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孟彦 1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 9
历史、道德评价的悖理与传统文化心理 谭洛非 9
亚史诗:《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 李时人 25
中国封建君臣关系的沿革演变——《三国演义》伦理观纵横 谈之一 熊笃 39
论《三国志演义》中的“知遇之感” 梁归智 52
·简讯· 61
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成立 61
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反思 周甲禄 62
广元市《三国演义》学会成立 70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回归 单长江 71
略谈《三国演义》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任昭坤 80
《三国演义》中的决策意识 冯子礼 88
《三国演义》的道德悲剧 齐裕焜 陈惠琴 99
《三国演义》与儒家政治思想 刘长荣 濮实 109
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 周楞伽 119
·作者与版本源流· 119
《钟伯敬先生批评三国志》探考 王长友 131
论诸葛亮形象的才智系统及其民族文化意蕴 刘上生 149
·人物形象研究· 149
道教与诸葛亮的形象塑造 曹学伟 169
再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王立言 181
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的悲剧精神 刘洛 190
论蜀汉和诸葛亮的悲剧 欧阳代发 199
出世与入世——从三顾茅庐谈诸葛亮的深层心态 何红英 210
义士·圣人·天神——关羽形象的文化透视 叶松林 218
张飞性格审美谈 梅铮铮 230
谈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形象的创造 姚品文 张峰 239
浅议蜀汉人物的悲剧特色 陈伟 249
论孟茨 李兆成 258
群雄之死 冯全生 269
《三国演义》和中国的古典主义 黄钧 281
·创作方法与艺术成就· 281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叙事艺术浅探 傅隆基 297
《三国演义》札记三则 赵庆元 314
《三国演义》“智谋”故事模式及其深层结构 宋常立 326
“三分”的艺术构思与荆襄的战略地位 佘大平 337
·地位与影响· 345
爱新觉罗氏与《三国演义》 盛瑞裕 345
《三国演义》与明清演义小说批评 齐鲁青 359
在绵阳兴建“二国蜀汉旅游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 高显齐 374
·《三国演义》·与绵阳 374
试析涪县在蜀汉历史中的地位 谭良啸 380
绵阳古史话三国 钟利戡 387
《三国演义》涪城等带“涪”字地名考辨 江瑞炯 399
《三国演义》与绵阳三国戏 李德书 408
蜀汉在梓潼的遗迹考实 赵欣 陈万戎 敬永金 414
《〈三国演义〉校理本》前言 沈伯俊 422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 439
编后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