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预审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沙凤清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节 预审学研究的对象、方法 2

一、预审学研究的对象 2

二、预审学的研究方法 5

第二节 预审的地位、任务、方针和原则 7

一、预审的地位 7

二、预审的任务 10

三、预审的方针和基本原则 14

第三节 预审的沿革 23

一、国外的预审沿革 24

二、我国的预审沿革 28

第四节 预审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34

一、预审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关系 35

二、预审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35

三、预审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36

四、预审学与犯罪心理学的关系 37

第一章 逮捕、拘留、搜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拘传 38

第一节 逮捕 39

一、逮捕人犯的条件 40

二、逮捕的权限、逮捕的机关和逮捕应办的法律手续 42

三、逮捕前的准备工作 46

四、实施逮捕 47

五、执行逮捕应注意的问题 49

第二节 拘留 51

一、拘留和逮捕的区别 51

二、拘留条件 52

三、拘留应办的法律手续和实施 54

四、对拘留犯的审查和处理 55

五、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的区别 56

第三节 搜查 56

一、搜查前的准备工作 58

二、搜查方法 58

三、填写好《搜查笔录》和《扣押物品清单》 60

第四节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拘传 61

一、取保候审 62

二、监视居住 63

三、拘传 64

第二章 审讯被害人 65

第一节 审讯被告人的目的和意义 65

一、审讯被告人的目的 65

二、审讯被告人的意义 66

第二节 审讯前的准备工作 68

一、合理分配案件和组织力量 68

二、全面熟悉、掌握案件情况 69

三、研究制定审讯被告人的计划 71

第三节 审讯方法和策略 72

一、审讯方法 72

二、审讯策略 87

第四节 正确地进行政策教育 91

一、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93

二、进行政策教育要有分寸 95

三、进行政策教育,要同看守所管理及其他教育结合起来 96

第五节 正确地运用证据 97

一、使用证据要做好准备 98

二、使用证据要选择有利时机 98

三、使用证据的方法 100

第六节 发现矛盾和运用矛盾 103

一、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被告人口供中的矛盾 104

二、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同案犯之间的矛盾 105

第七节 认真研究、掌握预审中被告人的心理特点 107

一、被告人在拘押期间的心理 107

二、被告人在预审期间的心理 112

三、被告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117

第八节 对不同特点被告人的审讯 120

一、对不同性别、年龄被告人的审讯 120

二、对不同犯罪经历的被告人的审讯 125

第九节 预审人员应有的态度和作风 128

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129

二、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9

三、要有良好的智力 131

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134

六、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 135

五、要有认真精细的工作作风 135

七、要有丰富的知识 136

第十节 做好审讯笔录 137

一、做好审讯笔录的要求 137

二、怎样做好审讯笔录 138

第三章 收集证据 140

第一节 什么是证据、证据的特征、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作用 141

一、什么是证据 141

二、证据的特征 141

三、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作用 145

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 146

一、物证、书证 146

二、证人证言 147

三、被害人陈述 148

四、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148

五、鉴定结论 149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 150

六、勘验、检查笔录 150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51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52

三、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160

第四节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161

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证据 161

二、要主动、及时地收集证据 162

三、要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 163

四、要深入、细致地收集证据 163

一、对物证、书证的收集与判断 164

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与判断 164

二、对证人证言的收集与判断 167

三、证言的构成与证人的心理 173

四、对被害人陈述的收集与判断 184

五、对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判断 188

六、鉴定的进行和对鉴定结论的判断 196

七、对勘验、检查笔录的判断 199

第四章 认定犯罪 204

第一节 正确掌握犯罪构成的基本条件 204

一、被告人的行为必须是触犯刑法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06

二、被告人的行为必须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208

三、被告人只有达到法定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才能对他危害社会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212

第二节 认真研究与定罪有关的因素 213

一、认真研究被告人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214

二、认真研究被告人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手段 220

三、认真研究被告人行为的危害结果 222

四、认真研究被告人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24

第三节 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228

一、要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同具有社会危害生的犯罪行为区别开来 229

二、要把思想认识问题同犯罪行为严格加以区别 230

三、要划清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致死罪和正当防卫致人死亡的界限 231

四、要把强奸罪同一般不正当的男女两性关系区别开来 235

五、要把流氓(伤害)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别开来 242

六、要把团伙犯罪与一般共同犯罪加以区别 244

第四节 正确地确定罪名 246

一、要分析研究被告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247

二、要分析研究被告人的身分 247

三、要分析研究被告人实施犯罪的目的 248

四、要分析研究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方法、手段 249

五、刑法分则所列罪名及其构成、刑罚一览表 250

第五章 结束预审 265

第一节 结束预审的条件 265

一、犯罪事实、情节清楚 266

二、证据充分、确实 267

三、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 267

四、法律手续完备 268

一、提出起诉意见 270

第二节 对案件的几种处理 270

二、提出免予起诉意见 272

三、撤销案件 273

第三节 对扣押物品的处理 274

一、对于已经查清确实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应退还给被告人或他的家属 274

二、作为罪证物品,应连同案卷材料和《起诉意见书》一起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处 274

三、对于没有证据作用物品的处理 275

四、公安机关直接处理案件的物品的处理 275

五、对于易腐烂变质的赃物的处理 276

第四节 案件材料的整理和装订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