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经济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爱珠,刘伟东著
  • 出 版 社: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1112823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现代生产力观 1

一、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概念与内涵 1

二、关于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属性 4

三、关于生产力的硬要素与软要素 5

四、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

五、第三产业是重要的产业生产力 8

六、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9

第二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11

第一节 劳动者 11

一、劳动者的基本涵义 11

二、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12

三、劳动者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13

第二节 劳动资料 18

一、劳动资料的涵义与特点 18

二、劳动工具的作用与变化趋势 20

第三节 劳动对象 22

一、劳动对象的概念 22

二、劳动对象的分类及其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 23

三、劳动对象的发展趋势 25

第三章 科学技术生产力 27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 27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35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37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 37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42

第三节 科技进步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44

一、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44

二科学技术是现代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46

三、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49

四、科技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 50

第四章 管理生产力 56

第一节 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56

一、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56

二、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57

三、加强经济管理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7

第二节 经济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59

一、现代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59

二、现代化管理的特点 61

第三节 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 65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65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股份公司制 67

三、加强科学管理,狠练企业“内功” 72

第五章 信息生产力 84

第一节 经济信息的要素与特征 84

一、经济信息的概念 84

二、经济信息的构成要素 84

三经济信息的基本特征 86

第二节 现代及未来社会的信息化趋势 89

一、信息科学的巨大发展 89

二、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 90

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及对经济信息的需求 91

四、展望信息化社会 92

第三节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94

一、计算机信息产业 94

二、电子通信业 95

三、软件产业及信息服务业 96

四、广播电视业 97

第四节 加快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 98

一、信息高速公路的构成要素与作用 98

二、欧美、日本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100

三、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创条件 101

第六章 教育生产力 107

第一节 教育的生产性功能 107

一、马克思和思格斯对教育的生产性论述 107

二、教育具有生产性功能 109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 110

一、教育投资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10

二、通过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111

第三节 教育现代化 112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现代化 113

二、教育手段现代化 113

三、教育管理现代化 115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四化建设 115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115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 116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对策与措施 120

第七章 生产力系统、结构与规模 128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 128

一、生产力是一种系统力 128

二、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129

三、生产力系统的组合 135

第二节 生产力结构 139

一、生产力结构类型的划分 139

二、研究生产力结构的必要性 140

三、生产力结构合理化及其调整 141

第三节 生产力规模 145

一、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的概念 145

二、影响经济规模的因素 146

三、选择与确定经济规模的原则与对策 148

四、组建集团公司是发展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 152

第八章 企业生产力 158

第一节 企业生产力的特点与内容 158

一、企业生产力的特点 158

二、企业生产力的内容 159

第二节 企业类型和企业组织形式 162

一、企业类型 162

二、企业组织形式 167

第三节 企业生产力的更新 168

一、产品和工艺需要不断地变革 168

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企业生产力的更新 171

第四节 企业经营战略 172

一、名牌战略 172

二、跨国经营战略 175

三、市场缝隙战略 181

四、环保经营战略 187

第九章 产业生产力 193

第一节 产业部门的形成与分类 193

一、产业部门的形成 193

二、产业部门的分类 194

第二节 三次产业与国民经济现代化 198

一、各次产业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199

二、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

三、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210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212

一、产业结构的特性 212

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215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 218

第四节 产业生产力的国际化 219

一、战后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的发展 219

二、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 221

三、跨国公司的发展及产业生产力的国际化 222

第十章 区域生产力 231

第一节 区域生产力的形成 231

一、区域生产力的形成 231

二、区域生产力的特点 232

第二节 制约区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33

一、交通运输及能源供应 234

二、劳动人口的构成及素质 234

三、科技水平及技术结构 236

四、自然资源禀赋 236

五、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 237

第三节 区域生产力布局原则 237

一、市场原则 238

二、基础结构原则 239

三、劳动力原则 241

四、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241

第四节 区域协作与联合 243

一、区域协作与联合的客观必然性 243

二、区域联合的理论基础 244

三、我国区域协作与联合的发展 251

第五节 我国生产力区域布局现状及发展前景 253

一、我国经济区域的类型与规模 253

二、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特点 255

三、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 259

四、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发展前景 260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