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集 六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念海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03036375
  • 页数:517 页
图书介绍:

胡厚宣教授序 1

自序 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和发展 1

一、早期的历史学范畴中的地理学 1

二、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途径的寻求和总结 7

三、沿革地理学的肇始和发展 13

四、舆地考证之学的发达 18

五、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 24

六、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和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35

七、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 42

八、小结 53

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 56

一、《汉书·地理志》远绍《禹贡》和《周官》 56

二、有关战国时地理的记载 58

三、关于春秋时诸侯封国的记载 64

四、关于春秋战国时诸侯封国都城迁徙的记载 68

五、关于春秋以前各时期古都的记载 71

六、《汉书·地理志》中所见的秦的疆域区划 72

七、《汉书·地理志》中所见的新莽的疆域区划 74

八、《汉书·地理志》兼重自然地理的演变 78

九、《汉书·地理志》与沿革地理学的定名 82

十、《史记·河渠书》与沿革地理学 82

胡渭《朏明学案》 86

一、为当时后世称道的学说 86

二、限于时代的论断 89

三、尚待科学证明的解说 92

四、发扬舆地之学重在目验的传统 95

五、从事物的变化中探求具体的现象 97

六、对于汉儒注解《禹贡》的针砭 99

七、对于宋儒释地的评论和推崇 102

八、对于汉宋之间治经及舆地学者的赞赏和指责 105

九、实事求是的学人 107

阎若璩《潜邱学案》 110

一、为世所重的地理学说 110

二、对于前代研经释地的学者的评论 114

三、舆地之学重在目验之说的发挥与实践 122

四、小结 127

王静安对于历史地理学的贡献 130

上篇 130

一、对于殷商和周秦都邑的论证 130

二、对于秦郡汉郡的考释 133

三、对于古今水道的辨别 135

四、对于民族分布地区的探讨 137

下篇 140

一、对于古代行记的整理 140

二、对于古城位置的确定 142

三、对于西汉边塞和逢燧的考实 143

四、对于前代道路的探索 145

论王静安研治历史地理学的方法 148

一、治学的渊源 148

二、史料的搜集 150

三、史料的整理和运用 152

四、问题和假设的提出 158

五、从事论证,得出结论 161

六、小结 171

唐代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 174

一、《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对于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诸书的著录 174

二、唐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论述的范围及其有关诸书的存佚 180

三、唐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及有关诸家的学说和治学方法 184

四、小结 201

中国古都学刍议 204

一、建立中国古都学的基础 204

二、建立中国古都学的必要性 205

(一) 中国古都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209

三、中国古都学的意义及其范畴 209

(二) 了解古都的自然因素 210

(三) 说明古都的经济基础 213

(四) 论述古都的上层建筑 217

(五) 探索古都演变的规律 223

四、中国古都学说的研究方法 225

论地名的研究和有关规律的探索 239

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 254

一、论县的命名方式 254

(一) 有关地理方面的命名 254

(二) 有关人事方面的命名 277

二、论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 306

(一) 县的命名方式的普遍性 306

(二) 县名的稳定性 313

一、西周时期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轮廊 323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323

二、春秋时期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推移 336

三、碣石龙门之间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形成及其引伸 353

四、小结 363

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 368

一、隋时的农牧业地区分界线及半农半牧地区 368

二、唐代政府所设置的牧马地区 375

三、唐代羁縻州的设置与其所在地区农牧业的消长 384

四、吐蕃侵占河陇后所引起的变化 391

五、结论 399

唐代河北道北部农牧地区的分布 405

一、历史的回顾 405

二、农牧地区分界线的向北推移 410

三、燕山以北的半农半牧地区 417

四、河北道各羁縻州的农牧狩猎地区 422

五、小结 425

一、蓝田人时期西安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 427

蓝田人时期至两周之际西安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 427

二、半坡及有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所显示的西安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 437

三、沣镐流域西周遗址及文献记载所显示的西安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 450

四、小结 459

附图 462

一、蓝田公王岭猿人头盖骨化石产地剖面图示意图 462

二、蓝田陈家窝村蓝田人化石产地剖面图 463

三、贾家村对岸中更新统泄湖组(Q2)剖面图 464

四、贾家村中更新统泄湖组(Q2)剖面图 465

五、九老坡第四纪地质剖面图 466

六、芷阳沟--东江沟地层剖面图 467

七、西安附近阶地分布图 468

八、长安附近仰韶及西周遗址分布图 469

九、户县附近仰韶及西击遗址分布图 470

十、浐灞两河沿岸古文化遗址分布图 471

一、褒城与南郑 472

汉中历史地理 472

二、汉中得名的由来 475

地图 478

一、楚汉中郡、秦汉中郡和汉汉中郡图 478

三、栈道的修筑 479

二、栈道图 483

四、山河堰及其他水利设施的修建 484

五、梁州、兴元府和山南西道 487

三、西晋梁州所属汉水上游地区图 489

四、唐山南西道所属汉水上游地区图 493

五、宋利州路所属汉水上游地区图 494

六、关隘围绕的冲要地区 495

七、诸葛亮和汉中 499

八、汉中的山川和陆游恢复关陕的抱负 503

九、富饶的物产 507

十、人口的增减 511

编后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