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 2
1—1 从百工到工艺美术的深刻变化 2
1—2 Design观念更新的两难困境 7
1—3 包豪斯已面临挑战 15
1—4 关于“图案设计学” 23
二、起源 28
2—1 最早的设计 28
最初的形态和“原始功能主义” 29
形式创造的进步 31
装饰的起源 32
2—2 起源新说 37
关于工具的思考 38
关于装饰的思考 43
装饰与图腾 48
原始图案的美 51
2—3 “生存说”综述 56
“生存说”的要点 56
“生存说”与其他艺术起源学说 58
三、本质 61
3—1 设计与艺术 61
艺术 61
设计——为人造物的艺术 65
人造物的有用性与功能美 68
3—2 设计之美的特殊性 68
人造物的形式与形式美 74
3—3 创新——永恒的常青课题 83
创造新的需求 83
创造的方向 85
3—4 装饰的兴与衰 89
装饰的性质 89
对装饰的否定 103
对装饰的否定之否定 106
四、形态 109
4—1 造形的语汇 109
外部形态 110
内部形态 118
物质形态 126
4—2 形态的特例 134
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134
具象形态的特例——意象形态 142
4—3 形态的关系质 146
关于双重属性 146
关系质的性质 149
五、构成 155
5—1 构成概说 155
构成主义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155
设计的构成和“感知场” 156
基础图案中的构成 156
5—2 构成的时空要素 157
建造新空间 158
时间的延续效果 166
5—3 构成的规律 170
和谐是构成的最高形式 171
均衡和对称 177
比例和尺度 185
节奏和韵律 201
六、思维(一) 209
6—1 视知觉是一种直觉思维 209
人眼与视觉 210
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 216
6—2 视知觉的整体性和组织能力 220
视知觉的整体性 220
视知觉的组织能力 221
6—3 视觉动态(不动之动) 225
向上运动的张力 228
曲线对圆的分离运动 228
偏离空间定向 231
静态形状的变形 233
频闪效应 233
地图互换的不定向运动 235
两可图形 239
6—4 悖论图形 239
不可能图形 240
6—5 深度知觉和视错觉 241
立体知觉 241
平面上的立体效果 242
错视 248
七、思维(二) 259
7—1 设计思想的三种模式 259
模仿型 260
继承型 262
反叛型 265
7—2 设计的一般方法 267
直觉经验设计与科学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268
定性设计和定量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269
开发性设计和适应性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270
7—3 创造性思维 270
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创新”的含意 271
想象——创造活动的先导 276
辐散思维——开拓创造力的温床 281
辐合思维——选择的收敛性 285
再版补白:新的认识 305
再版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