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战略篇 1
旅游业,还是工业? 3
——海南主导产业的选择 3
海南的城市化进程 27
海南“房地产热”如何“保温”、“升温”? 34
“大海口城市圈”:带动海南发展的火车头 39
理想:胜似夏威夷 52
我国汽车的大众消费时代 57
国防建设与海南特区开发 62
海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三个问题 68
海南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三个问题 68
海南:以城市带动农村——二元经济条件下的战略选择 76
海南省东部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选择 94
信息化与工业化 121
国家统一的经济意义 132
国家统一的经济意义 132
凤凰机场通航前夜的思考——对三亚经济发展战略的若干再认识 141
二形势分析篇 153
对当前形势的几点分析 153
谈谈海南的地价问题 160
目前形势下的主流、潜流与对策 165
——在“海南特区经济发展新态 165
势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165
如何看待海南当前的经济形势 180
怎样认识和利用经济周期? 187
低潮中的机遇 195
进入第四季度前的海南经济 200
进入第四季度前的海南经济 200
高速发展又一年——海南经济1993年回顾及1994年展望 209
三对外开放篇 221
实行“特别关税区”的代价与途径 221
——在四月八日“建立海南特别关税区 221
研讨会”上的讲演 221
最小的行政干预,最大的经济自由 226
开放与改革 233
用改革解放“第一生产力” 241
四体制改革篇 241
市场经济是海南繁荣的动力 248
市场机制的界限 252
市场机制的界限 252
几套措施一条思路——评海南1993年上半年的改革 255
市场经济必须由“小政府”开路 262
市场经济必须由“小政府”开路 262
价格扭曲、反应失灵、机制错位——海南职业流动中的三大难题 269
破除“全民皆官”的官僚主义 277
教育发展的环境和动力 281
海南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287
海南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287
重建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宏伟纲领——学习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293
五社会文化篇 303
经济发展与家庭问题 303
企业家的社会形象 308
农村流入劳动力与海南城市建设 313
市场经济不等于“全民经商” 324
财产观念是第一观念 331
社会学者大有作为的年代 336
海南少数民族的现代化 343
政府官员的社会角色 354
谁来拯救高雅艺术? 360
谁来拯救高雅艺术? 360
社会主义有产劳动者的困惑——也谈南方知识分子 368
当今民营企业文化中的两大难症 381
六札记随笔篇 391
大特区应弘扬海瑞精神 391
严译名著的启示 394
里根的“小政府”改革 400
醉心文化事业的“圣哲”——托马斯·杰佛逊 406
醉心文化事业的“圣哲”——托马斯·杰佛逊 406
化剑为犁,共建繁荣——评巴以协议 412
化剑为犁,共建繁荣——评巴以协议 412
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评日本反省侵略战争历史的喜人变化 419
学习清初帝王的学习精神 426
学习北魏鲜卑人的开放改革精神 435
小人物干大事业 443
——《海南经济形势分析(1988——1991)》 443
一书序言 443
七序言致词篇 443
《’92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一书序言 450
更加光荣的任务在等待着《新世纪》 455
——在《新世纪》杂志创刊四周年纪念 455
会上的讲话 455
会上的讲话 455
一位哲学博士的追求——序周文彰《绿岛“傻”想》 458
赵国权主编《海南房地产业发展探索》一书序言 462
成立大会上的讲演 471
赞助学术,功在千秋 471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基金会 471
黎族原始宗教的宝贵记载 475
——序邢关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 475
资料丛编·黎族卷》 475
资料丛编·黎族卷》 475
勤劳奋发、专心治学——序邹良贤著《开放与开发》 480
勤劳奋发、专心治学——序邹良贤著《开放与开发》 480
一个青年探索者的足迹——序罗时祥《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 486
我与“经济好望角”节目 493
我与“经济好望角”节目 493
我们在一九九三年的奉献——《海南年鉴》主编如是说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