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桂信,朱祖荣编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6507943
  • 页数:60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 1

§1-1 机械图样的一般规定 2

一、图纸幅面及格式 2

二、比例 3

三、字体 4

四、图线及其画法 5

五、剖面符号 7

六、尺寸注法 8

§1-2 正投影和三视图 14

一、正投影的概念 14

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5

三、平面上一段曲线的投影 17

四、三视图的必要性 19

五、三视图的形成 21

六、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3

七、常见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24

§1-3 组合体的投影 27

一、叠加组合体的投影 27

二、切割的形式和投影 28

三、叠加与切割的综合形式 31

§1-4 识图的基本方法 32

一、形体分析 33

二、面形分析 35

三、图线分析 37

四、已知两个视图画出第三个视图 39

§1-5 组合体的尺寸分析 40

一、看懂视图想象出物体的空间形状 41

二、图形和尺寸结合研究定形尺寸 41

三、分析尺寸基准找出定位尺寸 42

四、尺寸检查 43

§1-6 基本视图和其他视图 44

一、六个基本视图 44

二、辅助视图 44

三、几种常用的表达方法 49

一、什么叫剖视图 56

第二章 剖视图和剖面图 56

§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56

二、看剖视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7

§2-2 剖视图的种类与标注 58

一、用平行于某一基本投影面的单一平面剖切 58

二、用几个剖切平面剖切 61

三、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单一剖切平面剖切 64

§2-3 剖面图 65

一、剖面 66

二、剖面的分类 67

一、明确剖切位置 69

§2-4 怎样看剖视图和剖面图 69

二、作形体分析推想内外各部分形状 71

三、综合起来推想机件的整体形状 72

第三章 零件工作图和装配图 75

§3-1 零件工作图的内容 75

一、一组视图 75

二、完整的尺寸 75

三、必要的技术要求 77

四、标题栏 77

§3-2 公差与配合的概念及其标注方法 77

一、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77

二、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89

三、配合的基准制和配合类别的识别 91

四、“公差与配合”新、旧国家标准对照 92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方法 92

一、形位公差的概念 92

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其符号 93

三、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93

§3-4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标注方法 99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99

二、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05

§3-5 螺纹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116

一、螺纹的几何要素 117

三、螺纹的规定画法 119

二、螺纹的分类 119

四、螺纹的标注方法 121

五、常见螺纹及其连接画法 123

§3-6 齿轮及齿轮啮合的规定画法 127

一、圆柱齿轮的画法 127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画法 130

三、齿轮啮合的画法 130

§3-7 看零件图举例 133

一、看标题栏 133

三、分析视图,想象零件结构形状 135

四、看尺寸和技术要求 135

二、明确视图关系 135

§3-8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137

一、装配图的作用 137

二、装配图的内容 137

三、装配图中的一些基本规定 140

四、看装配图举例 141

§3-9 鈑金制件图及焊接件工作图 147

一、鈑金制件图 147

二、常见焊缝的画法、代号及其标注 149

附表5 孔的极限偏差数值 152

附表3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152

附表4 轴的极限偏差数值 152

附表1 标注公差数值 152

附表2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152

附表6 新、旧国标公差带对照 153

第四章 理论力学 154

§4-1 静力学基础知识 154

一、力的概念和刚体的假设 154

二、力的基本规律 155

三、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58

§4-2 平面汇交力系 165

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165

二、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168

一、力矩 170

§4-3 平面力系 170

二、力偶及其特征 173

三、力的平移原理 176

四、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177

§4-4 空间力系 179

一、力沿空间直角坐标轴的分解 180

二、力对轴的矩 181

三、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185

§4-5 摩擦 188

一、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189

二、有摩擦力时的平衡问题——自锁 194

三、挠性柔体摩擦(胶带摩擦) 200

四、滚动摩擦 203

第五章 材料力学 207

§5-1 概述 207

一、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 207

二、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208

三、外力及其分类 209

四、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210

五、线应变与角应变 214

六、杆体变形的基本形式 215

七、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 217

一、拉伸与压缩 218

§5-2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218

二、剪切和剪切强度计算 229

三、挤压和挤压强度计算 232

四、扭转和扭转强度计算 234

五、弯曲和弯曲强度计算 245

第六章 机构传动 254

§6-1 平面连杆机构 254

一、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254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56

三、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257

§6-2 凸轮机构 269

一、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组成 269

二、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272

三、凸轮轮廓的画法 280

§6-3 槽轮机构 283

一、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83

二、槽轮机构槽数和销订数的选定 285

第七章 齿轮传动 290

§7-1 齿轮机构的分类及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290

一、齿轮机构的分类 290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292

§7-2 渐开线及其性质 294

一、渐开线的形成 294

二、渐开线的性质 295

三、压力角 296

§7-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297

一、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代表符号 297

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301

§7-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特点 304

一、渐开线齿廓满足啮合基本定律 304

二、正确啮合条件 304

三、中心距的可分离性 305

§7-5 斜齿圆柱齿轮和螺旋齿轮传动 308

一、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 308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 310

三、斜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312

四、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 315

五、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正确啮合条件 316

六、螺旋齿轮传动 317

§7-6 蜗轮蜗杆传动 318

一、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 318

二、蜗轮蜗杆的类型和主要参数 319

三、蜗杆蜗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321

§7-7 轮系及其传动比计算 323

一、定轴轮系 324

二、周转轮系 328

§7-8 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 332

一、轮齿折断 332

三、齿面点蚀及齿面胶合 333

二、齿面磨损 333

第八章 其它传动 338

§8-1 摩擦轮传动 338

一、传动的工作原理 338

二、摩擦轮传动中的滑动 340

三、摩擦轮传动的种类和应用 340

四、摩擦轮传动的优缺点 342

§8-2 带传动 343

一、概述 343

二、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及其影响因素 344

三、带传动的速比和滑动现象 347

四、各种类型带传动 348

一、传动链的种类 352

§8-3 链传动 352

二、链条节距 353

三、链轮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353

四、传动比计算 354

五、链传动的优缺点 355

§8-4 螺旋传动及挠性强迫传动 356

一、普通螺旋传动 357

二、差动螺旋传动 357

三、挠性强迫传动 358

一、可拆联接 361

第九章 联接 361

§9-1 机械零件的联接 361

二、不可拆联接 372

§9-2 光学零件与机械零件的联接 375

一、圆形光学零件的固紧 375

二、固定光学零件的要求 379

第十章 轴和轴承 382

§10-1 轴 382

一、轴的分类 382

二、轴的结构 383

三、轴的材料 386

一、滑动轴承 387

§10-2 轴承 387

二、滚动轴承 389

第十一章 弹簧 403

§11-1 概述 403

一、弹簧的功用及类型 403

二、弹簧材料及制造方法 404

§11-2 圆柱形螺旋弹簧的结构参数及几何尺寸 408

一、弹簧端部结构 408

二、弹簧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409

三、弹簧的特性曲线 412

§11-3 片弹簧和热双金属弹簧简介 414

一、片弹簧 414

§11-4 用查表法选用圆柱螺旋弹簧 415

二、热双金属弹簧 415

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 422

§12-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422

一、重度 422

二、熔点 423

三、热膨胀 423

四、导热性 423

五、导电性 424

六、磁性 424

七、耐腐蚀性 424

八、热安定性 424

一、硬度 425

§12-2 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 425

二、韧性 431

三、疲劳 434

四、铸造性 434

五、锻压性 434

六、可焊性 434

七、切削加工性 434

第十三章 金相学基础 436

§13-1 纯金属的构造 436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436

二、金属晶格的基本类型 437

一、冷却曲线及过冷度 439

§13-2 纯金属的结晶 439

二、金属的结晶过程 441

§13-3 合金的构造 443

一、固溶体 444

二、金属化合物 445

三、机械混合物 446

§13-4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446

一、金属的塑性变形——滑移的概念 446

二、金属的加工硬化 447

三、回复和再结晶 448

一、状态图的基本概念 450

§13-5 铁碳平衡状态图 450

四、冷加工与热加工的概念 450

二、铁碳合金中的组织结构 452

三、铁碳平衡状态图的概貌 454

四、铁碳平衡状态图的分析 457

第十四章 钢的热处理 462

§14-1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462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462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463

§14-2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 465

一、淬火 465

二、回火 467

三、退火和正火 469

§14-3 钢的表面热处理 470

一、表面淬火 470

二、化学热处理 471

第十五章 黑色金属 474

§15-1 钢的分类及编号 474

一、钢的分类 474

二、钢的编号 476

§15-2 碳素钢 482

一、普通碳素结构钢 482

二、优质碳素结构钢 482

§15-3 合金钢 483

三、碳素工具钢 483

一、合金结构钢 484

二、合金工具钢 485

第十六章 有色金属 487

§16-1 铜及铜合金 487

一、纯铜 487

二、黄铜 488

三、青铜 490

§16-2 铝及铝合金 492

一、纯铝 492

二、形变铝合金 492

三、铸造铝合金 494

第十七章 常用量具和使用 497

§17-1 游标卡尺 497

一、游标卡尺的结构形状 497

二、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法 499

三、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500

四、其它游标卡尺 502

§17-2 千分尺 504

一、千分尺的结构形状 504

二、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法 505

三、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07

四、其它千分尺 508

一、千分表的结构与刻线原理 510

§17-3 千分表 510

二、千分表的测量范围和使用方法 511

三、内径千分表 512

§17-4 极限量规和厚薄规 514

一、卡规 514

二、塞规 514

三、厚薄规 516

§17-5 量角器和水平仪 517

一、万能角尺 517

二、游标量角器 518

三、水平仪 520

一、基准工具 523

第十八章 划线 523

§18-1 划线工具 523

二、绘划工具 525

§18-2 划线前的准备与划线 527

一、划线前准备 527

二、划线基准的选择 528

三、划线中的借料 530

第十九章 锉削 531

§19-1 锉刀 531

一、锉刀的构造 531

二、锉刀的种类和选用 532

一、锉刀的握法及锉削力的运用 534

§19-2 锉削方法 534

二、工件的夹持及锉法 537

三、锉削质量分析及安全技术 539

第二十章 锯割 542

§20-1 手锯 542

一、锯弓 542

二、锯条 542

§20-2 锯割方法 544

一、锯割姿势和基本方法 544

二、工件的夹持 547

三、各种工件的锯割方法 547

四、锯割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安全技术 548

第二十一章 钻孔 550

§21-1 钻头 550

一、麻花钻 550

二、标准群钻 556

三、薄板群钻 558

四、加工铝及铝合金的钻头 558

§21-2 装夹钻头的工具及钻孔设备 561

一、钻夹头和钻头套 561

二、钻孔设备 562

§21-3 钻孔方法 564

一、工件的夹持 564

二、钻孔方法 565

三、钻削质量分析与安全技术 569

§21-4 扩孔和锪孔 571

一、扩孔 571

二、鍃孔 572

第二十二章 铰孔 574

§22-1 常用铰刀的种类和用途 574

一、整体圆柱手铰刀和机铰刀 574

二、可调节的手铰刀 579

三、螺旋槽手铰刀 580

四、锥铰刀 581

一、铰刀的研磨 582

§22-2 铰孔方法 582

二、铰削用量的确定 585

三、铰孔工作的要点 586

第二十三章 攻絲和套絲 588

§23-1 攻丝 588

一、絲锥和绞手 588

二、攻絲方法 591

三、攻絲的废品分析 596

§23-2 套丝 597

一、圆板牙 597

二、套絲方法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