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中医养生的特点和优势 1
1.2 中医养生的发展简况 3
2 中医学的人体生命观 8
2.1 生命的特征和规律 9
2.2 五脏是生命活动的职能部门 11
2.3 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 14
2.4 经络是生命活动的信息网络 18
3.1 天年古今说 21
3 人类的正常寿命 21
3.2 健康之特征 23
3.3 衰老的探究 26
3.4 长寿可期 38
4 中医养生指导思想 43
4.1 整体观是中医养生的特点 43
4.2 恒动观是中医养生的核心 54
4.3 御病观是中医养生的目的 59
4.4 辩证观是中医养生的独特方法 62
5 饮食养生 68
5.1 饮食养生的作用 68
5.2 饮食的调配原则 74
5.3 进食的养生要求 79
6 睡眠养生 85
6.1 睡眠的作用 85
6.2 睡眠的合理性 86
6.3 提高睡眠质量的措施 88
6.4 睡眠与做梦 94
6.5 失眠及其防治 100
7 起居养生 106
7.1 起居有常 106
7.2 颜面五官的护养 111
7.3 肢体和二便的调摄 131
8 环境与养生 148
8.1 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148
8.2 地理环境与养生 152
8.3 自然环境与养生 153
8.4 住宅环境与养生 154
8.5 居室环境与养生 160
9 精神养生 167
9.1 精神养生的意义 167
9.2 情志与健康 170
9.3 调养精神之道 173
9.4 不良情绪调摄的方法 184
10休闲养生 189
10.1 琴棋书画怡养心身 190
10.2 旅游漫步养生良法 199
10.3 花木鸟鱼健康之友 203
10.4 读书、看报增智健脑 208
11 劳动养生 211
11.1 劳动的三大意义 211
11.2 劳动养生的定义和作用 213
11.3 劳动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215
12 气功养生 219
12.1 医学气功的含义和特点 219
12.2 医学气功的作用 221
12.3 练习气功的基本要领 223
12.4 练习气功的通用方法 225
12.5 常见功种练习法 227
12.6 现代科学对气功的研究 238
13 按摩养生 241
13.2 按摩的理论基础 241
13.3 按摩的养生机理 243
13.4 自我按摩常用手法 245
13.5 自我按摩强身却病四要穴 246
14 运动养生 249
14.1 传统运动的三大特点 249
14.2 运动养生的三大原则 250
14.3 五禽戏 252
14.4 太极拳的理论知识 256
14.5 八段锦 259
14.6 易筋经 261
14.7 散步 268
15 中药养生 273
15.1 中药养生的源流 273
15.2 中药养生的机理 274
15.3 使用补益药物原则 276
15.4 常用补药的分类 280
15.4.1 补气类 280
15.4.2 补血类 282
15.4.3 补阴类 285
15.4.4 补阳类 288
主要参考文献 293
13.6 自我按摩整体保健八重点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