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流行性出血热》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经亮等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第一章病原学 1

第一节我省病原分离的回顾 1

第二节 鼠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的证实 2

第三节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3

第四节病毒的性状 5

一、大小形态(5)二、核酸类型 6

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作用(7)四、血清型(7) 五、宿主范围 7

六、对组织培养细胞的敏感性 8

第五节研究方法 8

附一 流行性出血热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9

附二流行性出血热血凝抑制试验 18

附三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24

第二章流行特点 33

第一节流行趋势 33

第二节传染源及其特点 41

一、地区分布(35)二、时间分布(38)三、人群分布 41

一、黑线姬鼠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42)二、传染源的多宿主性 46

第三节可能的传播途径 46

一、虫媒传播(46)二、空气传播 47

三、气溶胶传播(47)四、接触传播 47

五、实验室感染 48

第四节易感人群和隐性感染 49

第五节流行形式和感染场所 50

一、流行形式(51)二、感染场所 51

第三章防治策略与疫情预测 53

第一节防治策略 53

一、组织工作(53)二、讲求社会效益 53

三、制定科学规划(54)四、加强科学研究 55

第二节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与疫情预测 55

第三节鼠类控制和综合防治 57

一、鼠类控制的策略(57)二、综合防治 58

第四节展望 59

第四章病理解剖 61

第一节体表及体腔的病理变化 61

一、体表变化(61) 二、体腔变化 62

第二节各系统及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 62

一、泌尿系统(62)二、心血管系统 64

三、内分泌系统(65)四、消化系统 66

五、呼吸系统(68)六、神经系统 68

七、脾脏和淋巴结(68)八、生殖系统 69

第三节 病理变化的特点及与病程的关系 69

一、病理变化的特点(69)二、病理变化与病程的关系 71

第五章发病机理 73

第一节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 73

第二节引起毛细血管损伤的机制 73

第三节低血压休克的发生机理 77

第四节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机理 78

第五节出血现象的发生机理 80

第六章临床表现 82

第一节潜伏期和发病形式 82

一、潜伏期(83)二、发病形式 83

第二节病程经过和各病期临床表现 83

一、病程经过(83)二、各病期临床表现 84

第三节特殊临床表现 111

一、胃肠型(111)二、急腹症型 112

三、脑型(113)四、类白血病型 114

第七章实验室检查 116

第一节常规检查 116

一、血常规检查(116)二、尿常规检查 120

第二节 血液生物化学检查 122

一、非蛋白氮(123)二、肌酐 123

三、二氧化碳结合力(124)四、电解质 125

第三节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 130

一、诊断筛选试验(130)二、归类诊断试验(132)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135)四、止血凝血障碍的其他检查 138

第四节其他实验室检查 139

一、肝功能检查(139)二、脑脊液常规检查(139)三、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研究(140) 四、对血管紧张素Ⅱ的研究(141) 五、对垂体前叶激素的研究 141

第五节特异性实验室诊断试验 141

一、免疫荧光试验(142)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42)三、血凝抑制试验 143

第六节免疫功能的研究 143

一、细胞免疫功能检查(143)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144)三、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145)四、血清补体的检测(145)五、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49

第七节血液流变学研究 150

第八章其他辅助检查 152

第一节胸部X线检查 152

一、胸部X线表现及其发生率 153

二、胸部X线征象的分析(156)三、流行性出血热与钩体病胸部X线表现的鉴别要点 159

第二节心电图检查 162

一、心律变化(162)二、传导阻滞 163

三、P波改变(163)四、T波改变 163

五、QT间期延长、QRS波低电压 163

第三节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 164

六、左右心室高电压(163)七、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心电图表现 164

第九章并发症 165

第一节腔道大出血 165

第二节心力衰竭肺水肿 167

第三节继发感染 169

第四节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171

第十章诊断与鉴别诊断 175

第一节早期诊断和早期定度 175

一、早期诊断(175)二、早期定度 176

第二节诊断依据和方法 178

一、流行病学资料(178)二、临床表现(178)三、特有的五期经过(179) 四、实验室检查(179)五、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 180

第三节误诊 180

一、误诊发生情况和误诊的疾病种类(180)二、常见的误诊原因 181

第四节鉴别诊断 181

一、急性发热性传染病(182)二、肾脏疾病(188)三、血液系统疾病 189

第五节临床分型 191

一、轻型(191) 二、中型(191)三、重型(192) 四、危重型 192

第十一章治疗 193

第一节概述 193

第二节发热期治疗 194

一、一般措施(194)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95)三、抗凝解聚治疗(199)四、止血剂的使用 202

五、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整剂的应用(202)六、中药治疗 207

第三节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 207

一、补充血容量(208)二、纠正酸中毒(211)三、改善心脏功能(213)四、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213)五、肾上腺皮质激素(215)六、一般抗休克措施 215

七、对D IC的治疗(216)八、关于难治性休克(218)九、中药的应用 219

第四节少尿期的治疗 219

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219

二、促进利尿(221)三、导泻疗法 225

四、放血疗法(227)五、透析疗法(227)六、中药应用 231

第五节多尿期的治疗 232

第六节恢复期的治疗 234

一、补充适量液体(232)二、电解质的补充(232)三、药物的使用(232)四、支持和对症治疗(233)五、中药的应用 234

第七节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235

一、心力衰竭肺水肿和呼吸窘迫综合征(235) 二、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36)三、腔道大出血(238)四、继发感染 238

第十二章护理 241

第一节一般护理 241

一、病室环境(241)二、休息(242)三、饮食(242)四、观察血压变化(242)五、记录出入量(243)六、保证输液通畅(243)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43

第二节分期护理 244

一、发热期护理(244)二、低血压休克期护理(244)三、少尿期护理(245)四、多尿期护理(245)五、恢复期护理 246

第三节并发症护理 246

一、高血容量综合征护理(246)二、大出血护理(247)三、继发感染护理 247

第四节腹膜透析的护理 248

第十三章预后 250

第一节病死率 250

第二节死亡病期和死亡原因 251

第三节远期预后 252

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