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的意涵 1
一、人类是否有创造文化的潜能? 1
二、文化释义 2
三、文化与族群 3
四、进化与扩散 5
第二章 文明的成长、僵化与覆灭 7
一、文明的经验与步伐 7
二、四大文明古国 8
三、中国文明的寿命 10
四、文明放射的三种形态 11
第三章 人类文化的模式——茧式文化 13
一、图腾与禁忌 13
二、茧式文化 15
三、中国文化之茧 18
第四章 周文化的历史地位 21
一、史料中的古帝王世系 21
二、史料的意识型态 28
三、游牧与农耕 29
四、封建与宗法制度 31
第五章 神话与神话原型 33
一、虞舜的神话 33
二、虞舜的神话所透露的讯息 36
三、姜太公的神话 39
四、姜太公的老人形象 41
五、原型及其变体 44
第六章 商周的递嬗与宗法制度 47
一、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47
二、宗法制度 49
第七章 家族主义的形成与持续 53
一、何谓「家族主义」? 53
二、家族主义的特徵 55
三、父权家庭与核心家庭 57
四、儒家思想与家族主义 58
第八章 周公与孔子 61
一、周公的历史地位 61
二、梦见周公的孔子 63
三、孔子是周文化的代言人 63
四、孔子的仁学 65
五、孔子思想的局限 67
六、孔子复甦了周文化 68
第九章 孟子的光辉与矛盾 71
一、大批杨墨的孟子 71
二、仁义并举与义利之辨 73
三、孟子的性善说 76
四、孟子的矛盾 77
五、孟子的政治观 79
六、仁政是亲情的延伸 82
七、亲情超越法理 83
八、天伦之乐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84
九、敬老、尊老与慕父 85
十、解开孟子的矛盾 86
第十章 不见容于周文化的墨家 89
一、周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受到了挑战 89
二、墨子的出身背景 90
三、墨子尊天而明鬼 92
四、反儒家的「非命」 95
五、「节葬」与「非乐」 96
六、「兼爱」与「非攻」 98
七、针对孔子的「非儒」 101
八、组织严密、苦行自励 102
九、墨家式微的真正原因 103
第十一章 道家对周文化的背反 107
一、老子其人与其书 107
二、《老子》一书的楚文化特徵 110
三、《老子》思想对周文化和儒家的背反 114
四、庄子的出身背景 117
五、洸洋环玮的庄文风格 119
六、全性保真 120
七、逍遥与齐物 122
八、庄子对老子的思想继承 124
九、庄子对儒家的背反 125
第十二章 儒家的另一面——法家 129
一、管仲与商鞅 129
二、上承商鞅下开韩非的关键人物——荀子 132
三、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 134
四、法家的治术非民主法制 137
第十三章 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 139
一、二元对比 139
二、《易经》中的卦与爻 140
三、在二元对比中认识世界 142
四、阴阳相辅相成而非矛盾对立 143
第十四章 秦文化的兴起与消弭 145
一、秦民族起源的神话与秦文化的特质 145
二、商鞅变法与秦国的暴起 147
三、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149
四、焚书坑儒的真正意图 150
五、秦文化的败北 152
第十五章 周文化的复起与巩固 155
一、汉兴与周文化的复起 155
二、封建与宗法制度的恢复 156
三、从黄老得势到罢黜百家 158
四、孔子原型的形成 160
第十六章 家族伦理的政治化——释《孝经》 163
一、中国的文化核心 163
二、假借孔子之名的《孝经》 164
三、事亲、事君与立身 165
四、以孝治天下 167
五、孝的理性化和教条化 169
第十七章 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列女传》的意义 173
一、男性观点下的女德 173
二、母仪与贞女事例 175
三、男女之间 178
四、女童的启蒙与女德之养成 179
第十八章 中国人心灵中的黑暗海洋 183
一、人类心灵中的黑暗海洋 183
二、古代的残存或原型 185
三、虞舜及姜太公神话的意义 185
四、农业生产与老人崇拜 188
五、难以抗拒的无意识 188
第十九章 中国文化的转折 191
一、汉族之搏成与中国之创建 191
二、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到空前的挑战 194
三、下层建筑与上层意识型态的变革 200
第二十章 从传统到现代 203
一、文化的变迁 203
二、现代化的肇始及传播 205
三、现代化还是西化 209
四、中国现代化的噩梦 212
五、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216
第二十一章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221
一、个人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 221
二、民主的理念与个人的权利 223
三、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 225
第二十二章 结语 227
一、绝对文化与相对文化 227
二、老人文化 230
参考资料 235
附录 马森著作目录 247
索引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