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一、激情与理性 1
二、逻辑与方法 8
第二章 法治的语义解读 14
一、法治的语词表述 14
二、法治在西方的语义诠释及其演变 16
三、法治在中国的语义解释及其演进 23
第三章 古代中国:对“法治”的另一种诠释 32
一、中国“法治”学说源出的背影 32
二、从“以法治国”到“贵贱上下皆从法” 34
(一)法律之治优于智慧之治 35
(二)“法治”是公平、正义之治 37
(三)法不仅治“民”,也要治“吏” 39
三、从尚“法”到“势、法”并重 40
(一)慎到法治理论逻辑起点 40
(二)法治:依“法”凭“势”而治 43
四、从“缘法而治”到“以刑去刑” 46
(一)法为治乱之良方 47
(二)法的权威:法治之本 49
(三)法治之道--“行赏”、“用刑”、“施教” 51
五、从“抱法处势任术”到“以法为本” 55
(一)韩非的法治学说的哲学基础 56
(二)法治的建构:“依法”、“恃势”与“执术”的统一 57
(三)推行“法治”的举措:“赏罚二柄 ” 65
第四章 法家法治思想评说 69
一、法家法治与儒家人治的“明分”与“暗合” 69
(一)儒法在治国方略上的“外分” 69
(二)儒法在治国方略上的“内合” 73
二、法家法治理论的“是”与“非” 84
三、中西古代法治理论的“貌合”与“神离” 88
(一)古代中西“法治”的形似 88
(二)古代中西“法治”的神异 89
第五章 法治的价值追求 93
一、法治:人类关怀自己的一种方式 93
二、自由权利:法治的永恒的主题 96
三、法治视野中的权利问题 100
(一)法学与权利 100
(二)法律权利的构造 107
(三)权利的限制 116
第六章 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底蕴 129
一、人文精神释义 129
二、西方人文精神与法治传统 134
(一)人文精神奠基的法治理性 142
(二)人文精神中内生的法律信仰 144
(三)人文精神锁定法治的自由平等价值 148
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人治主义 153
(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54
(二)传统人文精神中法治“基因”的缺失 157
(三)当代法治的困惑“人文精神的危机 165
四、中西人文精神的合璧:重构法治的精神基础 168
第七章 法治的道德基础 174
一、法治源于一个道德的判断 174
二、法治与道德的互动 183
(一)道德对法治品格的塑造 184
(二)法治与道德的相辅相成 185
三、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188
(一)传统道德观与当代法律的冲突和错位 188
(二)传统道德精神与当代法精神裂变的根源 194
(三)转型时期道德精神与法精神的整合 197
第八章 法治的生成模式 201
一、法治生成的原理 201
(一)法治生成的机理 201
(二)法治生成的基础 204
二、法治生成的两种模式 210
(一)内生型法治 211
(二)外生型法治 215
(三)两种法治模式的成本比较 218
三、当代中国法治生成模式的选择 221
(一)理论界的观点 221
(二)中国法治生成模式立足点的确立 226
第九章 法治的驱动模式 231
一、法治的驱动原理 231
二、法治驱动的具体模式 235
(一)政府驱动型法治模式 235
(二)社会驱动型法治模式 242
(三)政府社会互动型法治模式 247
三、当代中国法治驱动模式的选择 251
第十章 法治的类型模式 256
一、法治与人治:共生还是独存 256
二、人治法治混合型 260
三、法律与道德统一型 263
(一)中国古代的德治 264
(二)法律与道德结合的实证分析 266
四、当代中国法治类型模式的选择 268
第十一章 法治战略的实施 273
一、法治的主体客体 273
二、法治的阻力与动力 278
(一)法治的阻力 278
(二)法治的动力 283
三、法治方略实施的运行机制 286
第十二章 法治战略的基本工程之一:司法法治 290
一、司法法治的现状、目标及意义 290
(一)当前中国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292
(二)中国司法改革的目标 294
(三)司法法治的意义 297
二、司法法治原则 299
(一)司法独立原则 299
(二)司法效率原则 301
(三)司法公正原则 303
三、司法法治的途径 305
第十三章 法治战略的基本工程之二:行政法治 309
一、行政法治的地位 309
二、行政法治的核心 313
三、行政法治的难题 316
第十四章 法治战略的基本工程之三:农村法治 322
一、法治在农村的启动方式 323
二、依法治村的反思 326
三、农村法治的困境 332
四、农村法治的构想 336
(一)农村立法和司法问题 336
(二)行政执法问题 337
(三)村民自治问题 338
(四)农村法律服务问题 339
(五)农民法律意识培养 340
主要参考文献 341
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