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导言 1
第一篇 日本远古文化结构 42
第一章 日本的原始文化 42
一、日本的原始居民及其生产活动 42
二、日本原始居民的族属问题 48
三、日本原始文化的结构 50
四、日本原始文化发展的动力 64
五、日本原始文化的特征 66
一、日本被大陆再发现 70
第二章 弥生时代的文化 70
第二篇 日本的古代文化结构 70
二、倭国与汉、魏的文化交往 73
三、秦人、汉人迁移日本与日本的文化发展 80
四、日本弥生时代文化结构的大变革 82
五、弥生时代的文化特点 105
第三章 日本的古坟文化 108
一继续引进中国文化 108
二新兴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111
三、社会制度的变革及其思维方式 118
四、古坟文化的特点 124
一、东亚文化生态的演交 135
第四章 全面引进中国文化(上) 135
第三篇 日本近古文化的结构 135
二、广派遣唐使 137
三、引进制度文化 142
四、引进汉字、汉文典籍 148
五、学习儒学 154
第五章 全面引进中国文化(下) 173
六、引入佛教 173
七、书法与艺术 191
八、科学技术 198
九、生活习俗 202
十、物质文化 204
第六章 日本近古文化的民族特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8
一、神道与国学 208
二、物语及和歌 223
三、日本的道文化 225
四、日本近代文化的选择性 234
五、日本近古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39
第七章 幕末文化形态的演变 243
一、封建经济瓦解、资本主义萌芽 243
二、儒、佛衰落 245
三、经验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252
四、神道在幕末的演变 259
一、思维方式的演变 263
第八章 日本近古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变革 263
二、实践方式的变革 277
三、日本近古文化结构的演变 281
第四篇 日本近代的文化结构 291
第九章 西学东渐与日本近代思维方式的确立 291
一、基督教文化与蛮学传入日本 291
二、兰学与日本的传统文化 293
三、“兰学热”中的日本留学生 297
四、传统思维方式的崩溃 299
五、近代思想启蒙 303
六、近代思维方式的确立 316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327
第十章 明治维新改革制度文化和实践方式 327
二、明治维新与各种制度文化的变革 331
三、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337
四、社会实践方式的变革 340
五、明治维新所建立的文化模式及其发展动力 344
六、明治维新中的反文化倾向 355
第十一章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日本的思潮及其文化演变 358
一、儒与佛在日本的回光反照 359
二、社会主义思潮传入日本 368
三、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深入发展 380
四、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传入日本 393
一、天皇政府的演变 407
第十二章 日本近代文化结构的畸变 407
二、思维方式的畸变 411
三、法西斯思想观念的发展 416
四、制度文化法西斯化 422
第五篇 日本现代文化的结构 427
第十三章 战后民主改革与制度文化的变革 427
一、日本文化畸变的后果 427
二、战后民主改革与制度文化的变革 431
第十四章 日本第三次文化移植及其影响 443
一、现代科技革命与现代科技圈的形成 443
二、日本的第三次文化移植 450
三、日本第三次文化移植的特点及其影响 455
一、日本的现代哲学 465
第十五章 日本现代的精神文化形态 465
二、政治观念 469
三、价值观念 470
四、家族观和群体观 472
五、等级观念 474
六、家庭观念 475
七、文化观念 476
八、个体意识的觉醒 478
九、社会心态 480
十、观念国际化倾向 482
结束语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