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概述 1
第二节 大型灌区 (41 5
第一章地形地质 11
第一篇 自然条件 11
第一节 地貌 12
第二节 地质 16
第三节 土壤植被 20
第二章水系 22
第一节 古河道 22
第二节 水系现状 34
第三章水文气象 46
第一节 降水 46
第二节 径流 50
第三节 泥沙 54
第四节 蒸发 55
第五节 地下水 57
第六节 沿海潮汐 59
第七节 气候 61
第四章水资源 62
第一节 水资源区 63
第二节 水资源量 63
第三节 水资源供需状况 70
第四节 水质 73
第五章灾害 78
第一节 洪涝灾 78
第二节 旱灾 85
第三节 盐碱灾 90
第四节 淤积灾 93
第五节 其它灾害 98
第二篇水 库 107
第一章岳城水库 111
第一节 兴建缘由 111
第二节 水库建设 112
第三节 运用和效益 115
第二章岗南、黄壁庄、朱庄水库 117
第一节 岗南水库 117
第二节 黄壁庄水库 129
第三节 朱庄水库 139
第三章王快、西大洋水库 148
第一节 王快水库 149
第二节 西大洋水库 160
第四章潘家口、大黑汀、陡河水库 170
第一节 潘家口水库 170
第二节 大黑汀水库 179
第三节 陡河水库 188
第五章 中小型水库 195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96
第二节 中型水库简况 198
第三节 小型水库简况 208
第三篇河道防洪工程 210
第一章漳卫南运河系 210
第一节 河道堤防工程 211
第二节 枢纽工程 218
第三节 蓄洪滞沥洼淀 223
第四节 防洪能力 224
第二章子牙河系 234
第一节 河道堤防工程 235
第二节 枢纽工程 253
第三节 蓄洪滞沥洼淀 267
第四节 防洪能力 276
第三章大清河系 279
第一节 河道堤防工程 280
第二节 枢纽工程 299
第三节 蓄洪滞沥洼淀 307
第四节 防洪能力 322
第四章永定河系 323
第一节 堤防工程 323
第二节 泛区整治 327
第三节 防洪能力 329
第五章北三河 330
第一节 河道堤防工程 331
第二节 枢纽工程 344
第六章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 348
第一节 河道堤防工程 348
第二节 防洪能力 351
第四篇除涝治碱 353
第一章黑龙港及运东地区 353
第一节 涝碱成因 354
第二节 治理过程 357
第三节 河渠排涝工程 360
第四节 治理效益 363
第一节 涝碱成因 369
第二章滹滏区间 369
第二节 治理过程 370
第三节 深县后营旱涝碱 371
综合治理试区 371
第四节 骨干排水工程 372
第三章清南地区 381
第一节 骨干排水河道 381
第二节 文安洼周边除涝 387
第三节 扬水站 389
第四节 工程效益 389
第四章清北地区 390
第一节 排水骨干工程 391
第二节 廊坊地区清北除涝区 392
第三节 工程效益 394
第五章京东地区 394
第一节 治理沿革 394
第二节 骨干排水河道 395
第三节 永定河和北三河平原廊坊地区排涝现状 397
第六章唐、秦地区 401
第一节 易涝区域 402
第二节 涝区治理 403
第三节 排水工程 405
第四节 治理盐碱 407
第五篇灌 溉 409
第一章渠道灌溉 409
第一节 发展历程 409
第三节 中小型灌区 439
第二章水井灌溉 454
第一节 土砖井 454
第二节 机井 455
第三节 成井工艺 462
第四节 试验研究 466
第一节 地面灌水技术 472
第三章节水灌溉 472
第二节 防渗 475
第三节 喷灌 477
第四节 滴灌 480
第六篇 山区水利与水力发电 483
第一章水土保持 483
第一节 水土流失 484
第二节 治理 487
第二章水力发电 497
第一节 水能资源 498
第二节 建国前的小水电建设 498
第三节 建国后的水电建设 503
第四节 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乡及农村小水电网建设 527
第五节 技术发展 529
第六节 运行管理及方针政策 533
第一节 山区饮水 536
第三章饮水工程 536
第二节 降氟改水 540
第七篇城市水利 543
第一章石家庄市 543
第一节 城市供水 544
第二节 城市防洪 548
第三节 城市排水 550
第二章唐山市 553
第一节 城市供水 553
第二节 城市防洪 556
第三节 城市排水 558
第三章邯郸市 560
第一节 城市供水 561
第二节 城市排水 565
第三节 城市防洪 566
第四章邢台市 568
第一节 城市供水 569
第二节 城市防洪 575
第三节 城市排水 578
第五章保定市 582
第一节 城市供水 583
第二节 城市防洪 585
第三节 城市排水 588
第六章张家口市 590
第一节 城市供水 591
第二节 城市防洪 593
第三节 城市排水 596
第七章秦皇岛市 599
第一节 市区河流 600
第二节 水资源与用水 604
第三节 防洪排水 606
第四节 城市供水 609
第五节 污水排放 618
第八章承德市 623
第一节 城市防洪 624
第二节 城市供排水 627
第三节 避暑山庄水利 629
第八篇抗 灾 630
第一章防汛 630
第一节 组织领导 630
第二节指导思想 632
第三节 人力动员 635
第四节 工作制度 636
第二章抗洪 639
第一节 1956年抗洪 639
第二节 1963年抗洪 645
第三章抗涝 666
第一节 1954年抗洪抗涝 666
第二节 1964年抗涝 668
第三节 1977年抗涝 671
第四章抗旱 673
第一节1965年抗旱 674
第二节 1972年抗旱 676
第三节 1980~1984年抗旱 676
第五章震后恢复工程 683
第一节 邢台震后恢复工程 683
第二节 唐山震后恢复工程 686
第九篇基础工作 700
第一章水文工作 70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01
第二节 水文站网 704
第三节 水文测验 707
第四节 水情工作 715
第五节 资料整编 719
第六节 水文计算 723
第二章勘测·规划·设计 72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728
第二节 工作及成果 731
第三节 技术发展 749
第三章科学研究 761
第一节 科研机构 762
第二节 科研管理 765
第三节 科学研究成果 773
第四节 水利学会 795
第四章教育 804
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教育 805
第二节 建国后全日制教育 805
第三节 建国后职工教育 808
第十篇施 工 811
第一章机构与队伍 811
第一节 机构 812
第二节 施工队伍 813
第二章施工管理 819
第一节 管理沿革 820
第二节 管理制度 821
第三节 安全与卫生 832
第三章施工技术 834
第一节 建国前施工技术 834
第二节 建国后施工技术 836
第三节 机械与设备 849
第四章移民迁建 856
第一节 占地与移民 856
第二节 移民政策 873
第三节 重点移民区 887
第十一篇管 理 891
第一章工程管理 8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91
第二节 管理制度 893
第三节 观测检查 895
第四节 养护维修 910
第五节 调度运用 913
第六节 部分先进管理单位简况 918
第二章计划财务管理 91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919
第二节 财务管理 945
第三节 物资管理 954
第四节 统计工作 957
第五节 投资效益 958
第三章综合经营 959
第一节 种植业 959
第二节 养殖业 962
第三节 工厂企业 964
第四节 商业旅游业 969
第十二篇机构·人物 971
第一章机构 971
第一节 清代水利机构 97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972
第三节 当代水利机构 974
第二章水利人物 992
第一节 古代治水人物 992
第二节 当代治水人物 996
第三节 人物简介 1007
第四节 载入《河北科技精英》中的优秀科技人员 1011
第五节 载入《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人物卷》的治水人物简介 1016
第六节 水利英烈名录 1025
第十三篇水利艺文 1027
第一节 当代诗歌 1027
第二节 古代诗歌 1044
第三节 故事传说 1046
第四节 碑·记 1052
附 录 1060
治水法规 1060
编纂始末 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