.3 分集改善检波前合并的C/I 430
16.7.4 分集接收与天线阵接收是不同的 430
16.7.5 发射或接收分集 431
16.8 天线高度增益和分集增益 432
16.9 时延扩散△ 434
16.9.1 时延扩散不影响模拟话音信号 435
16.9.2 对FDMA和CDMA的影响比对TDMA小 435
16.9.3 用分集方案能减小时延扩散 435
16.10 噪声系数(NF)问题 435
16.10.1 环境噪声 435
16.10.2 接收机噪声 436
16.10.3 天线温度噪声 437
16.11 功率受限和带宽受限系统 438
16.11.1 功率受限系统 438
16.11.2 带宽受限系统 438
16.12 移动台和便携台的覆盖范围 439
16.12.1 移动台的覆盖范围 439
16.12.2 便携台的覆盖范围 439
16.13 射线跟踪和积木式部件方法 440
16.13.1 射线跟踪方法 440
16.13.2 积木式部件方法 441
16.14 编码方案和可变的突发差错间隔 441
16.15 天线向下倾斜 442
16.15.1 电子向下倾斜 442
16.15.2 机械向下倾斜 443
16.15.3 倾斜天线的影响 446
16.16 互调 446
16.17 移动台位置 450
16.17.1 基于基站的定位 450
16.17.2 基于移动台的定位 450
16.17.3 讨论 450
16.18 用天线高度的角扩展及其应用 450
练习题 454
参考文献 454
第17章 新概念 456
17.1 瑞利衰落环境中的信道容量 456
17.1.1 高斯噪声环境中的信道容量 456
17.1.2 瑞利衰落环境中的信道容量 456
17.1.3 在瑞利衰落环境中具有M支路分集方案时的信道容量 458
17.1.4 极端情况 458
17.1.5 结论 459
17.2 实时运行平均值 460
17.2.1 脱机平均值 461
17.2.2 实时平均值 462
17.2.3 讨论 464
17.2.4 无线电通信环境 465
17.3 GSM和CDMA之间的链路容量与呼叫中断的比较 467
17.3.1 乒乓切换的呼叫中断率 467
17.3.2 求出δ和μ值 468
17.3.3 δ和μ的公式 468
17.3.4 小结和结论 469
17.4 通过蜂窝系统的数据传输 469
17.4.1 引言 469
17.4.2 理论推导 470
17.4.3 分析 474
17.4.4 总结 475
17.5 CDMA的多用户检测 477
17.5.1 最佳的多用户干扰抵消 478
17.5.2 连续的干扰抵消 479
17.6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频谱和技术 480
17.6.1 图17.14所示出的WLL系统的特征 480
17.6.2 部署无线系统的概念 481
17.6.3 部署WLL系统的考虑 481
17.6.4 计算WLL系统的容量 485
17.6.5 WLL的TDD 488
17.7 小波(Wavelet)表达式 489
练习题 490
参考文献 490
第18章 军事移动通信 492
18.1 干扰环境中使用的策略 492
18.1.1 干扰策略 492
18.1.2 电子反干扰(ECCM)技术 492
18.2 扩展频谱方案——跳频(FH) 493
18.3 编码方案 497
18.4 在干扰环境中组合编码、分集和跳频 498
18.4.1 二进制R-S码 498
18.4.2 非二进制R-S码 503
18.5 自适应天线调零 505
18.5.1 使用自适应天线阵的可能性 505
18.5.2 需要考虑的问题 506
练习题 506
参考文献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