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刮痧疗法的含义与源流 1
二、刮痧疗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现状 6
三、刮痧疗法的治病原理和治疗作用 8
四、刮痧疗法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11
五、刮痧疗法的优点 13
六、对于刮痧疗法应有的认识 14
第二章 刮痧疗法的理论依据 17
一、人体气血营卫的循行规律 18
二、人体经络的组成、作用和各经络分布路线 19
1.十二经脉 21
(1)手太阴肺经 21
(2)手阳明大肠经 22
(3)足阳明胃经 23
(4)足太阳脾经 24
(5)手少阴少经 25
(6)手太阳小肠经 25
(7)足太阳膀胱经 26
(8)足少阴肾经 26
(9)手厥阴心包经 27
(10)手少阳三焦经 28
(11)足少阳胆经 28
(12)足厥阴肝经 29
2.奇经八脉 30
(1)任脉 30
(4)带脉 31
(3)冲脉 31
(2)督脉 31
(5)阴维脉 32
(6)阳维脉 32
(7)阴跷脉 32
(8)阳跷脉 33
3.十五络脉 33
(1)手太阳络脉 34
(2)手少阴络脉 34
(3)手厥阴络脉 35
(4)手太阳络脉 35
(5)手阳明络脉 35
(8)足少阳络脉 36
(7)足太阳络脉 36
(6)手少阳络脉 36
(9)足阳明络脉 38
(10)足太阳络脉 38
(11)足少阴络脉 38
(12)足厥阴络脉 39
(13)任脉之络脉 39
(14)督脉之络脉 39
(15)脾之大络脉 40
4.十二经别 40
(1)足太阳经别与足少阴经别 41
(2)足少阳经别与足厥阴经别 41
(3)足阳明经别与足太阴经别 42
(4)手太阳经别与手少阴经别 42
(5)手少阳经别与手厥阴经别 43
(6)手阳明经别与手太阴经别 44
5.十二经筋 44
(1)足太阳经筋 45
(2)足少阳经筋 46
(3)足阳明经筋 46
(4)足太阴经筋 47
(5)足厥阴经筋 47
(6)足少阴经筋 48
(7)手太阳经筋 48
(8)手少阳经筋 49
(10)手太阴经筋 50
(9)手阳明经筋 50
(11)手厥阴经筋 51
(12)手少阴经筋 51
6.十二皮部 53
三、人体主要部位与经络的关系 53
1.头项部 56
2.肩背部 60
3.胸腹部 61
4.腰际胁肋部 62
5.尻臀外阴部 62
四、常用腧穴(经穴)的位置和作用 63
太渊 64
孔最 64
列缺 64
侠白 64
1.手少阴肺经经穴 64
尺泽 64
鱼际 65
少商 65
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65
合谷 65
阳溪 65
手三里 65
肩髃 66
天鼎 66
迎香 66
肘髎 66
曲池 66
3.足阳明胃经经穴 67
承泣 67
四白 67
巨髎 67
地仓 67
颊车 67
下关 68
头维 68
缺盆 68
膺窗 68
乳根 68
承满 68
梁门 68
伏免 69
髀关 69
梁丘 69
天枢 69
归来 69
犊鼻 70
足三里 70
上巨虚 70
下巨虚 70
丰隆 70
解溪 71
内庭 71
厉兑 71
4.足太阴脾经经穴 71
隐白 71
太白 71
地机 72
血海 72
阴陵泉 72
公孙 72
三阴交 72
商丘 72
冲门 73
5.手少阴心经经穴 73
极泉 73
少海 73
灵道 73
通里 73
小海 74
腕骨 74
后溪 74
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74
神门 74
阴郄 74
少泽 74
肩贞 75
天宗 75
肩外俞 75
肩中俞 75
天容 75
睛明 76
天柱 76
攒竹 76
通天 76
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76
听宫 76
颧髎 76
大杼 77
风门 77
肺俞 77
厥阴俞 77
心俞 77
膈俞 78
肝俞 78
胆俞 78
脾俞 78
胃俞 78
膀胱俞 79
关元俞 79
大肠俞 79
三焦俞 79
肾俞 79
中膂俞 80
八髎 80
魄户 80
膏盲 80
神堂 80
志室 81
秩边 81
承扶 81
殷门 81
委中 81
承筋 81
申脉 82
至阴 82
承山 82
昆仑 82
飞扬 82
8.足少阴肾经经穴 83
涌泉 83
然谷 83
太溪 83
大钟 83
水泉 83
郄门 84
曲泽 84
9.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84
大赫 84
复溜 84
照海 84
交信 84
间使 85
内关 85
大陵 85
劳宫 85
中冲 85
阳池 86
天井 86
外关 86
支沟 86
中渚 86
液门 86
10.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86
肩髎 87
翳风 87
角孙 87
耳门 87
和髎 87
丝竹空 87
11.足少阳胆经经穴 88
瞳子髎 88
听会 88
下关 88
率谷 88
完骨 88
维道 89
肩井 89
环跳 89
头临泣 89
风池 89
阳白 89
风市 90
阳陵泉 90
光明 90
悬钟(绝骨) 90
丘墟 90
足临泣 90
中都 91
蠡沟 91
太冲 91
行间 91
大敦 91
12.足厥阴肝经经穴 91
侠溪 91
曲泉 92
章门 92
期门 92
13.督脉经穴 92
长强 92
腰俞 92
腰阳关 92
身柱 93
灵台 93
陶道 93
筋缩 93
命门 93
至阳 93
大椎 94
哑门 94
风府 94
百会 94
上星 94
神庭 94
中极 95
神厥 95
关元 95
气海 95
14.任脉经穴 95
水沟(人中) 95
曲骨 95
膻中 96
华盖 96
天突 96
巨阙 96
上脘 96
中脘 96
廉泉 97
承浆 97
15.十四经外奇穴 97
印堂 97
太阳 97
鱼腰 97
金津、玉液 97
十宣 98
夹脊 98
八邪 98
定喘 98
腰眼 98
腰奇 98
四缝 99
落枕 99
腰痛穴 99
二白 99
肩前 99
八风 99
百虫窝 100
鹤顶 100
膝眼 100
里内庭 100
第三章 刮痧疗法的基本内容 101
一、刮痧疗法的工具和使用 102
1.刮具和使用 102
2.辅助材料和使用 103
二、刮痧疗法的种类和补泻手法 104
1.种类 104
2.补泻手法 104
三、刮拭方法及刮痧后的反应 105
1.持板方法 105
2.刮拭方法 105
3.刮拭要领 107
4.刮痧后的反应 108
1.人体各部位的刮试方法 109
四、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 109
2.整体刮拭的顺序 112
五、刮痧疗法的实施步骤 112
1.医者手法的练习 112
2.实施刮摩前的准备工作 113
3.患者的体位 114
4.刮摩的操作方法 115
5.扯痧、放痧、焠痧、拍痧等手法 117
六、刮痧疗法治疗之候气( 得气 ) 122
七、施行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123
八、刮痧疗法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25
九、刮痧疗法选经取穴的基本原则 126
3.远端取经穴 127
2.背部取经穴 127
1.局部取经穴 127
4.随症取经穴 128
第四章 远用刮痧疗法防病治病 129
一、内科病症 130
1.感冒 130
2.哮喘 132
3.咳嗽 133
4.中暑 135
5.呕吐 138
6.呃逆 140
7.泄泻 141
8.急性胃肠炎 144
9.胃痛 147
10.腹痛 149
11.痢疾 151
12.便秘 153
13.头痛 155
14.胁痛 159
15.胸痹 161
16.腰痛 162
17.坐骨神经痛 165
18.三叉神经痛 166
19.漏肩风 168
20.痹症 168
21.眩晕 172
22.失眠 173
23.脏躁 175
24.惊悸 177
25.汗证 179
26.肺痈 181
27.吐衄 181
28.水肿 183
29.积聚 184
30.消渴 187
31.疝气 188
32.癫狂 190
33.癎证 192
34.中风 192
35.面瘫 196
36.面痛 196
37.痿症 198
38.黄疸 199
39.疟疾 202
40.癃闭 203
41.淋证 205
42.遗精 206
43.阳痿 209
44.脱肛 209
二、妇科病症 211
1.月经不调 211
2.痛经 213
3.闭经 215
4.崩漏 216
5.不孕 217
6.阴挺 220
7.?瘕 221
8.阴吹 222
9.绝经前后诸证 225
10.白带 227
11.妊娠恶阻 229
12.胎位不正 229
13.滞产 231
14.胞衣不下 232
15.恶露不下 232
16.产后腹痛 235
17.产后血晕 235
18.产后发热 237
19.乳缺 238
20.乳痈 240
三、儿科病症 241
1.小儿惊风 241
2.小儿泄泻 243
3.小儿积滞 244
4.小儿疳疾 246
5.小儿顿咳 248
6.小儿尿床 248
7.小儿痄腮 250
8.小儿痿证 252
9.小儿发热 252
10.小儿疝气 253
11.小儿夜啼 255
12.小儿鹅口疮、口疮 256
13.小儿虫病 257
四、外科病证 259
1.风疹 259
2.肠痈 261
3.痔疮 262
4.疔疮 263
5.湿疹 264
6.牛皮癣 267
7.丹毒 267
8.带状疱疹 269
9.肘劳 270
10.落枕 271
11.扭伤 273
12.冻伤 274
13.毒蛇咬伤 275
1.目赤肿痛 278
2.针眼 278
五、五官科病症 278
3.眼睑下垂 280
4.近视 282
5.夜盲 282
6.咽喉肿痛 284
7.聤耳 285
8.耳鸣、耳聋 287
9.鼻渊 289
10.鼻衄 289
11.牙痛 292
第五章 预防保健刮痧疗法与养颜美容 295
1.头项部 296
一、预防保健刮痧疗法 296
2.肩背部 298
3.胸腹部 299
4.四肢部 300
二、美容养颜刮痧疗法 303
1.一切皮肤病 303
2.面部色斑 303
3.痤疮 304
4.扁平疣 305
5.斜视 307
6.酒渣鼻 308
7.圆形脱发 309
8.减肥胖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