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纪 6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42
第一节 县域位置 42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2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3
第四节 城镇、区乡简况 52
第一节 地质 6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62
第二节 地貌 64
第三节 气候 物候 65
第四节 水文 72
第五节 自然资源 74
第六节 土壤 植被 79
第三章 人口 85
第一节 人口变动 8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7
第三节 人口构成 88
第四节 计划生育 92
第五节 人民生活 93
第四章 农业 95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 95
第二节 农业区划 100
第三节 圈圩 101
第四节 种植业 104
第五节 林业 117
第六节 畜牧业 124
第五章 水利 129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30
第二节 农田排灌 143
第三节 水利管理 145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47
第五节 防汛抗旱 147
第六章 水产 151
第一节 水产资源 151
第二节 水产养殖 156
第三节 渔业 160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63
第七章 工业 163
第二节 企业管理 165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167
第四节 电业 169
第五节 乡镇企业 173
第六节 县属企业主要厂家 175
第八章 交通 183
第一节 水路 183
第二节 陆路 190
第三节 运输 193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97
第九章 邮电 202
第一节 邮电机构 202
第二节 邮政业务 203
第三节 电信 208
第十章 城乡建设 212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12
第二节 乡镇建设 216
第三节 建筑力量与管理 221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227
第五节 环境保护 230
第十一章 商业 233
第一节 商业体制 233
第二节 集市贸易 239
第三节 商品购销 239
第四节 对外贸易 247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249
第六节 商业管理 249
第一节 粮食市场 252
第十二章 粮油 252
第二节 粮油收购 255
第三节 粮油销售 259
第四节 粮油价格 268
第五节 粮油储运 269
第六节 饲料供应 273
第十三章 财税 金融 274
第一节 财政 274
第二节 税务 281
第三节 金融 291
第十四章 经济综合管理 30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04
第二节 统计工作 308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10
第四节 工商管理 317
第五节 标准化计量管理 320
第六节 审计监督 32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324
第十五章 党派 群团 324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343
第三节 民主党派 344
第四节 群众团体 345
第十六章 人大 政府 政协 350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50
第二节 县政府 354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 360
第十七章 民政 劳动 人事 364
第一节 民政 364
第二节 劳动 370
第三节 人事 375
第十八章 公安 司法 381
第一节 公安 381
第二节 检察 398
第三节 法院 400
第四节 司法 404
第十九章 军事 407
第一节 驻军 40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409
第三节 民兵 413
第四节 兵役 416
第五节 主要兵事纪略 417
第二十章 文化 423
第一节 桐城文派 423
第二节 创作与著述 431
第三节 群众文化 435
第四节 戏剧 电影 470
第五节 图书 档案 地方志 477
第六节 报刊 广播 电视 482
第七节 文物 485
第二十一章 教育 497
第一节 书院 私塾 49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9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99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 504
第五节 专业教育 508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11
第七节 学校招生 512
第八节 教师 515
第九节 教育经费 516
第二十二章 科技 52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521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24
第三节 科技成果 525
第四节 地震测报 527
第五节 气象测报 529
第六节 科学技术普及 530
第二十三章 卫生 体育 534
第一节 卫生 534
第二节 体育 546
第二十四章 外事 旅游 555
第一节 外事 555
第二节 旅游 558
第二十五章 宗教 民俗 方言 571
第一节 宗教 571
第二节 民俗 574
第三节 方言 580
第二十六章 人物 591
第一节 人物传 591
第二节 人物录 672
第三节 人物表 699
附录 739
一、文献辑存 739
二、诗文选录 743
三、地方史考 749
四、旧《桐城县志》提要和新编《枞阳县志》资料征集文告 757
五、全县专业志、镇志编纂情况一览表 759
六、本志历任编纂机构与人员 762
编后记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