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 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 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1
社会主义起始阶段的历史经验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 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过渡时期发展来的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向更高的历史阶段发展 13
(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16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16
坚持社会主义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18
社会主义已在我国深深扎下了根 2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 23
生产力方面的特点 23
生产关系方面的特点 28
上层建筑方面的特点 30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1
我们在对主要矛盾认识上的两次曲折 32
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34
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7
(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9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39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41
生产力是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44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 47
(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反思 47
对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47
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反思 50
(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 55
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 55
提高经济效益是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 58
(三)努力实现第二步的战略任务 61
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62
继续前进达到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64
实现今后的战略目标还需要做大量扎实艰苦工作 67
(四)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9
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9
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71
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振兴国民经济 74
(五)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78
教育是立国之本 78
必须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81
(六)保持总量平衡,改造产业结构 84
一定要保持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 84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 86
调整产业结构是一个日益重要的战略问题 87
继续把农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91
(七)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 91
加快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工业 93
认真重视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94
把发展交通业和通信业放在优先地位 95
大力提高机械、电子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95
让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96
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97
(八)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技术交流 99
扩大出口创汇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关键 100
积极慎重地利用外资 102
逐步形成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内地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 105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08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108
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是旧体制弊端的总根源 108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10
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模式和道路 114
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有了生机和活力 116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 116
社会主义市场在逐步完善和发展 119
宏观经济调节体系在逐步健全和改善 121
(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124
建立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重要意义 124
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正确选择 125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是新体制模式的基本内容 127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模式决定着新体制模式的基本框架 129
(四)实行两权分离,增强企业活力 131
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是实行两权分离 131
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是重建企业经营机制 133
增强企业活力应采取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135
增强企业活力需要配套地进行宏观改革 137
(五)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139
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39
横向经济联合的组织形式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41
横向经济联合的进一步发展 144
(六)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46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建立新型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147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统一、开放、竞争、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机整体 14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条件 152
(七)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 153
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的必然趋势 153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目标 155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手段 157
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的途径 159
(八)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161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161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63
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166
(九)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169
一定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169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 171
需要正确对待的几个认识问题 174
四、胜利实现的保证 178
(一)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建设和改革胜利前进的灯塔 178
(二)民主政治的建设一定要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8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设民主政治的基础 184
民主、法制和效率 18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长远目标和近期实施方向 188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190
对生产力问题的再认识 190
与僵化的经济模式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必须改革 192
政治体制改革将为生产力发展开辟广更加阔的道路 194
(四)必须在改革和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 196
建设和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 196
改革和开放又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
一定要在改革开放中把党建设好 200
高度重视干部素质的提高 203
(五)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胜利推进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条件 203
干部队伍革命化的根本标准 204
坚持“四化”方针,搞好干部队伍建设 206
建立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208
(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0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2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改革的巨大推动力量 213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215
(七)在改革开放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 217
正确路线是在反“左”和反右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 217
反对“左”的错误——僵化的倾向 219
反对右的错误——自由化的倾向 222
(八)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24
要认真地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24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226
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