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为等同、等效、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1
0.2 GB/T10300·1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主要体现哪些技术内容? 1
目录 1
第一部分 GB/T103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选择和使用指南》问答 1
0 引言问答 1
0.4 GB/T103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
0.3 GB/T10300系列标准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
0.7 企业不具备合理技术规范和完善的质量体系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
0.6 企业有合理的技术规范、完善的质量体系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
0.5 为什么说GB/T10300系列标准是产品(或服务)技术规范的补充? 3
0.10 UDC658·562的含义是什么? 4
0.9 企业不具备合理技术规范而有完善的质量体系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4
0.8 企业有合理技术规范,但不具备完善的质量体系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4
0.13 质量要素对照表在GB/T10300系列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哪些方面? 5
0.12 GB/T10300·1符号和数字各表示什么? 5
0.11 AOO含义是什么? 5
7 质量成本要素问答 6
0.17 为什么说GB/T10300·2至3“供方领导的责任和质量管理职能”、“内部质量审核”、“培训”这三个要素内容相同为什么说GB/T10300·3比GB/T10300·2标准要求低? 7
0.14 “采购质量”与“需方提供的物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
0.15 为什么GB/T10300·2至4没有“质量成本”和“产品安全和责任”两方面要素? 7
0.16 为什么GB/T10300·3没有“设计和规范质量”、“售后服务”两方面要素? 7
0.21 三种质量保证模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8
0.18 如何理解“产品”在适当的地方用“服务”来表示? 8
0.19 ISO9000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8
0.20 GB/T10300·1在标准系列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8
1.1 GB/T10300·1标准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原则方与法? 1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问答 10
1.5 其他领域参照使用的程度和范围有哪些? 11
1.2 GB/T10300·1标准适用于哪些方面和哪些领域? 11
1.3 “过程”是指哪些方面的含义? 11
1.4 其他领域包括哪些行业或单位? 11
1.9 选择和使用GB/T10300·5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13
1.6 选择和使用GB/T10300·2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13
1.7 选择和使用GB/T10300·3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13
1.8 选择和使用GB/T10300·4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13
2.4 GB/T10300·3标准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4
2 引用标准问答 14
2.1 GB/T10300·2至4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14
2.2 GB/T10300·1标准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4
2.3 GB/T10300·2标准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4
3.1 质量方针的内涵应包括哪些方面 15
2.5 GB/T10300·4标准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5
2.6 GB/T10300·5标准的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15
2.7 GB/T10300·5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15
3 术语问答 15
3.3 质量体系的内涵应包括哪些方面? 16
3.2 质量管理的内涵应包括哪些方面? 16
3.4 质量控制的内涵应包括哪些方面? 17
3.5 质量保证的内涵应包括哪些方面? 18
3.11 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9
3.6 内部质量保证的内涵是什么? 19
3.7 外部质量保证的内涵是什么? 19
3.8 质量保证的特性是什么? 19
3.9 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 19
3.10 什么是质量保证体系? 19
3.12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定义的共同因素和它的性质是什么? 20
3.13 “质量”术语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1
3.17 为什么“质量”这个术语既不用于表示相对的优良程度,也不用于技术评定的定量含义? 22
3.14 “质量”为什么应对“需要”在不同环境作出不同的规定和定义? 22
3.15 为什么“质量”在许多场合“需要”随时间变而变化? 22
3.16 为什么“质量”的“需要”一般可转化成具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 22
3.21 如何理解GB/T10300·1中“几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图”? 23
3.18 为什么“产品或服务质量受相互作用的许多活动的影响”? 23
3.19 为什么说“质量的经济成效是由质量环各阶段的活动所取得的”? 23
3.20 适用性、适应意图、用户满意符合要求等能否代表“质量”定义? 23
4.5 为什么说“质量管理”包括了企业全部的质量工作? 26
4 质量工作的目的问答 26
4.1 质量工作的目的有哪些方面? 26
4.2 为什么企业质量工作的目的第一因素是“质量体系”? 26
4.3 为什么企业质量工作的目的第二因素是“内部质量保证”? 26
4.4 为什么企业质量工作的目的第三因素是“外部质量保证”? 26
5.5 非合同环境与合同环境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7
5 质量体系环境的特点问答 27
5.1 合同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27
5.2 非合同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27
5.3 非合同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27
5.4 合同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27
7.1 如何理解质量体系有效性? 28
5.6 为什么一个企业往往同处在两种环境中? 28
6 质量体系标准的分类问答 28
6.1 GB/T10300·5属于哪一类标准? 28
6.2 GB/T10300·2至4属于哪一类标准? 28
7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体系标准的应用问答 28
7.2 如何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9
7.7 如何理解质量体系的经济性? 30
7.3 如何理解质量体系的全面性? 30
7.4 如何理解质量体系的唯一性? 30
7.5 如何理解质量体系的适用性? 30
7.6 如何理解质量体系的相容性? 30
8.3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GB/T10300·3保证模式标准? 31
8 合同环境中质量体系标准的应用问答 31
8.1 在合同环境中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31
8.2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GB/T10300·2保证模式标准? 31
8.7 什么是产品的制造复杂性?适合选用哪种保证模式? 32
8.4 在什么情况下选用GB/T10300·4保证模式标准? 32
8.5 什么是设计复杂性?适用于哪种保证模式? 32
8.6 什么是设计成熟程度?适用于哪种保证模式? 32
8.9 什么是产品安全性?适用哪种保证模式? 33
8.8 什么是产品特性?适用于哪种保证模式? 33
8.11 六个因素等级规定范围和内容是什么? 34
8.10 什么是产品的经济性?适合选用哪种保证模式? 34
8.14 需方在签订合同前,评价供方质量体系时,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36
8.12 供方向需方提供“证实”的含义是什么? 36
8.13 供方向需方提供证实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 36
8.15 在编制合同时,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37
A1.7 为达到“企业的目标”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38
第二部分 《GB/T10300·5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标准问答 38
A1 (附录)“企业的目标”问答 38
A1.1 “满足规定的需要和用途的含义是什么? 38
A1.2 “满足用户的期望”的含义是什么? 38
A1.3 “符合有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含义是什么? 38
A1.4 “符合社会有关法令的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38
A1.5 “物美价廉”的含义是什么? 38
A1.6 “使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含义是什么? 38
A2.3 “满足企业与用户的需要”应怎样开展质量保证活动? 39
A2 满足企业与用户的需要问答 39
A2.1 “企业的需要”的内涵是什么? 39
A2.2 “用户的需要”的内涵是什么? 39
A3.6 “用户方面”的费用包括哪些方面? 40
A3 企业与用户的风险、成本和利益问答 40
A3.1 “企业方面”的风险包括哪些方面? 40
A3.2 企业方面风险的理论概念是什么? 40
A3.3 “用户方面”的风险包括哪些方面? 40
A3.4 用户方面风险理论概念是什么? 40
A3.5 “企业方面”的费用包括哪些方面? 40
1.2 企业制订突破性质量目标的原则和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1
A3.7 “企业方面”的利益包括哪些方面? 41
A3.8 “用户方面”利益包括哪些方面? 41
1 领导职责和质量管理职能问答 41
1.1 企业领导主要职责有哪些? 41
1.6 领导职责和质量管理职能要素的常用术语有哪些? 42
1.3 企业制订控制性质量目标的原则和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2
1.4 质量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2
1.5 企业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保证做到哪些方面? 42
2.1 质量环(质量螺旋)的内涵有哪些方面? 45
2 质量体系原理和原则 45
2.6 “生产制造”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6
2.2 “市场调研”的内涵有哪些方面? 46
2.3 “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研制”的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6
2.4 “采购”要素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6
2.5 “工艺准备”要素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6
2.10 “安装和运行”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7
2.7 “检验和试验”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7
2.8 “包装和贮存”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7
2.9 “销售和发运”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7
2.17 “责任和权限”应明确哪些质量活动? 48
2.11 “技术服务和维修”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8
2.12 “用后处置”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48
2.13 市场调研和设计起关键作用的有哪几方面? 48
2.14 “市场调研”所起的关键作用是什么? 48
2.15 “设计”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什么? 48
2.16 “质量体系的结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48
2.22 怎样对查明的潜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或预防措施? 49
2.18 企业领导的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责任制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
2.19 制订质量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
2.20 各项活动之间的接口和协调措施制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9
2.21 厂长(经理)对内外质量保证活动应采取哪些办法和规定? 49
2.26 “研制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与质量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0
2.23 怎样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50
2.24 企业的“资源和人员”是怎样组成的? 50
2.25 “人才资源和专业技能”与质量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0
2.30 工作程序包括哪些范围? 51
2.27 人员的能力、资格、经验的规定包括哪些方面? 51
2.28 怎样安排好企业的资源和人员? 51
2.29 工作程序的概念是什么? 51
2.34 质量手册在实践中怎样制订和应用? 52
2.31 “质量政策和程序”的文件管理、应用、范围都包括哪些方面? 52
2.32 质量手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52
2.33 质量手册至少应包括哪些论述? 52
2.38 质量计划应包括哪些? 53
2.35 怎样对质量手册进行更改和修订? 53
2.36 质量手册如何去分类? 53
2.37 质量计划的概念是什么? 53
2.43 怎样修改和完善质量计划? 54
2.39 质量计划规定的“应达到的质量目标”的内涵有哪些方面? 54
2.40 质量计划项目的“责任和权限”如何分配? 54
2.41 怎样采用“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54
2.42 如何采用“有关阶段(设计、研制等)的试验、检验和审核大纲” 54
3.1 “质量体系审核”的概念有哪些方面? 55
2.44 要达到“质量目标”应采取哪些措施? 55
2.45 “质量记录”包括哪些重要部分? 55
2.46 “质量记录”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55
3 质量体系审核 55
3.8 用户收到货阶段审核内容有哪些方面? 56
3.2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是什么? 56
3.3 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是什么? 56
3.4 产品(过程)质量审核的概念是什么? 56
3.5 检验员验收的阶段审核内容有哪些方面? 56
3.6 包装后、发运到现场后的阶段审核内容有哪些方面? 56
3.7 经销单位到货阶段审核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6
3.13 “审核人员的资格”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57
3.9 使用性能审核阶段审核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7
3.10 服务质量审核的概念是什么? 57
3.11 审核计划包括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57
3.12 “审核的活动和范围”的内在联系有哪些方面? 57
3.17 “质量体系原理和原则”及“质量体系审核”常用术语有哪些? 58
3.14 “审核依据”内容有哪些方面? 58
3.15 “有关审核结果、结论和建议的报告程序“有哪些方面? 58
3.16 “质量管理体系的复审和评定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58
A1.5 供方应提出哪些要求以防止产品出现不合格? 59
4 质量成本问答 61
4.1 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61
4.2 怎样选择合适的科目? 61
4.3 预防成本的含义和科目内容是什么? 61
4.4 鉴定成本的含义和科目内容是什么? 62
4.5 内部损失成本的含义和科目内容是什么? 62
4.6 外部损失成本的含义和科目内容是什么? 63
4.7 工作质量成本的含义和科目内容是什么? 63
4.8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的含义和科目内容是什么? 63
4.9 质量成本报告要求哪些内容? 63
4.10 怎样利用质量成本报告“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65
4.11 怎样利用质量成本报告“发现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65
4.12 怎样利用质量成本报告“确定质量和成本目标”? 66
4.13 怎样找出最佳成本值? 66
4.14 质量成本常用术语有哪些? 67
5 市场调研质量问答 67
5.1 怎样“预测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这个环节? 67
5.2 怎样准确确定市场需求和销售这个环节? 67
5.3 怎样抓住对合同或市场需要的评审,确定用户需要这个环节? 68
5.4 在企业内传达用户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68
5.5 “产品设想”对“性能”方面有哪些要求? 68
5.6 “产品设想”对“感官特点”方面有哪些要求? 68
5.7 “产品设想”对“安装布局和配合”方面有哪些要求? 68
5.8 “产品设想”对“适用的标准和法规”方面有哪些要求? 68
5.9 “产品设想”对“包装”方面有哪些要求? 69
5.10 “产品设想”对“质量保证(验证)”方面有哪些要求? 69
5.11 “用户信息返馈”主要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69
5.12 市场调研质量常用术语有哪些? 69
6 设计和规范质量问答 69
6.1 “设计和规范质量”要素的重要作用有哪些方面? 69
6.2 “设计计划和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70
6.3 怎样规定企业内部或外部的设计职责? 70
6.4 设计部门怎样为采购、生产提供清晰、明确的技术文件? 70
6.5 企业怎样制订设计进度计划和证实设计的类似程度? 71
6.6 怎样考虑安全、环境和其他法规要求? 71
6.7 什么是“可靠性”概念? 71
6.8 什么是“产品”概念? 71
6.9 什么是“失效”概念? 71
6.10 什么是维修和维修性? 72
6.11 什么是有效性? 72
6.12 什么是耐久性? 72
6.13 什么是安全性? 72
6.14 什么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概念? 72
6.15 什么是故障树概念? 73
6.16 接收和拒收含义是什么? 73
6.17 接收概率和拒收概率的含义是什么? 73
6.18 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 73
6.19 均值的准确度含义是什么? 73
6.20 重复性reproducdībīlity的定性和定量含义是什么? 73
6.21 再现性reprodVcbīlity定性和定量含义是什么? 74
6.22 设计评审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74
6.23 设计评审内容有哪些方面? 74
6.24 设计评审作用有哪些方面 75
6.25 设计评审目标有哪些方面? 75
6.26 设计验证采取的方法有哪些? 75
6.27 设计评审和投产阶段质量控制有哪些要求? 76
6.28 投入市场前的复审内容包括哪方面? 76
6.29 对设计更改的控制有哪些要求? 76
6.30 设计的改进应采取哪些措施? 76
6.31 设计评审要求有哪些阶段? 77
6.32 方案设计评审阶段要求哪些内容? 77
6.33 初步设计评审阶段要求哪些内容? 77
6.34 详细设计评审阶段要求哪些内容? 77
6.35 定型设计评审阶段要求哪些内容? 77
6.36 “设计和规范质量”常用术语有哪些? 77
7 采购质量问答 82
7.1 采购质量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82
7.2 采购质量的性质应怎样分类? 82
7.3 采购质量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 84
7.4 对规范、图纸和订货单应提出哪些要求? 84
7.5 选择合格的供方应采用哪些方法? 84
7.6 怎样对比其他用户的使用经验? 85
7.7 质量保证协议有哪些内容? 85
7.8 验证方法的协议有哪些内容? 85
7.9 有哪些处理争端的规定? 86
7.10 进货检验计划和进货控制应包括哪些规定? 86
7.11 怎样做好进货质量记录? 87
7.12 供应关系上的目标和各种活动有哪些? 87
8 工艺准备质量问答 87
8.1 怎样对工艺准备质量进行控制? 87
8.2 怎样制订生产控制计划? 88
8.3 工序能力的概念是什么? 88
8.4 工序能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89
8.5 怎样控制辅助材料、公共设施和环境条件? 89
8.6 与工序能力相关方面的控制有哪些? 89
8.7 工艺准备质量常用术语有哪些? 90
9 生产过程的控制问答 91
9.1 生产过程的控制概念和控制要点是什么? 91
9.2 怎样对设备能力和维修保养进行控制? 91
9.3 对设备维修、保养应采取哪些措施? 92
9.4 特殊工序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92
9.5 关键工序与特殊工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92
9.6 怎样对特殊工序进行多频次的验证? 93
9.7 生产过程的控制应具备哪些文件? 93
9.8 怎样进行工艺更改的控制? 93
9.9 生产过程的控制常用术语有哪些? 93
10 物资控制及其可追溯性问答 95
10.1 可追溯性的概念是什么? 95
10.2 怎样对物资进行可追溯性的控制活动? 95
10.3 物资控制及其可追溯性常用术语有哪些? 96
11 验证状况的控制问答 97
11.1 验证状况的控制的职能有哪些? 97
11.2 工艺验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97
11.3 工艺验证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97
11.4 工艺验证后应采取哪些可追溯性措施? 97
12 产品验证问答 97
12.1 产品验证的职能和范围有哪些? 97
12.2 “外购材料和外购件”质量控制内容有哪些方面? 98
12.3 工序间检验的职能是什么? 98
12.4 为什么要进行“首件检验”? 99
12.5 为什么要进行“自检”? 99
12.6 自动化检验和试验的特定条件是什么? 99
12.7 怎样进行巡回检验? 99
12.8 在什么条件下采用装置检验? 99
12.9 成品验证的概念是什么? 99
12.10 成品验证应采用哪些方法? 100
12.11 区别产品批是否符合要求应采用哪些方法? 100
12.12 区别物资是否合格应采用哪些方法? 100
12.13 怎样判断工序是否在变化? 100
12.14 怎样判定工序接近规格的限度? 101
12.15 怎样评定验检人员的准确性? 101
12.16 产品验证要素常用术语有哪些? 101
13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问答 107
13.1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活动的重要性是什么? 107
13.2 为什么要对测量系统进行控制? 107
13.3 测量系统的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 107
13.4 测试设备和试验方法的“控制要点”应包括哪些内容? 107
13.5 对供方测量系统如何进行控制? 108
13.6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应采取哪些纠正措施? 108
13.7 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厂外试验”这一要素? 109
13.8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常用术语有哪些? 109
14 不合格的控制问答 111
14.1 不合格的控制的职能是什么? 111
14.2 对不合格的控制应采取哪些工作程序(或措施)? 111
14.3 怎样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鉴别” 111
14.4 怎样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 111
14.5 怎样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评审? 111
14.6 怎样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处理? 112
14.7 处理不合格品需要制订哪些“文件”? 112
14.8 对不合格品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防止再发生”? 112
14.9 不合格的控制常用术语有哪些? 112
15 纠正措施问答 113
15.1 纠正措施要素的职能有哪些? 113
15.2 纠正措施与GB/T10300·5标准各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113
15.3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之间有什么差异? 117
15.4 纠正措施要素中“责任的分配”包括哪些内容? 117
15.5 怎样进行“严重性评价”的质量活动? 117
15.6 怎样进行“原因的调查”的质量活动? 117
15.7 怎样进行“问题的分析”的质量活动? 117
15.8 怎样进行“预防措施”的质量活动? 117
15.9 怎样选定“工序控制”的质量活动? 118
15.10 “不合格品的处理”应采取哪些纠正措施? 118
15.11 对“永久性更改”应作出什么决定? 118
15.12 纠正措施常用术语有哪些? 118
16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问答 119
16.1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的要素主要职能有哪些? 119
16.2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的要素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119
16.3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要素在质量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19
16.4 搬运和贮存的后续作业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119
16.5 识别标志的后续作业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119
16.6 包装有哪些形式? 120
16.7 包装的后续作业的重要性有哪些? 120
16.8 怎样进行“安装”的质量控制活动? 120
16.9 怎样进行产品“交付”的质量制控活动? 120
16.10 “市场信息和产品监督”要采取哪些纠正措施? 121
16.11 怎样建立“市场信息和产品监督”的管理系统? 121
16.12 怎样运用用户的信息? 121
16.13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的要素有哪些相关标准? 121
17 售后服务问答 122
17.1 售后服务要素的作用是什么? 122
17.2 怎样处置安装服务工作 122
17.3 售后服务应制订或采取哪些具体规定? 122
18 质量文件和记录问答 123
18.1 为什么把“质量文件”作为独立要素提出来? 123
18.2 “质量文件”的作用有哪些方面? 123
18.3 “工程结构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123
18.4 “质量文件”的控制应采用哪些程序? 124
18.5 需要控制的“质量文件”应包括哪些? 124
19 质量记录问答 124
19.1 需要控制的“质量记录”有哪些? 124
19.2 怎样区别“质量文件”和“质量记录”这两类概念? 125
19.3 怎样对“质量记录”进行归档管理? 125
20 人员问答 126
20.1 提出“人员”要素的重要性在哪里? 126
20.2 人员培训的重要性是什么? 126
20.3 怎样规定培训方案? 126
20.4 企业领导在人员培训方面应负的职责是什么? 127
20.5 怎样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127
20.6 怎样对检验员和操作工进行培训? 127
20.7 应对哪些人员发放资格证书? 127
20.8 怎样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127
20.9 工作质量的“运用”应采取哪些措施? 128
20.10 怎样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128
20.11 怎样开展“质量考核”活动? 128
21 产品安全和责任问答 128
21.1 “产品安全和责任”要素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128
21.2 减少“产品安全和责任”应采取哪些步骤? 128
21.3 怎样采用安全性标准? 129
21.4 怎样对安全要素进行设计鉴定? 129
21.5 采用产品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标签的重要性在哪里? 129
21.6 查明安全性产品的质量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129
22 统计方法的应用问答 130
22.1 统计方法的应用的重要性有哪些? 130
22.2 统计分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有哪些? 130
22.3 统计技术主要方面有哪些? 130
22.4 实验设计概念是什么? 130
22.5 回归分析概念是什么? 130
22.6 方差分析概念是什么? 131
22.7 风险分析概念是什么? 131
22.8 显著性结果的概念是什么? 131
22.9 控制图概念是什么? 131
22.10 累积和图概念是什么? 132
22.11 抽样检验的概念是什么? 132
22.12 市场分析选择哪种统计技术? 132
22.13 产品设计选择哪种统计技术? 132
22.14 可靠性规范、寿命(耐用性)预测选择哪统计技术? 132
22.15 工序控制(工序能力)的研究选择哪种统计技术? 133
22.16 确定质量水平(检验方案)选择哪种统计技术? 133
22.17 数据分析(性能评定或缺陷分析)应选择哪统计技术? 133
22.18 在实践中对遇到的具体问题应怎样选择统计技术? 133
22.19 统计方法的应用常用术语有哪些? 133
第三部分 GB/T10300·2~GB/T10300·4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问答 153
0 “引言”问答 153
0.1 “质量保证模式”理论概念是什么? 153
0.2 GB/T10300·2至4引言中“技术和管理能力”形式的含义是什么? 153
0.3 为什么说GB/T10300·2至4标准是合同环境下产品技术要求的补充? 153
0.4 GB/T10300·2至4引言中“技术要求”补充与GB/T10300·1引言中“技术规范”补充两者有什么区别? 154
0.5 怎样区别“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的内在含义? 154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问答 155
1.1 GB/T10300·2质量保证模式在合同环境下应用的标准根据是什么? 155
1.2 GB/T10300·3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在合同环境下应用的标准根据是什么? 155
1.3 GB/T10300·4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在合同环境下应用的标准是什么? 155
2 “引用标准”问答 156
2.1 为什么GB/T10300·2至5都引用了GB/T10300·1指南标准? 156
2.2 为什么GB/T10300·2没有引用GB/T10300·3至4标准? 156
2.3 为什么GB/T10300·3至4没有引用GB/T10300·2标准? 157
2.4 为什么GB/T10300·2至4没有引用GB/T10300·5要素指南标准? 157
2.5 为什么GB/T10300·5引用了GB/T10300·2至4标准? 157
2.6 为什么GB/T10300·1引用了GB/T10300·2至5标准? 157
3 术语问答 157
3.1 GB6583·1术语标准的重要作用在哪里? 157
3.2 除GB6583·1术语标准外,还有哪些相关的术语标准? 158
A1 供方领导的责任和质量管理职能问答 158
A1.1 怎样对供方领导的责任和质量管理职能进行考核或调研? 158
A1.2 对供方的质量方针基本内容作哪些方面调研? 158
A1.3 对供方领导的责任和质量管理职能进行哪些调研? 159
A1.4 供方“责任和权限”要素的内涵有哪些? 159
A1.6 应怎样“确认记录产品的质量问题”? 159
A1.10 供方在“质量责任和权限”方面应向需方提出哪些证据? 160
A1.7 应怎样“通过规定的程序,提出、采取或推荐解决办法”? 160
A1.8 应怎样进行“监督解决办法的实施并验证其效果”? 160
A1.9 应怎样对“在不合格的质量问题解决之前,对其后加工、交付或安装采取必要措施”? 160
A1.13 需方与供方代表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161
A1.11 需方对供方“验证手段和人员”应提出哪些要求? 161
A1.12 供方应对“验证手段和人员”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61
A3.1 需方对供方内部质量审核应提出哪些要求? 162
A2 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问答 162
A2.1 需方对供方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应提出哪些要求? 162
A2.2 供方应对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给需方哪些文件证据? 162
A3 内部质量审核问答 162
A3.5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外部质量体系审核及供方领导的复审共同点是什么? 163
A3.2 供方应对内部质量审核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63
A3.3 需方对“供方领导的复审”应提出哪些要求? 163
A3.4 供方应对“供方领导的复审”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63
A4.3 需方对供方应怎样对“合同评审”进行评价? 164
A4 合同评审问答 164
A4.1 需方对供方“合同评审”应提出哪些要求? 164
A4.2 供方在“合同评审”时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64
什么? 165
A4.4 供方在“合同评审”时应考虑需方哪些方面的问题? 165
A4.5 GB/T10300·2“4.3 合同评审”中“a规定的要求是适合的,并形成文件”的含义 165
是什么? 165
A4.6 GB/T10300·2“4·3合同评审”中“b与投标不一致的要求已得到解决的含义是 165
什么? 165
A4.7 GB/T10300·2“4·3合同评审”中“c供方具有满足合同能力要求”的含义是 165
A5.2 供方在“设计控制”方面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66
A5 设计控制问答 166
A5.1 需方对供方“设计控制”应提出哪些要求? 166
A5.7 供方应怎样对待设计输入项目? 167
A5.3 供方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采取哪些必要的准则(或原则)? 167
A5.4 需方对供方“设计研制计划”应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167
A5.5 需方对供方设计“任务的分配”应提出哪些要求? 167
A5.6 需方对供方涉及设计方面“组织和技术接口”应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167
A5.12 设计输出项目应“符合有法规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168
A5.8 对设计输出项目的要求有哪些? 168
A5.9 设计输出项目应“满足输入的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168
A5.10 设计输出项目应“规定或引用验收准则”的含义是什么? 168
A5.11 设计输出项目应“标出与安全的产品主要功能关系重大的设计特性”的含义是什么? 168
A5.14 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的评审与论证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69
A5.13 需方对供方“设计验证”应提出哪些要求? 169
A5.15 需方对供方的“设计更改”应提出哪些要求? 170
A6.4 供方和分供方在GB/T10300·2~4标准中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171
A6 采购问答 171
A6.1 需方对供方“采购”应提出哪些要求? 171
A6.2 供方对“采购”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1
A6.3 “采购”要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71
A6.7 怎样实施“采购物资的验证”工作? 172
A6.5 采购需要哪些方面文件? 172
A6.6 如何对“分供方进行评定”? 172
A8.1 需方对供方“工序控制”应提出哪些要求? 173
A7 需方提供的物资问答 173
A7.1 为什么GB/T10300·5标准没有“需方提供的物资”这一要素? 173
A7.2 为什么GB/T10300·2~3标准要单独提出“需方提供的物资”这一要素? 173
A7.3 “需方提供的物资”对供方有哪些要求? 173
A7.4 供方对“需方提供的物资”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3
A8 工序控制问答 173
A8.5 怎样对产品主要特性和关键工序进行监控? 174
A8.2 供方应对“工序控制”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4
A8.3 需方为什么要提出“工序控制”这一要素的要求? 174
A8.4 作业指导书应包括哪些内容? 174
A9.4 供方应怎样对“特殊工序”进行控制? 175
A8.6 在什么情况下对工序和设备进行鉴定? 175
A8.7 怎样处理好工艺标准评定和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 175
A9 生产过程的控制问答 175
A9.1 需方应对供方“生产过程的控制”提出哪些要求? 175
A9.2 供方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实? 175
A9.3 在生产过程中供方应怎样对“设备的控制和维修保养”进行控制? 175
A10.2 供方对“产品标记和可追溯性”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6
A9.5 供方应怎样对生产过程中的“文件”进行控制? 176
A9.6 供方应怎样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更改”进行控制? 176
A10 产品标记和可追溯性问答 176
A10.1 需方应对供方“产品标记和可追溯性”提出哪些要求? 176
A12.2 检验和试验要达到的目的有哪些方面? 177
A11 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问答 177
A11.1 需方对供方在“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应提出哪些要求? 177
A11.2 供方应对“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7
A12 检验和试验要素问答 177
A12.1 检验和试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177
A12.8 需方在供方“工序间检验和试验”中应提出哪些要求? 178
A12.3 需方应对供方“进货检验和试验”提出哪些要求? 178
A12.4 供方采用进货检验其必要性在哪里? 178
A12.5 供方对“进货检验和试验”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8
A12.6 工序间检验和试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方面? 178
A12.7 工序和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78
A12.12 供方对“最终检验和试验”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9
A12.9 供方对“工序间检验”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79
A12.10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179
A12.11 需方应对供方“最终检验和试验”提出哪些要求? 179
A13.2 需方应对供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提出哪些要求? 180
A13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问答 180
A13.1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职能有哪些? 180
A13.3 供方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1
A14.3 供方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2
A14 不合格品的控制问答 182
A14.1 不合格品的控制职能有哪些? 182
A14.2 需方应对供方“不合格品的控制”提出哪些要求? 182
A14.7 在什么情况下判定“拒收或报废”的处置? 183
A14.4 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183
A14.5 在什么情况下判定“返修或不经返修作为让步接收”的处理? 183
A14.6 在什么情况下判定“降级改为它用”的处置? 183
A15.2 供方对“纠正措施”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4
A15 纠正措施问答 184
A15.1 需方应对供方“纠正措施”提出哪些要求? 184
A16.1 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的职能有哪些? 185
A15.3 从哪些方面“调查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 185
A15.4 怎样对不合格品进行“问题的分析”? 185
A15.5 怎样对不合格品“采取预防措施”? 185
A15.6 为保证纠正措施的有效实施应采取哪些控制活动? 185
A15.7 怎样有效实施“有关规程的更改并予以记录”? 185
A16 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问答 185
A16.7 供方对“包装”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6
A16.2 需方应对供方“搬运”提出哪些要求? 186
A16.3 供方对“搬运”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6
A16.4 需方应对供方“贮存”提出哪些要求? 186
A16.5 供方对“贮存”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6
A16.6 需方应对供方“包装”提出哪些要求? 186
A16.12 产品“交付”环节的重要性和质量控制有哪些方面? 187
A16.8 需方应对供方“交付”提出哪些要求? 187
A16.9 供方对“交付”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7
A16.10 在一般情况下“识别标志”有哪些要求? 187
A16.11 “包装”形式有哪些种? 187
A17.5 供方对“市场信息和产品监督”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8
A17 售后服务问答 188
A17.1 “售后服务”要素的重要性? 188
A17.2 需方应对供方“售后服务”提出哪些要求? 188
A17.3 供方对“售后服务”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8
A17.4 需方应对供方“市场信息和产品监督”提出哪些要求? 188
A18.5 供方对“文件更改”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9
A18 文件控制问答 189
A18.1 “文件控制”要素职能或其重要性是什么? 189
A18.2 需方应对供方“文件批准和发布”提出哪些要求? 189
A18.3 供方对“文件批准和发布”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89
A18.4 需方应对供方“文件更改”提出哪些方面要求? 189
A19.2 需方应对供方“质量记录”提出哪些要求?供方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90
A19 质量记录问答 190
A19.1 质量记录要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90
A21.2 需方应对供方“统计技术”提出哪些要求?供方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91
A20 培训问答 191
A20.1 需方应对供方“培训”提出哪些要求?供方应提供给需方哪些证据? 191
A21 统计技术问答 191
A21.1 “统计技术”要素的职能和其重要作用是什么? 191
A21.3 应用统计技术包括哪些环节和专用的统计方法? 192
0.1 GB/T10300·5与GB/T10300·2要素对照的依据是什么? 193
第四部分 GB/T10300·5与GB/T10300·2要素对照问答 193
0 GB/T10300·5与GB/T10300·2“引言”对照问答 193
0.4 GB/T10300·5与GB/T10300·2“引言”部分各方强调的概念是什么? 195
0.2 GB/T10300·5与GB/T10300·2要素对照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95
0.3 采取什么方法去描述GB/T10300·5与GB/T10300·2要素的对照? 195
2.1 GB/T10300·5与GB/T10300·2至4标准中各方所引用的标准都说明哪些问题? 196
1 GB/T10300·5与GB/T10300·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问答 196
1.1 GB/T10300·5与GB/T10300·2标准中“主题内容”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196
1.2 GB/T10300·5与GB/T10300·2标准中“适用范围”有哪些区别? 196
2 GB/T10300·5与GB/T10300·2至4“引用标准”对照问答 196
3.1 为什么GB6583·1术语标准与iso84·2标准内容有所区别,应如何处理? 197
2.2 为什么GB/T10300·5标准要引用GB/T10300·2至4标准? 197
2.3 为什么GB/T10300·2至4标准没有引用GB/T10300·5标准? 197
3 GB/T10300·5与GB/T10300·2至4术语对照问答 197
3.2 为什么GB/T10300·1至5系列标准都采用GB6583·1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198
的要素? 199
4 领导职责和质量管理职能与供方领导的责任和质量管理职能对照问答 199
4.1 表4—6中的对照说明了哪些主要问题? 199
4.2 为什么对照表4—6中GB/T10300·2至4没有与GB/T10300·5“4·4质量体系”对照 199
5.1 表4—7中的对照说明哪些主要问题? 202
5 质量体系原理和原则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照问答 202
5.4 为什么GB/T10300·5“组织结构”要素与GB/T10300·2至3没有相对照的要素? 203
5.2 质量体系原理和原则与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3
5.3 “质量责任和权限”与“责任和权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03
5.7 GB/T10300·5“质量体系文件”要素应与GB/T10300·2至3中哪些要素相对照? 204
5.5 GB/T10300·5“资源和人员”与GB/T10300·2至3“验证手段和人员”的区别 204
在哪里? 204
5.6 GB/T10300·5“工序程序”的要素与GB/T10300·2至3中哪一个要素相对照? 204
7.1 为什么GB/T10300·5“质量成本”与GB/T10300·2至4没有相对照的要素? 206
6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与内部质量审核对照问答 206
6.1 表4—8的对照说明哪些主要问题? 206
6.2 供方“质量体系审核”与需方提出“内部质量审核”要求说明些什么问题? 206
8.1 “市场调研质量”与“合同评审”之间职能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207
8 市场调研质量与合同评审要素对照问答 207
8.2 怎样对“市场调研质量”与“合同评审”进行要素对照? 208
9.1 “设计和规范质量”与“设计控制”之间的性质和目的有什么不同? 211
9 设计和规范质量与设计控制要素对照问答 211
9.6 为什么GB/T10300·5“设计评审”要与GB/T10300·2“设计输入、设计输出”相对照? 212
9.5 为什么表4—10中GB/T10300·5“对投放市场前准备工作的复审”与GB/T10300·2至3没有相对照要素? 212
9.2 表4—10中的要素怎样去对照?对照后说明什么问题? 212
9.3 为什么表4—10中GB/T10300·5“产品的试验与测量”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12
9.4 为什么表4—10中GB/T10300·5“设计定型和投产”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12
9.7 GB/T10300·5“设计验证”与GB/T10300·2“设计验证”同一名称要素区别是什么? 213
10.1 GB/T10300·5“采购质量”与GB/T10300·2至3“采购”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15
10 “采购质量”与“采购”要素对照问答 215
10.5 GB/T10300·5“采购质量”要素与三种保证模式标准都有什么关系? 216
10.4 根据什么将GB/T10300·5“进货检验计划和进货控制”与GB/T10300·2至3“需方提供的物资”相对照? 216
10.2 当企业同处在“供方”和“需方”时,应怎样采用“采购质量”和“采购”要素? 216
10.3 如何去理解表4—11各种要素的对照关系? 216
10.6 GB/T10300·2至3和GB/T10300·5分别多处出现“需方”、“供方”、“分供方”,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17
11.4 为什么GB/T10300·5“应鼓励改进生产质量和提高工序能力的新方法的研究”子要素没有对照要素? 219
11.3 为什么GB/T10300·5“辅助材料、公用设施和环境条件”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19
11 “工艺准备质量”与“工序控制要素对照问答 219
11.1 “工艺准备质量”与“工序控制”要素的职能及其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219
11.2 为什么GB/T10300·5“工序能力”要素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19
12.4 为什么GB/T10300·5“工艺更改的控制”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21
12.3 为什么GB/T10300·5“文件”要素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的要素? 221
12 “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特殊工序”要素对照问答 221
12.1 确定GB/T10300·5“生产过程的控制”与GB/T10300·2至3“特殊工序”控制相对照的根据是什么? 221
12.2 GB/T10300·5“特殊工序”与GB/T10300·2至3“特殊工序”在概念和目的上有何区别? 221
13.1 “物资控制及其可追溯性”与“产品标记和可追溯性”要素的区别有哪些? 222
13 “物资控制及其可追溯性”与“产品标记和可追溯性要素”对照问答 222
14.1 “验证状况的控制”与“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要素的区别有哪些? 223
14 “验证状况的控制”与“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要素对照问答 223
15.1 “产品验证”与“检验和试验”要素对照的必要性在哪里? 224
15 “产品验证”与“检验和试验”要素对照问答 224
15.4 供方“产品验证”与需方提出“最终检验和试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25
15.3 供方“工序间检验”与需方提出“工序间检验和试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25
15.2 供方“外购材料和外购件”与需方提出“进货检验和试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25
16.2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要素内涵有什么区别? 227
16.1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要素对照的必要性在哪里? 227
16 “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要素对照 227
16.5 为什么GB/T10300·5“纠正措施”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28
16.4 为什么GB/T10300·5“供方测量控制”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28
16.3 需方对“检验、测质和试验设备”的能力要求与供方“控制要求”怎样去对照? 228
16.6 为什么GB/T10300·5“厂外试验”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29
17.3 对不合格品怎样进行隔离? 230
17.2 对“不合格”和“不合格品”怎样鉴别? 230
17 “不合格的控制”与“不合格品的控制”要素对照问答 230
17.1 “不合格的控制”与“不合格品的控制”职能区别是什么? 230
17.7 为什么GB/T10300·5“防止再发生”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的要素? 231
17.6 为什么GB/T10300·5“不合格的控制”要素中“文件”要素与GB/T10300·2至3“不合格品控制”要素中没有对照要素? 231
17.4 怎样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231
17.5 怎样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231
18.2 怎样去对照供方与需方“纠正措施”方面的要素? 233
18.1 GB/T10300·5“纠正措施”与GB/T10300·2至3“纠正措施”职能区别及其必要性是什么? 233
18 纠正措施要素对照问答 233
18.4 GB/T10300·5“不合格品的处理”与GB/T10300·2至3中哪一个要素相对照? 234
18.3 为什么GB/T10300·5“责任的分配”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34
19.2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与“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怎样相对照? 235
19.1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与“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35
19 “搬运和生产后的职能”与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要素对照问答 235
19.4 为什么GB/T10300·5“认识标志”与GB/T10300·2至3“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没有直接对照要素? 236
19.3 为什么GB/T10300·5“安装”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的要素? 236
20.1 表4—21中“售后服务”要素对照说明什么? 237
20 “售后服务”要素对照问答 237
21.1 “质量文件和记录”与“文件控制”要素对照的作用是什么? 238
21 “质量文件和记录”与“文件控制”要素对照问答 238
22.3 怎样区别“质量文件”和“质量记录”? 239
22.2 GB/T10300·5“质量记录”与GB/T10300·2“质量记录”要素对照有什么不同之处? 239
22 “质量记录”要素对照问答 239
22.1 GB/T10300·5“质量记录”与GB/T10300·2“质量记录”要素有哪些共同之处? 239
23.2 为什么GB/T10300·5“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检验员和操作工”与GB/T10300·2“培训”没有直接对照要素? 241
23.1 GB/T10300·5“人员”与GB/T10300·2“培训”要素的区别是什么? 241
23 “人员”与“培训”要素对照问答 241
24.3 为什么“产品安全和责任”不存在对照要素? 242
24.2 制止质量责任风险并把责任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应采取哪些步骤? 242
23.3 为什么GB/T10300·5“调动积极性”与GB/T10300·2至3没有对照要素? 242
24 产品安全和责任要素对照问答 242
24.1 “产品安全和责任”要素职能是什么? 242
25.3 GB/T10300·5“应用范围”与“统计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43
25.2 GB/T10300·5“统计技术”与GB/T10300·2至3“统计技术”各方的作用是什么? 243
25 “统计方法的应用”与“统计技术”要素对照问答 243
25.1 GB/T10300·5“统计方法的应用”职能是什么? 243
1.3 为什么说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245
1.2 什么是标准? 245
第五部分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有关基础问答 245
1 基本概念问答 245
1.1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245
1.6 标准的种类是怎样划分的? 246
1.5 标准主要形式有哪些? 246
1.4 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有哪些作用? 246
1.10 何谓组合化? 247
1.9 何谓通用化? 247
1.7 标准分为几级? 247
1.8 何谓系列化? 247
1.12 什么是企业标准体系? 248
1.11 什么是企业标准化? 248
1.14 什么叫管理标准? 249
1.13 什么叫技术标准? 249
2.1 企业标准化体系与质量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250
2 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问答 250
1.15 什么是工作标准? 250
2.2 何谓工作质量? 251
2.5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制度、岗位责任有何差别? 252
2.4 对工作标准怎样进行考核? 252
2.3 如何制定考核标准? 252
2.9 确定产品标准技术水平的依据是什么? 253
2.8 标准的章、条、款、项如何编排? 253
2.6 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应遵循哪些原则? 253
2.7 编写技术标准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253
2.13 什么是国际标准? 254
2.12 制定标准有哪些基本程序? 254
2.10 标准的标题应如何设置? 254
2.11 标准的幅面与格式有什么规定? 254
2.16 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与表示方法? 255
2.1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含义是什么? 255
2.14 何谓国外先进标准? 255
2.17 什么是能源标准? 256
2.18 什么是能源标准化? 256
2.19 企业能源标准化的作用是什么? 256
2.20 什么是能源标准的体系? 257
2.21 什么是量具标准化? 258
2.22 什么是工艺规范标准化? 258
3 贯彻标准与质量管理问答 258
3.1 企业贯彻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258
3.2 企业贯彻上级标准有几种形式? 259
3.3 贯彻标准的几种基本手段? 259
3.4 新产品标准化审查的目的是什么? 260
3.5 贯彻标准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260
3.6 对国外引进的图样,如何进行标准化审查? 260
3.7 对出口产品的图样,如何进行标准化审查? 260
3.8 新旧标准过渡有几种基本方法? 261
3.9 什么是定置管理? 261
3.12 什么是信息标准化? 262
3.11 企业产品标准怎样进行备案? 262
3.13 什么是包装标准化? 262
3.10 什么是内控标准? 262
4 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问答 263
4.1 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263
3.14 什么是安全标准? 263
4.2 什么是产品质量监督? 264
4.3 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有何不同? 264
4.5 什么是认证制度? 265
4.6 产品质量认证的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265
4.4 为什么说质量监督是贯彻标准的重要措施? 265
4.9 何谓优质品标志? 266
4.8 什么是优质品奖励制度? 266
4.10 何谓生产许可证制度? 266
4.7 专业监督检验机构的任务是什么? 266
4.12 我国现有质量监督有几种主要形式? 267
4.13 什么是认证标志,认证标志怎样使用? 267
4.11 什么是对试验室认证? 267
4.14 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有哪些? 268
4.16 制定工作标准有哪些原则要求? 269
4.17 工作标准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69
4.15 什么是工艺、工装标准化? 269
5.1 为什么说企业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270
5.2 企业标准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哪些作用? 270
5 企业标准化管理问答 270
5.4 企业标准化在新产品开发中有何作用? 271
5.5 何谓产品质量标准化? 271
5.3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71
5.6 什么是原材料及外购器材的标准化? 272
5.8 工作标准中有哪些主要内容? 273
5.9 什么是强制性标准? 273
5.7 工作标准有哪些种类? 273
5.10 哪些标准是属于企业标准? 274
5.11 企业产品标准怎样编号? 274
5.12 什么是文字叙述式的工作标准? 275
5.13 什么是对工人操作定量要求的工作标准? 275
5.14 什么是采用记分或扣分形式的岗位工作标准? 276
5.15 什么是矩阵式工作标准? 277
5.16 制定工作标准应注意哪几个关健性问题? 277
5.17 怎样贯彻实施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78
附录一 ISO8402—1986《质量—术语》 279
附录二 ISODIS8402—补充件1—1988《质量—术语》 285
附录三 GB6583·1—86;GB/T10300·1~10300·5—88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290
附录四 GB/T12121—89包装容器质量保证体系 344
附录五 GB/T12122—89产品包装质量保证体系 350
附录六 GB/T12123—89销售包装设计程序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