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超声医学与超声诊断仪 1
第一节超声医学 1
一、超声医学的发展简史 1
二、超声医学的物理基础 3
三、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6
四、超声诊断原理 8
第二节超声诊断仪 17
一、超声诊断仪的概况 18
二、Aloka SSD—87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20
第二章超显微医学与电子显微镜 24
第一节超显微医学 25
一、超显微医学的主要技术 25
二、细胞的超微结构 29
三、电子显微镜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3
第二节电子显微镜 37
一、电镜的主要结构及成像原理 39
二、扫描电镜(SEM) 44
三、超高压电镜(UVEM) 45
第三章血液流变学与其监床检测方法 48
第一节血液流变学 48
一、粘滞液体的流动 49
二、血液的粘度 50
三、红细胞的变形性 58
四、血液的触变性 59
五、血液流变学与临床诊断 61
第二节仪器与测量方法 63
一、粘度计 63
二、测定方法 67
一、纤维光学 77
第一节纤维光学 77
第四章纤维光学与医用内窥镜 77
二、纤维光学元件的传光和传象 78
三、纤维光学元件的主要特性 81
第二节医用内窥镜 83
一、医用内窥镜的发展简史 83
二、纤维内窥镜的结构、功能和原理 85
三、纤维内镜窥的临床应用 89
四、纤维内窥镜的优缺点 93
五、纤维内窥镜的使用与维护 94
第五章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与CT 97
第一节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 97
一、图象数据的形式 98
二、计算机的图象增强技术 99
三、计算机图象重建技术 102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 105
一、CT装置 106
二、CT原理 108
三、CT在医学中的应用 110
四、CT的发展 111
第六章生物电与心电图机 115
第一节生物电 115
一、心脏膜电位 116
二、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119
三、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24
四、心电向量与心电图 126
第二节心电图机 130
一、心电图机的结构和原理 130
二、各类心电图机的性能及特点 134
三、心电图机的使用 135
一、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自旋磁矩和在外磁场中进动 136
第一节核磁共振的物理原理 136
第七章核磁共振原理与医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36
二、核磁共振的基本概念 139
三、驰豫过程、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及自旋回波 143
第二节 医学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48
一、二维和三维成像方法 148
二、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159
第八章红外热象技术与热象图仪 167
第一节红外热象技术 167
一、红外热象技术发展简史 167
二、红外热成象的基本原理 169
三、热象图的临床应用 170
四、未来展望 174
第二节热象图仪 175
一、医用红外热象仪 175
二、液晶热象图的原理及应用 184
一、生物医学工程学 187
第九章 中医工程学与脉象仪 187
第一节中医工程学 187
二、中医工程学 195
第二节脉象仪 198
一、脉象仪的功能 200
二、脉象仪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01
第十章医用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205
第一节医用传感器的原理 205
一、医用传感器的作用 205
二、医用传感器的特点 206
三、医用传感器的种类 207
四、温度传感器 210
五、位移传感器 212
六、速度、加速度、力传感器 214
一、血压传感器 216
第二节医用传感器的应用 216
二、呼吸传感器 223
第十一章X线诊断技术与X线设备 227
第一节X线诊断技术 227
一、传统X线诊断技术及进展 228
二、多轨迹体层摄影 230
三、造影检查 232
四、消化道X线双重造影 236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37
六、介入性放射学 240
第二节X线设备 243
一、X线设备发展简史 243
二、现代诊断X线机的特点和发展动向 244
三、X线电视及计算机X线图象处理系统 245
四、X线机的分类及结构 248
五、对X线机性能的要求 249
第十二章放射性核素与核医学成象术 255
第一节放射性核素 255
一、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 255
二、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257
第二节核医学成象术 260
一、核医学成象术概述 260
二、γ照相机 266
三、单光子发射CT 269
四、正电子发射CT 271
第十三章 生物磁学与磁疗机 274
第一节生物磁学 274
一、生物磁学的历史发展 274
二、生物磁现象 275
三、人体磁场的来源 276
四、人体磁场的测量 277
五、磁生物工程 282
六、磁场生物效应 286
七、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共同点 288
八、磁场的治疗作用 289
九、常用的磁疗方法 291
十、磁疗的临床应用 292
第二节磁疗器械 293
一、旋转磁疗机 293
二、远红外磁疗仪 294
三、电磁治疗机 295
第十四章激光医学与激光诊疗仪 297
第一节激光医学 297
一、激光的产生原理和基本特性 297
二、激光的生物效应 302
一、医用激光器 305
第二节激光诊疗仪 305
二、激光诊疗仪 309
第十五章肿瘤放射治疗学与医用加速器 317
一、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17
第一节肿瘤放射治疗学 318
二、剂量测量 321
三、临床放射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322
第二节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327
一、原理 327
二、结构 329
三、使用 333
第十六章 康复医学与生物机能代行工程 340
第一节康复医学 340
一、康复医学的发展过程 340
二、康复医学研究的对象 341
三、康复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42
四、康复医学事业的未来 344
第二节生物技能代行工程 345
一、运动功能的替代 345
二、人工器官 352
三、视觉的替代 354
四、听觉的替代 355
第十七章全息生物学与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 357
第一节全息生物学 357
二、生物全息律 359
三、泛胚论 359
四、全息胚学说 360
五、生物泛控论 363
六、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366
一、穴位全息律 367
七、全息生物学的意义 371
第二节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 374
一、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原理 374
二、诊断方法 374
第十八章 生物控制论与人工心脏起搏器 377
第一节生物控制论 377
一、控制论 378
二、生物控制论 382
三、生物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 385
四、生物控制论的一般理论、方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388
第二节人工心脏起搏器 393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简史 393
二、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95
三、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01
四、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性能特征分类编码 401
五、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402
六、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展望 403
第一节生物医学材料 405
一、生物医学材料 405
第十九章 生物医学材料与全人工心脏 405
二、生物医学材料的分类和性能要求 406
三、生物医学金属材料 407
四、生物医学无机材料 409
五、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 410
六、血液相容性材料 413
七、生物医学材料的消毒和灭菌 414
八、生物医学材料安全性的生物学评价 415
九、血浆代用品与血液代用品 415
第二节全人工心脏 418
一、人工心脏 418
二、全人工心脏 419
一、入耳传声的物理性能 425
第二十章噪声及其防护技术 425
第一节噪声 425
二、噪声级 427
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30
四、噪声的卫生标准 435
第二节噪声防护技术 439
一、消声器 439
二、控制噪声的传播 442
三、护耳器 445
第二十一章微波技术与微波治疗机 446
第一节微波技术基础 446
一、微波的产生和特点 446
二、微波的传输 449
三、微波的生物效应 452
一、医用微波辐射器 454
第二节微波治疗机 454
二、微波治疗机 457
三、微波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463
四、微波对人体的影响及安全防护 469
第二十二章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体外震波碎石机 471
第一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471
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471
二、ESWL的产生和发展 474
三、碎石治疗的步骤 475
四、ESWL的治疗现况 476
第二节体外震波碎石机 478
一、ESWL机的研制 478
二、ESWL机的结构和原理 479
四、碎石机的临床效果及性能 481
四、ESWL机的发展 484
一、电子学的发展史 486
第二十三章微电子学与医用微型仪 486
第一节微电子学 486
二、微电子学 487
三、医用微电子技术 490
四、微电子学的未来展望 497
第二节医用微型仪 498
一、医用遥测技术 498
二、助听器 501
第二十四章低温医学与冷冻技术 505
第一节低温医学 505
一、低温医学的发展及前景 505
二、低温保存 507
三、低温疗法 513
第二节冷冻技术 516
一、低温致冷的物理学原理 516
二、冷冻医疗器械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