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文学基础 3
1 水文现象 3
2 水文科学 5
3 水文科学的发展历史 6
4 水的形态及其转化 9
5 水的热力学性质 9
6 水温 10
7 水的密度 12
8 水的静力学性质 13
9 水文循环 16
10 水循环的作用、效应与影响因素 18
11 水分循环的异常和治水 19
12 水分循环与水文气象系统 21
13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区别与联系 22
14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体的更替周期 23
15 水量平衡 25
16 能量平衡原理 26
17 水文资料的获取途径 27
18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 28
19 水文科学的分类 30
参考文献 37
第二章 水文学发展趋势和新方法、新理论 38
1 水文科学的发展方向 38
2 水文学研究角度和方法演变创新 41
3 地理信息、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42
4 遥感原理及应用 48
5 GPS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 50
6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52
7 数字地球和数字水文 53
8 水文尺度问题 57
9 水文相似理论 60
10 水文序列分析和随机模拟技术 61
11 水文序列变异点的分析原理与应用 62
12 小波分析及其在水文科学中的应用 64
13 混沌与分形理论及其在水文科学中的应用 65
14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在水文上的应用 67
15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文科学中的应用 69
16 遗传算法及其在水文中的应用 71
17 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73
18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75
19 我国水文科学研究现状 78
20 水文的社会化与“大水文”理念 81
21 水文社会化面临的问题 83
参考文献 85
第三章 水文站网及其规划 86
1 水文测站定义及其分类 86
2 基本站的等级划分标准 86
3 流量站分类 87
4 雨量站、地下水监测站的分类 87
5 水文站网组成及功能 88
6 水文站网密度 88
7 水文分区划分依据 89
8 水文分区方法简介 90
9 水文站网规划与调整的目的和内容 91
10 大河控制站站网规划原则 91
11 区域代表站站网规划常用方法 92
12 小河站站网规划原则 95
13 平原区站网规划原则 95
14 流量站设站年限估计方法 96
15 雨量站网规划原则 97
16 雨量站网规划方法——平均相关系数法 98
17 泥沙站网规划原则 99
18 水位、水面蒸发站网规划原则 100
19 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原则及布设要求 100
20 墒情监测站网布设原则 102
21 水质监测站网 103
22 站网调整原则 104
23 水文实验站布局、筛选调整原则 105
24 水文实验研究内容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四章 水位观测 108
1 水位及水位观测的目的和要求 108
2 水文测验中的基面类型 110
3 水准点的设置 113
4 水尺断面的布设 114
5 水尺布设和水尺编号规定 115
6 水尺零点高程测验规定 116
7 水库、湖泊、堰闸站的水位观测要求 116
8 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 117
9 日平均水位计算 119
10 水位的订正 120
11 附属项目的观测 121
参考文献 123
第五章 河道流量测验 124
1 流量测验精度划分与次数布置 124
2 流量测验方法介绍 125
3 测验河段选择 126
4 河道流速沿垂线上的分布 127
5 流速仪、浮标和比降面积法测流断面布设 129
6 断面测量内容和基本要求 130
7 水深测量方法 131
8 起点距测量方法 132
9 大断面资料的整理与计算 133
10 流速仪法测流原理和条件要求 134
11 流速仪测流时测速垂线上测点分布 136
12 流速仪积深法测速、测点布设 137
13 流速仪法测流测速历时的确定 138
14 流速仪法测流流向测定 139
15 分析法进行畅流期流速仪流量计算 140
16 岸边流速系数的选择 142
17 推算流量的相应水位计算 143
18 测速主要仪器的检查和养护 145
19 浮标测流法测流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 145
20 浮标系数的确定和选用 147
21 水面浮标的制作、投放规定 148
22 深水浮标和浮杆的制作、测速方法和技术要求 149
23 浮标的测速方法和技术要求 149
24 浮标法测流流量计算 150
25 水面浮标系数确定方法 152
26 流量测验的水位级划分 153
27 比降面积法测流流量计算方法 154
28 走航式ADCP的安装和使用 156
29 航空摄影测流法 158
30 动船法测流 159
31 缆道积宽法测流 160
32 河道糙率和断面日平均流量计算 162
33 几种常用管道流量仪器及测量原理 163
34 差压式流量计 164
35 管道超声流量计 165
36 容积流量计 167
37 涡轮流量计 167
38 水表 168
39 水表流量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172
40 水工建筑物测流 172
参考文献 179
第六章 泥沙测验 180
1 泥沙测验目的及主要内容 180
2 泥沙颗粒、泥沙群体的特性 182
3 泥沙站的分类及测验项目规定 183
4 泥沙的起动、沙波运动 183
5 悬移质含沙量的分布 184
6 高含沙水流 184
7 河流泥沙的脉动及悬移质泥沙测验原理 185
8 悬移质测验仪器的要求及适用条件 186
9 各种悬移质采样器操作要求 186
10 悬移质输沙率及颗粒级配测次分布 187
11 悬移质输沙率的测验方法 188
12 悬移质输沙率颗粒级配的取样方法 189
13 单样含沙量测验内容及测次分布 190
14 单样含沙量的测验方法及误差控制 190
15 泥石流、浆河、揭河底观测 191
16 水样处理的沙重规定 192
17 沙样处理方法 193
18 泥沙测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195
19 悬移质泥沙采样器的技术要求及优缺点 195
20 泥沙颗粒分析成果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应用 197
21 常用颗粒分析方法与要求 198
22 泥沙颗粒级配分析方法 199
23 泥沙颗粒分析方法品质衡量 200
24 泥沙密度测定 201
25 粒径级的划分及颗粒级配曲线的绘制规则 202
26 泥沙颗粒分析方法——直接观测法 202
27 泥沙颗粒分析方法——粒径计法 204
28 流量及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记载计算实例 205
29 悬移质泥沙的运动 205
30 悬移质水流挟沙力 207
31 推移质泥沙运动 209
32 断面悬移质输沙率计算 210
33 中国泥沙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211
参考文献 216
第七章 降水量观测 217
1 降水成因与类型 217
2 降水量观测项目及精度 218
3 降水强度 219
4 固态降水分类 219
5 地球上降水分布 220
6 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21
7 降水量的观测时间、衡量指标和观测仪器 223
8 降水量观测环境要求 224
9 降水量观测仪器各个部分要求 225
10 降水量仪器安装 227
11 降水观测仪器的精度调试 228
12 普通雨量器观测降水的要求与程序 228
13 雪深、冰雹直径观测程序及要求 229
14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要求 230
1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示例 231
16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订正 232
17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程序、检查和雨量订正 233
18 降水量观测误差 234
19 林内雨量测定 236
20 林地积雪量的测定 238
21 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238
22 人工增雨及发展 240
参考文献 242
第八章 蒸散发量观测 243
1 蒸发的概念及观测的意义 243
2 水面蒸发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244
3 陆上水面蒸发场的要求 245
4 各种水面蒸发观测仪器优缺点对比 246
5 非冰期水面蒸发的观测 247
6 E-601型蒸发器的非冰期观测 248
7 冰期水面蒸发的观测 249
8 蒸发量观测的气象辅助项目观测 251
9 水面蒸发折算系数 253
10 水面蒸发的彭曼公式 254
11 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和测定 255
12 植物蒸散发 257
13 潜水蒸发 259
14 区域总蒸散发量计算 259
参考文献 260
第九章 水温及冰情观测 261
1 河流水温观测的分类及方法 261
2 地下水水温观测 262
3 冰情观测的意义 263
4 冰与水的性质 263
5 河流冰情概念 264
6 冰情术语 265
7 岸冰观测和水内冰观测 266
8 冰塞观测 268
9 冰坝和清沟观测 268
10 冰情目测 269
11 固定点冰厚测量 269
12 河段冰厚测量 270
13 冰情观测内容及要求 270
14 冰情图测绘 271
15 冰流量测验及内容和方法 272
16 冰流量要素过程观测与计算规定 273
17 疏密度的测量 273
18 流动冰块厚度与冰花容重的测量 274
19 用简测法施测冰流速的方法 275
20 简测法冰流量的计算 275
21 精测法计算冰流量的方法 276
22 凌汛和凌汛观测 276
23 固体水库——冰川 277
参考文献 278
第十章 墒情、旱情监测 279
1 墒情、旱情监测的目的意义 279
2 干旱、旱情、旱灾、墒情 279
3 土壤物理指标与土壤水分常数 280
4 土壤墒情监测 281
5 墒情和旱情监测要素 283
6 土壤容重和水分常数的测定 284
7 取土烘干法确定土壤含水率 287
8 张力计观测土壤含水率 288
9 中子水分仪法测量土壤含水率 289
10 时域反射仪(TDR)法观测土壤含水率 290
11 其他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 292
12 土壤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293
13 土壤质地的测定(密度计速测法) 293
14 土壤孔隙度的测定 295
15 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环刀法、双环法) 295
16 土壤最大吸湿水量、凋萎含水量的测定 296
17 华北地区旱情监测系统组成 297
18 墒情预报 298
19 农业干旱评估分区 299
20 旱情评估方法 299
参考文献 303
第十一章 地下水和地下水监测 305
1 地下水概念及性质 305
2 区域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概念和内容 306
3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307
4 地下水水位观测 309
5 地下水水温、水量和水质观测 311
6 区域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整理和地下水动态简报 312
7 地下水分类和地下水类型分区 313
8 地下水的蓄水构造 314
9 含水介质的空隙性表示方法 315
10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316
11 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317
12 地下水均衡和地下水域 318
13 地下水不同层次的力学结构和作用势 318
14 包气带水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 320
15 包气带的水分交换与动态 321
16 潜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322
17 潜水面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323
18 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323
19 承压水的形成和承压水等水压线 324
20 孔隙水 325
21 裂隙水 326
22 岩溶水 327
参考文献 327
第十二章 水文巡测、应急监测和水资源调查 329
1 水文巡测的目的和意义 329
2 巡测流量测验部署 329
3 巡测允许误差指标 330
4 桥上测流 333
5 巡测站的悬移质测验 336
6 开展水文应急监测的必要性 337
7 全国水文应急监测适用范围和分级响应 338
8 全国水文应急监测响应内容 339
9 水文应急监测设备及使用 340
10 水文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41
11 水文调查内容 342
12 洪水调查分类、内容和准备 342
13 洪水现场调查方法 343
14 洪痕调查和评定 344
15 暴雨调查 345
16 区域水资源监测意义 346
17 区域水资源监测站网布设 347
18 区域水资源监测方法 348
参考文献 350
第十三章 水文普通测量 351
1 国家水准网、水准基面和大地原点 351
2 水准测量原理 353
3 水准仪 354
4 微倾水准仪的操作 356
5 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357
6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357
7 自动安平水准仪操作 359
8 微倾式水准仪及测量的误差分析 360
9 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用途和一般要求 361
10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362
11 闭合差调整 363
12 高程自校系统水准测量记载表计算实例 365
13 水尺零点高程的测量 368
14 水尺零点高程测量计算表填写 368
15 大断面测量记载表计算实例 371
参考文献 374
第十四章 水文测验误差 375
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375
2 真值和真值误差 376
3 随机误差的统计性质 377
4 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378
5 不确定度的简化估算方法 379
6 不确定度估算实例 380
7 水位观测不确定度的估算 381
8 流量测验总不确定度 382
9 流速仪法流量测验误差与控制 383
10 浮标测流误差来源与控制 384
11 水工建筑物流量测验的误差来源 384
12 流速仪法流量测验误差试验 385
参考文献 386
第十五章 水文资料整编综述 387
1 水文资料整编的目的及工作阶段 387
2 水文整编资料的分类 388
3 水文资料整编的一般规定 389
4 整编的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390
5 水文资料整编的发展方向 390
6 观测物符号一般规定 391
7 水文资料测验整编成果要素单位和取用精度 391
8 整编符号编制规定 393
9 水道断面干枯、连底冻填写规定 394
10 测站考证的内容及要求 395
参考文献 396
第十六章 水位资料整编 397
1 水尺零点高程考证内容 397
2 天然河道水位变化的性质 397
3 不完整水位的插补方法 398
4 逐日平均水位表的编制及过程线的绘制 398
5 水位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399
参考文献 400
第十七章 流量资料整编 401
1 河道流量资料整编工作内容 401
2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401
3 水位流量关系图的绘制 402
4 测站控制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 403
5 对稳定水位流量关系突出点的检查分析方法 404
6 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的几种形式及影响因素 406
7 水位流量、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曲线的一般性质 407
8 单一水位流量关系线的定线精度计算和几种检验 410
9 水位流量关系3种检验计算 412
10 几种推求河道站流量的方法 413
11 水位流量关系的高低水延长方法 416
12 流量资料的合理性检查 417
13 水工建筑物流量资料整编 419
14 采用流量系数法进行闸涵流量资料整编 422
15 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堰闸流量资料整编 424
16 水电站和抽水站过水流量资料整编 425
参考文献 427
第十八章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 428
1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的主要内容 428
2 单沙过程线的绘制与分析 428
3 单沙断沙关系图的绘制与分析 428
4 断面平均含沙量的几种推求方法 429
5 缺测含沙量的插补方法 431
6 含沙量的单站合理性检查方法 432
7 含沙量合理性检查方法 432
参考文献 433
第十九章 水温、冰凌、降水、蒸发资料整编 434
1 逐日水温表的编制及合理性检查方法 434
2 冰凌资料整编方法及步骤 434
3 降水量资料整编的主要工作内容 435
4 降水量资料的插补与修正方法 437
5 降水量的合理性检查方法 437
6 水面蒸发量资料整编 438
7 水面蒸发量的合理性检查方法 438
第二十章 水准测量仪器 440
1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440
2 光学水准仪 442
3 电子水准仪 442
4 经纬仪 443
5 激光测距仪 444
6 全站仪 445
7 激光扫描仪 446
8 GPS定位系统 447
9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系统) 449
10 其他测量仪器 450
参考文献 452
第二十一章 水位仪器 453
1 水尺 453
2 接触式水位测量仪器 454
3 浮子式水位计 455
4 全量程机械编码水位传感器 457
5 压力式水位计 459
6 气泡式水位计 461
7 超声波水位计 462
8 雷达水位传感器 464
参考文献 465
第二十二章 降水、蒸发仪器 466
1 雨量器 466
2 虹吸式雨量计 466
3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468
4 专业报警雨量计 470
5 蒸发皿 471
6 E-601蒸发器 471
7 遥测蒸发器 473
参考文献 474
第二十三章 流速、流量、水深仪器 475
1 旋桨式流速仪 475
2 旋杯式流速仪 476
3 转子式流速仪的检定 478
4 转子流速仪检定的精度 479
5 电波流速仪 480
6 手持电波流速仪 482
7 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 483
8 流量计 485
9 水文流速测算仪 487
10 智能流量测算仪 488
11 绳长测深 489
12 超声波水深仪 490
13 水文缆道测距仪 491
参考文献 492
第二十四章 测沙、缆道、巡测仪器 493
1 瞬时式悬移质采样器 493
2 积时式悬移质采样器 494
3 悬移质测沙仪 496
4 水文缆道测流综合控制台 497
5 涵闸流量自动测量系统 499
6 桥测、巡测仪器 499
参考文献 500
第二十五章 水文数据采集、记录与传输 501
1 水文数据采集记录方式 501
2 有线信道传输 502
3 短波信道传输 503
4 超短波信道传输 505
5 网络中继分类 506
6 卫星信道传输 507
参考文献 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