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中国文学的分期与唐宋诗词的嬗变 1
第二章 原始的自然艺术:《诗经》 31
第一节《诗经》概述 32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37
第三节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44
第四节《诗经》的音乐性 51
第五节《诗经》的散文性 55
第六节《诗经》韵律的自然性 59
第七节《诗经》的审美价值 61
第三章 人为艺术的滥觞:楚辞 72
第一节 楚辞概说 72
第二节 屈原生平 74
第三节 楚辞对《诗经》在艺术上的开拓及其艺术特质 79
第四节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85
第六节 《九歌》 125
第五节 《九章》 128
第四章 两种艺术的发展与交汇:两汉诗赋 146
第一节 人为艺术的媒介--汉赋 146
第二节 自然艺术的流变:汉乐府 150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162
第五章 两种艺术的交汇点:建安诗歌 169
第一节 概述 169
第二节 建安作家 172
第一节 正始文学与竹林七贤 186
第六章 “情寄八荒之表”:正始文学与阮籍 186
第二节 阮籍其人的意义 188
第三节 阮籍的诗歌 190
第七章 华彩的先声:太康诗歌 196
第一节 概述 196
第二节 左思 199
第八章 原始自然艺术的顶点:陶渊明及其诗 204
第一节 陶渊明其人的意义 204
第二节 陶诗的意义 206
第九章 华彩的人为艺术:六朝诗歌 212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起 212
第二节 近体诗形成的重要环节:永明体 218
第三节 近体诗形成前的轨迹 221
第十章 近体诗的形成与自然艺术的回归:初唐诗歌 229
第一节 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唐诗艺术概述 229
第二节 近体诗的形成与自然艺术的回归--初唐诗歌 231
第十一章 盛唐之音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盛唐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 244
第二节 “沧海月明珠有泪”:深情绵邈的李商隐诗 244
第三节 孟浩然与田园诗 249
第四节 岑参与边塞诗 252
第十二章 “诗中有画”:诗佛王维 259
第一节 诗中有画 260
第二节 诗中有乐 262
第三节 诗中有禅 264
第十三章 “清水芙蓉”:诗仙李白 268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及其思想 269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质 276
第十四章 千年诗祖:诗圣杜甫 280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 281
第二节 “诗圣”与“诗史” 285
第三节 沉郁顿挫的总体艺术风格 289
第四节 李杜诗歌艺术的简单总结 291
第十五章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中唐变革 294
第一节 白居易与新乐府 295
第二节 新乐府诗:通俗化的思潮 299
第三节 韩愈在艺术风格上的探索 303
第四节 郊寒岛瘦 314
第十六章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唐诗潮的承先启后 318
第一节 盛唐山水诗的流变: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 318
第二节 晚唐先声:瑰奇荒诞之美的李贺 327
第三节 晚唐诗风的其他开创者 336
第十七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晚唐诗歌与李商隐 340
第一节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生平及其诗风的形成 341
第三节 温李诗派 353
第一节 风流俊爽的杜牧诗 356
第十八章 通往宋代文化的道路:从杜牧到罗隐 356
第二节 宋诗的先声 361
第一节 概述 364
附录:先秦两汉散文史讲义 367
第一章 先秦历史散文 367
第一节 神话 367
第二节 甲骨卜辞 369
第三节 《尚书》 370
第四节 《周易》 371
第五节 《左传》 374
第六节 《国语》 380
第七节 《战国策》 381
第二章 先秦诸子散文(哲理散文) 384
第二节 语录体与诗歌体:《论语》与《老子》 386
第三节 对话式的论辩文:《孟子》 390
第四节 汪洋瓷肆的《庄子》 392
第五节 成熟论文的《荀子》 395
第三章 秦汉文赋 396
第一节 秦代文学 396
第二节 汉初散文 398
第三节 汉赋 400
第四章 司马迁与《史记》 402
第一节 生平 402
第二节 《史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