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与研究方向 17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 17
一、经典条件反射 17
二、操作条件反射 19
三、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21
四、示范作用 22
五、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22
六、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23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24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 24
二、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24
三、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25
第三节 心理生物学研究方向 26
一、心理生物学研究的历史 26
二、心理生物学研究的现状 26
三、心理生物学研究述评 27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方向 28
一、跨文化研究 28
二、社会生活因素 28
三、社会干预 28
四、社会学理论 29
第五节 其他有关理论 29
一、人本主义理论 29
二、认知学派的理论 30
三、中医的医学心理学思想 31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32
第一节 心理现象 32
一、心理过程 32
二、个性差异 32
第二节 心理的脑基础 33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33
二、人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 35
三、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37
第三节 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38
一、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8
二、人的社会化 39
第四节 认知过程 40
一、感知觉 40
二、记忆 42
三、思维 45
第五节 情感过程 48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48
二、情绪的理论与生物学 51
三、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4
第六节 意志过程 55
一、需要 55
二、动机与挫折 57
三、意志 59
第七节 个性 61
一、个性概述 61
二、能力 62
三、气质 63
四、性格 64
五、个性特质理论 66
第三章 心理应激 68
第一节 总论 68
一、应激概念的演变 68
二、现代心理应激概念 69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70
第二节 生活事件 71
一、生活事件的分类 71
二、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 72
三、生活事件与健康 73
第三节 应对方式 74
一、应对概念的发展过程 74
二、应对方式及分类 74
三、应对方式与相关因素研究 76
四、心理防御机制 77
第四节 社会支持 79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 79
二、社会支持与健康 80
三、社会支持与个性 81
四、社会支持的种类 81
第五节 应激反应及心身中介机制 82
一、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 82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83
三、应激的心身中介调节 机制 84
第四章 心理测验 86
第一节 心理测验总论 86
一、心理测验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86
二、心理测验的应用 87
三、心理测验的分类 87
四、心理测验的实施条件 88
五、标准化测验工具的编制 89
第二节 智力测验 92
一、智商 92
二、筛查性智力测验 93
三、诊断性智力测验 93
四、婴幼儿发展量表 96
第三节 人格测验 96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96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98
三、卡特尔人格测验 100
四、洛夏测验 100
第四节 症状评定量表 101
一、九十项症状自评量表 101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 103
三、焦虑自评量表(SAS) 104
四、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 104
五、其它症状评定量表 105
第五节 其他量表 105
一、适应行为量表 105
二、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106
三、记忆量表 107
四、生活事件量表(LES) 108
五、应对量表 110
六、社会支持量表 111
第五章 心理治疗 112
第一节 心理治疗总论 112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和简史 112
二、心理治疗流派 113
三、心理治疗的生物学原理 114
四、心理治疗的原则 114
五、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 115
第二节 精神分析疗法 116
一、经典精神分析疗法 116
二、中国的认知领悟疗法 117
第三节 支持疗法 118
第四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 119
一、暗示疗法 119
二、催眠疗法 120
第五节 患者中心疗法 121
第六节 认知疗法 123
第七节 家庭治疗 125
第八节 森田疗法 127
第九节 集体心理治疗 129
第十节 行为矫正疗法 131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131
二、系统脱敏法 133
三、厌恶疗法 134
四、操作条件法(奖励法) 135
五、示范法 136
第十一节 松弛疗法 136
一、渐进性松弛训练 137
二、松弛反应 137
三、结合暗示和想象的松弛训练 138
第十二节 生物反馈疗法 138
第十三节 气功与心理治疗 142
第十四节 认知行为矫正疗法 144
第十五节 相互作用分析 146
第十六节 药物的心理效应与安慰剂 149
第六章 心理咨询 151
第一节 心理咨询总论 151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151
二、心理咨询的模式 152
三、心理咨询的种类 153
四、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154
五、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 155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条件 155
一、对心理咨询医生的要求 155
二、对心理来访者的要求 157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程序 157
一、基本步骤 157
二、若干注意事项 158
第七章 心身疾病 160
第一节 心身疾病总论 160
一、心身疾病的一般概念 160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学机制 161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162
第二节 内科心身疾病 164
一、原发性高血压 164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66
三、溃疡病 169
四、糖尿病 171
第三节 神经科心身疾病 174
一、头痛 174
二、脑血管病 176
第四节 儿科心身疾病 178
一、儿童时期溃疡病 178
二、小儿厌食 179
三、神经性呕吐 180
四、支气管哮喘 181
五、遗尿症 182
六、夜惊 183
第五节 妇产科心身疾病 184
一、闭经 185
二、痛经 185
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86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186
五、子宫、卵巢切除综合征 187
六、妊娠、分娩、难产的心理问题 187
七、计划生育中的心理问题 188
第六节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189
一、耳聋与耳性眩晕 189
二、心因性发音障碍 190
三、咽部异常感觉 191
第七节 眼科心身疾病 191
一、常见眼科心身疾病 191
二、眼科手术病人心理问题 193
第八节 口腔科心身疾病 193
一、牙科畏惧症 193
二、颞下颌关节 紊乱综合征 193
三、口腔扁平苔癣 194
四、牙周病与其它口腔心身障碍 194
第九节 皮肤科心身疾病 194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疾病 194
二、几种常见的皮肤科心身疾病 196
第十节 肿瘤科心身问题 196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 196
二、癌症病人若干临床心理问题 197
第十一节 外科心身问题 199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外科疾病 199
二、外科病人若干临床心理问题 200
第八章 病人、康复心理和护理心理 202
第一节 病人心理 202
一、病人的需要 202
二、病人的心理反应 203
三、几种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 204
第二节 医患关系 207
一、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 207
二、医患关系模式 208
三、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 209
四、医学交谈 210
第三节 睡眠心理 212
一、正常睡眠与梦 212
二、睡眠障碍 214
第四节 疼痛心理 216
一、疼痛的心理生物学 216
二、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218
三、慢性疼痛综合征 219
第五节 手术心理(应激性医疗程序心理) 220
一、手术焦虑 220
二、手术心理干预 222
第六节 康复心理 224
一、康复与康复心理学 224
二、康复过程的心理行为问题 226
三、康复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 227
四、社会因素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228
第七节 心理护理 229
一、护理心理学与心理护理概述 229
二、心理护理程序 230
三、临床病人若干心理问题的护理 233
四、[附]护士的心理素养 235
第九章 心理卫生 237
第一节 心理卫生总论 237
一、心理卫生基本概念 237
二、心理卫生简史 237
三、心理卫生的目标 239
四、现代心理卫生的意义 240
第二节 儿少心理卫生 240
一、孕期心理卫生 240
二、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241
三、童年期的心理卫生 242
四、少年期的心理卫生 243
第三节 青年心理卫生 244
一、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244
二、青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245
第四节 中老年心理卫生 248
一、中年期心理卫生 248
二、更年期心理卫生 249
三、老年期心理卫生 250
第五节 群体心理卫生 251
一、家庭心理卫生 252
二、学校心理卫生 252
三、工作单位心理卫生 253
四、特殊群体心理卫生 253
第十章 变态心理与不良行为 254
第一节 总论 254
一、变态心理和变态心理学概述 254
二、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 255
三、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式 256
四、心理障碍的分类 257
第二节 不良行为 260
一、酒瘾 260
二、药物依赖 261
三、烟瘾 262
四、过食 263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263
一、性心理概述 263
二、功能性性功能障碍 264
三、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265
第四节 神经症性障碍 267
一、恐怖症 267
二、强迫症 268
三、焦虑症 268
四、疑病症 269
五、神经衰弱 269
六、癔病 270
七、抑郁性神经症 271
第五节 人格障碍 271
一、人格障碍概述 271
二、人格障碍的病因和防治 272
实验 274
中英文词汇对照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