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技术新进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巴雅尔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671566X
  • 页数:49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抗生素 1

第一节 天然新抗生素的研究发展动态 1

一、引言 1

二、天然新抗生素的研究发展动态概述 1

三、传统抗生素的筛选研究进展 7

四、微生物产生的药理活性物质 16

五、微生物来源的农用生物活性物质 26

第二节 常用天然抗生素 31

一、天然β-内酰胺抗生素 32

二、天然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37

三、天然四环类抗生素 41

四、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2

五、多肽类抗生素 47

六、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 53

七、抗肿瘤抗生素 56

第三节 半合成β-内酰胺抗生素研究进展 61

一、半合成头孢烯类抗生素 62

二、氧头孢烯类和碳头孢烯类抗生素 101

三、半合成青霉烷类和氧青霉烷类抗生素 103

四、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118

五、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7

第四节 非β-内酰胺半合成抗生素 131

一、氨基糖甙类半合成抗生素 132

二、四环类抗生素的结构改造 142

三、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 148

四、利福霉素类半合成抗生素 153

五、林可霉素类半合成抗生素 163

六、半合成抗癌抗生素 168

第二章 医药工业生物技术 182

第一节 基因工程 182

一、基本原理 182

二、研究方法 182

第二节 细胞工程 187

一、基本原理 187

二、研究方法 187

一、基本原理 191

第三节 酶工程 191

二、研究方法 193

第四节 发酵工程 202

一、基本原理 202

二、研究方法 203

第五节 生物技术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205

一、基因工程 205

二、细胞工程 206

三、酶工程 206

第六节 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概况 207

一、概论 207

四、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分类 208

二、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208

三、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市场 208

五、美、日、西欧、前苏联等国医药生物技术开发情况 210

六、国内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概况 212

七、若干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制造的工艺路线 214

第七节 医药生物技术品种发展近况 215

一、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品种 216

二、已上市的医药生物技术产品 227

三、开发中的医药生物技术产品 229

四、总结 235

一、喹诺酮类 238

第一节 抗感染药物 238

第三章 化学合成药物 238

二、磺胺类药物 243

第二节 维生素类药 246

一、概述 246

二、生产临床品种 247

三、临床评价及其发展前景 252

四、合成工艺路线 253

第三节 解热镇痛类药物 256

一、概述 256

二、生产临床品种 256

四、合成工艺路线 264

三、临床评价及发展前景 264

第四节 心血管药物 267

一、概述 267

二、生产临床品种 267

三、临床评价及发展前景 290

四、合成工艺路线 291

第五节 消化系统药物 300

一、概述 300

二、生产临床品种 300

三、临床评价及发展前景 311

四、合成工艺路线 312

二、生产临床品种 314

第六节 抗肿瘤药物 314

一、概述 314

三、临床评价及发展前景 325

四、合成工艺路线 325

第七节 神经系统药物 329

一、概述 329

二、合成工艺路线 332

第八节 其它类药物 333

一、呼吸系统用药 333

二、计划生育用药 334

三、激素类药物 334

四、抗病毒及肝炎治疗药物 334

第一节 制剂技术的最新进展 336

第四章 药物制剂和剂型研究 336

一、实用化的新技术及新的药物治疗系统 337

二、正在开发中部分实用化的新技术及新的治疗系统 341

三、正在开发中的第四代制剂技术——靶向给药系统 348

四、其它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新技术 349

五、中药制剂的新进展 351

第二节 制剂设计与选择剂型的条件 353

一、制剂是一门综合性科学 353

二、决定制剂剂型的因素 353

第三节 药物作用部位与剂型 358

一、口服剂型 359

二、注射剂 361

第四节 药效持续时间与剂型 363

三、经皮、插入、埋入等的DDS类制剂 363

一、药理效应指标 364

二、起效与持续时间 364

三、剂型及药效持续时间的控制方法 366

四、制剂的评价 367

第五节 药物稳定性与剂型 368

一、流通过程中的稳定性 369

二、流通过程以后的稳定性 371

第六节 药物副作用与剂型 373

一、给药形式与产生副作用的差别 373

二、口服制剂的持续性与产生副作用的差别 374

四、关于注射剂的问题 375

三、制剂添加剂与产生副作用的关系 375

第七节 药物使用性与剂型 376

五、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376

一、有关医务人员及病人的使用性 377

二、剂型与使用性 377

三、通过DDS提高药物使用性 379

四、制剂的物性及性状与使用性 380

五、包装和容器与使用性 381

六、提高使用性与医院药师 382

第八节 制剂开发举例 382

一、一种新的口服缓释药物传递系统——干吸收乳 382

二、长效头孢氯氨苄制剂 383

四、前体药物——乙酰水杨酸盐制备 384

三、舌下给药用睾丸素-环糊精复合物 384

第五章 药物仪器分析 386

第一节 药物分析所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及仪器分析室的基本要求 386

一、仪器室的环境 387

二、仪器的安置 387

三、仪器档案 387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88

一、仪器的特点 388

二、测定原理 388

三、药物分析对仪器的基本要求 389

六、各种分光光度计 392

四、仪器需要定期检查的项目 392

五、可选购的附件 392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 397

一、测定原理 397

二、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399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 401

四、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404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405

一、仪器的用途 405

二、色谱法的原理与分类 405

三、色谱法的重要参数与公式 405

四、仪器的结构与组成 409

六、应用举例——哌拉西林含量测定(1990年版中国药典法) 427

五、中国药典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般要求 427

第五节 气相色谱仪 429

一、流动相系统 429

二、固定相系统 429

三、检测器系统 431

四、定性定量方法 433

五、毛细管色谱柱 436

六、气相与质谱或红外的联用仪 436

第六节 核磁共振碳谱 438

一、仪器与原理 439

二、化学位移 439

四、应用举例 440

三、碳谱的标识技术 440

第七节 质谱仪及应用 442

一、原理 442

二、仪器 443

三、应用举例 447

第八节 粉末X光衍射仪及应用 448

一、原理 448

二、仪器 448

三、应用举例 448

第九节 其它几种常用的分析仪器 451

一、电子天平 451

三、微粒测定仪 454

二、溶出度仪 454

四、自动旋光仪 457

第六章 新药研究和新药管理 461

第一节 新药研究 461

一、国外新药研究简介 461

二、我国新药研究概况 468

第二节 新药管理 489

一、新药审批管理的内容 490

二、新药审批与临床药理 491

三、新药审批的技术审查与咨询机构 491

四、国外药品在中国注册、进口及临床试验的有关规定 491

五、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