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凡例 2
大事记 10
第一编 地理 43
概况 43
第一章 建置 44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44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4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7
第一节 地质 47
第二节 地貌 51
第三节 气候 52
第四节 水文 54
第五节 土壤 56
第六节 动植物 59
第一节 煤炭资源 60
第三章 矿产资源 60
第二节 其它矿产资源 61
第四章 自然灾害 65
第一节 水灾 66
第二节 旱灾 67
第三节 地震 68
第二编 人口 69
概况 69
第一章 人口源流与分布 70
第一节 人口源流 7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1
第二章 人口变动 72
第一节 总量变动 72
第二节 自然变动 73
第三节 迁移变动 7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76
第三章 人口构成 76
第四节 流动人口 76
第二节 年龄构成 77
第三节 性别构成 78
第四节 文化构成 79
第五节 寿限 80
第四章 人口控制 80
第一节 节育宣传 81
第二节 节育措施 82
第五章 人口普查 83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 84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 84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 85
第四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85
第六章 姓氏 86
第一节 现有姓氏 87
第二节 姓氏溯源 87
概况 89
第三编 城市建设 89
第一章 城市规划 90
第一节 总体规划 91
第二节 规划管理 94
第二章 市政工程 95
第一节 工程设计 96
第二节 城市道路 97
第三节 城市桥涵 101
第四节 照明设施 103
第五节 排水设施 105
第六节 防洪设施 106
第三章 公用事业 109
第一节 城市供水 109
第二节 公共交通 112
第三节 民用煤气 115
第四章 建筑业 117
第一节 勘测设计 118
第二节 建筑管理 123
第三节 施工企业 126
第四节 施工技术 132
第五节 抗震防灾 136
第五章 房地产 137
第一节 房屋建设开发 137
第二节 房地权属 138
第三节 房地管理 139
第四节 征地拆迁 139
第六章 园林绿化 140
第一节 园林 140
第二节 道路绿化 143
第三节 专用绿地 144
第七章 环境卫生 144
第一节 道路保洁 145
第二节 垃圾处理 145
第三节 公厕管理 146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 147
第八章 乡镇建设 148
第一节 上窑镇 148
第二节 洛河镇 149
第三节 平圩镇 150
第四节 安成镇 150
第五节 望峰岗镇 151
第六节 山王镇 151
第七节 潘集镇 152
第八节 芦集镇 153
第九节 泥河镇 153
第十节 乡村建设 154
第四编 环境保护 155
概况 155
第一章 环境质量 156
第一节 大气 156
第二节 水体 157
第三节 噪声 158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 159
第二章 环境监测 160
第一节 例行监测 160
第二节 污染源监测 163
第三章 污染治理 163
第一节 污染源治理 164
第二节 重点治理工程 165
第四章 环保管理 1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6
第二节 环境法制 166
第三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67
第四节 排污收费 168
第五编 政党 群众团体 170
概况 170
第一章 中共淮南地方组织 171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党组织 172
第二节 中共淮南市委员会 175
第三节 主要党务 181
第二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19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淮南市委员会 19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淮南市委员会 196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淮南市委员会 197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南市委员会 199
第五节 九三学社淮南市委员会 199
第六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淮南市委员会 20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01
第一节 工人团体 201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206
第三节 妇女团体 208
第四节 科学界团体 212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团体 216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218
第七节 工商界团体 219
第八节 台胞台属联谊会 223
第六编 人大 政府 政协 224
概况 224
第一章 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 22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2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22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8
第四节 主要工作 229
第二章 淮南市人民政府 23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3
第二节 机构设置 237
第三节 政务管理 241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淮南市委员会 255
第一节 政协会议 25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61
第七编 公安司法 264
概况 264
第一节 机构 265
第一章 公安 265
第二节 治安管理 267
第三节 户政管理 275
第四节 交通管理 277
第五节 消防管理 280
第二章 检察 282
第一节 机构 28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83
第三节 自行侦察 28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8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290
第三章 审判 292
第一节 机构 29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9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95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96
第五节 行政审判 297
第六节 案件执行 298
第七节 复查纠正冤假错案 29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99
第一节 机构 300
第二节 劳改劳教 300
第三节 人民调解 301
第四节 公证 302
第五节 律师 303
第六节 法制宣传 304
第八编 劳动人事 306
概况 306
第一章 劳动管理 307
第一节 劳动就业 307
第二节 劳动工资 313
第三节 劳动保险 318
第四节 职业技术培训 319
第五节 劳动争议处理 320
第六节 劳动保护 321
第二章 人事管理 324
第一节 干部管理 324
第二节 干部调配 328
第三节 工资福利 331
第四节 机构编制 333
第九编 民政 335
概况 335
第一节 市区人民政权 336
第一章 基层建政 336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权 337
第三节 群众自治组织 338
第二章 优待抚恤 339
第一节 拥军优属 340
第二节 抚恤 343
第三章 复员退伍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344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344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346
第四章 社会救济 347
第一节 孤老残、困难户救济 347
第二节 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 348
第三节 特殊对象救济 349
第四节 农村扶贫 349
第五章 生产救灾 350
第一节 重大灾害救济 351
第二节 支援外地救灾 353
第六章 收容遣送 353
第一节 收容机构 354
第二节 收容对象 354
第三节 遣送安置 355
第七章 福利事业 356
第一节 城市福利事业 356
第二节 农村福利事业 357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事业 358
第四节 福利生产 360
第八章 婚姻登记 362
第一节 贯彻《婚姻法》 362
第二节 婚姻登记 363
第九章 殡葬管理 3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5
第二节 改革土葬 366
第三节 推行火葬 366
第十编 军事 368
概况 368
第一章 军事机构 369
第一节 准南警备司令部 369
第二节 淮南市人民武装部 369
第三节 淮南军分区 369
第二章 驻军 370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 370
第二节 人民军队 371
附:日本侵略军及伪军 372
第三章 兵役 373
第一节 招募兵役制 37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37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374
第四节 预备役制 374
第四章 战事 375
第一节 北伐时期战事 37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376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379
第五章 民兵 380
第一节 民兵组织 380
第二节 军事训练 382
第三节 重大活动 382
第六章 人民防空 385
第一节 人防工程 385
第二节 指挥 386
第三节 通信警报 387
第四节 开发利用 388
第十一编 煤炭工业 389
概况 389
第一章 煤田 391
第一节 煤田地质 391
第二节 煤田勘探 394
第二章 矿井 395
第一节 矿井规划 396
第二节 矿井建设 399
第三节 矿井改扩建 404
第四节 矿井施工 406
第三章 生产 410
第一节 开拓 411
第二节 掘进 412
第三节 采煤 414
第四节 支护 418
第五节 机电运输 419
第六节 通风 422
第七节 排水 425
第四章 安全 425
第一节 安全生产 426
第二节 安全监察 428
第三节 矿山救护 429
第五章 经营管理 43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0
第二节 劳动工资 436
第三节 经营方式 442
第六章 企业 454
第一节 煤矿 454
第二节 工程处 461
第三节 选煤厂 466
第四节 地质勘探队 468
第十二编 电力工业 470
概况 470
第一节 市区电网 472
第一章 电网 472
第二节 远距离输电网 476
第二章 电厂 478
第一节 煤矿自备电厂 478
第二节 田家庵发电厂 479
第三节 洛河发电厂 482
第四节 平圩发电厂 484
第五节 企业、地方自备电厂 488
第三章 发电 490
第一节 运行 490
第二节 检修 496
第三节 安全 501
第四章 供电 505
第一节 输电线路 506
第二节 变电所 511
第三节 电力调度 515
第四节 检修 520
第五节 用电 522
第六节 安全 530
第五章 经营管理 53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32
第二节 劳动工资 536
第三节 经营方式 541
第六章 企业 550
第一节 发电企业 550
第二节 供送电企业 552
第三节 基建企业 554
第十三编 化学工业 557
概况 557
第一章 化学肥料 558
第一节 氮肥 559
第二节 复合肥 561
第一节 橡胶管带 563
第二章 橡胶加工 563
第二节 防护用品 564
第三节 民用产品 565
第四节 橡胶杂件 567
第三章 化工原料 568
第一节 无机化学品 568
第二节 有机化学品 574
第三节 其它化学品 577
第四章 合成材料 578
第一节 玻璃钢制品 579
第二节 不饱和聚酯树脂 579
第三节 NF高郊能混凝土减水剂 580
第四节 树脂锚杆锚固剂 580
第五章 炼焦 581
第一节 焦炉 581
第二节 产品 582
第六章 民用爆破器材 583
第一节 雷管 583
第二节 工业炸药 584
第七章 经营管理 58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85
第二节 劳动工资 586
第三节 经营方式 588
第四节 经济效益 589
第八章 企业 590
第一节 淮南化工总厂 590
第二节 淮南市皖淮化工厂 592
第三节 淮南橡胶管带厂 594
第四节 淮南市电化厂 595
第五节 淮南市第一橡胶厂 596
第六节 淮南市第三橡胶厂 597
第七节 淮南市第四橡胶厂 598
第八节 淮南市第五橡胶厂 598
第九节 淮南市有机化工厂 599
第十一节 淮南矿务局合成材料厂 600
第十节 淮南市东风化工厂 600
第十二节 淮南矿务局化工厂 601
第十四编 机械工业 602
概况 602
第一章 煤矿机械 604
第一节 采掘设备 605
第二节 运输设备 607
第三节 提升设备 609
第四节 其它专用设备 610
第五节 机械修配 612
第二章 石油化工机械 613
第一节 石油机械 613
第二节 化工机械 614
第三章 印刷包装机械 615
第一节 印刷机械 615
第二节 包装机械 617
第四章 通用机械 618
第二节 钢球 轴承 619
第一节 机床 619
第三节 轴瓦 620
第四节 标准件 621
第五节 其它产品 621
第五章 农业机械 622
第一节 耕作机械 623
第二节 脱粒机械 623
第六章 机电产品 624
第三节 其它农用机械 624
第一节 蓄电池 625
第二节 电动机 625
第三节 电风扇 626
第四节 水泵 高压泵 627
第五节 其它机电产品 628
第七章 经营管理 6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29
第二节 劳动工资 630
第三节 经营方式 631
第四节 经济效益 632
第八章 企业 634
第一节 淮南煤矿机械厂 634
第二节 淮南矿务局望峰岗机械厂 635
第三节 淮南矿务局大通机电修配厂 635
第四节 淮南机床厂 636
第五节 淮南轴瓦厂 637
第七节 淮南石油化工机械厂 638
第六节 安徽省皖淮机械厂 638
第八节 淮南印刷机械厂 639
第九节 淮南市蓄电池厂 640
第十节 淮南市轴瓦厂 640
第十一节 淮南市防爆电机厂 641
第十二节 淮南市标准件厂 641
第十五编 电子工业 644
概况 644
第一节 矿用安全仪器 645
第一章 电器整机 645
第二节 电子测量仪器 646
第三节 民用电器 647
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 648
第一节 半导体器件 649
第二节 电感元件 649
第三章 光纤 光缆 650
第一节 光纤 650
第二节 光缆 651
第三节 特种线缆 651
第四章 经营管理 65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52
第二节 劳动工资 652
第三节 经营方式 653
第四节 经济效益 654
第五章 企业 654
第一节 淮南光纤线缆厂 654
第二节 淮南市无线电一厂 655
第三节 淮南市无线电二厂 656
第四节 淮南市无线电七厂 656
第十六编 治金建材工业 658
概况 658
第一章 治金 659
第一节 炼铁 660
第二节 炼钢 661
第三节 轧钢 662
第四节 铸铁管及钢门窗 662
第二章 砖瓦 663
第一节 砖 664
第二节 瓦 665
第三章 水泥及制品 666
第一节 水泥 666
第二节 散装水泥 667
第三节 水泥制品 668
第四章 石料 石灰 670
第一节 石料 671
第二节 石灰 672
第五章 其它建材 673
第一节 油毡 674
第二节 煤矸石混凝土空心砌块 674
第六章 经营管理 67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675
第二节 劳动工资 676
第三节 经营方式 678
第七章 企业 681
第一节 准南煤矿钢铁厂 681
第二节 淮南水泥厂 682
第三节 淮南矿务局水泥厂 682
第四节 淮南市第一建筑材料厂 683
第六节 淮南市第三建筑材料厂 684
第七节 淮南市第四建筑材料厂 684
第五节 淮南市第二建筑材料厂 684
第八节 淮南市油毡厂 685
第九节 淮南市水泥预制品厂 685
第十七编 陶瓷工业 689
概况 689
第一章 资源 690
第一节 粘土 690
第三节 长石 691
第二节 紫砂页岩 691
第四节 山釉和湾釉 692
第二章 古寿州瓷 692
第一节 窑场 693
第二节 窑炉与窑具 695
第三节 产品 696
第三章 上窑陶器 697
第一节 窑炉与烧造 697
第二节 产品 698
第四章 淮南瓷器 700
第一节 设备 701
第二节 工艺 703
第三节 产品 705
第五章 经营管理 71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10
第二节 劳动工资 711
第三节 经营方式 713
第一节 淮南瓷厂 716
第六章 企业 716
第四节 经济效益 716
第二节 上窑缸厂 717
第十八编 纺织工业 718
概况 718
第一章 棉纺织 719
第一节 纺纱 720
第二节 织布 721
第一节 毛纺织 723
第二章 毛纺 麻纺 723
第二节 麻纺织 724
第三章 印染 726
第一节 染色 726
第二节 印花 727
第三节 特殊整理 727
第四章 针织 复制 728
第一节 针织 729
第二节 复制 730
第五章 服装 731
第一节 设备 732
第二节 产品 732
第六章 经营管理 73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34
第二节 劳动工资 734
第三节 经营方式 736
第一节 淮南纺织厂 737
第四节 经济效益 737
第七章 企业 737
第二节 淮南麻纺织厂 738
第三节 淮南毛纺织厂 738
第四节 淮南印染厂 739
第五节 淮南市第二印染厂 739
第六节 淮南天一袜厂 740
第七节 淮南市针织厂 740
第八节 淮南市提花巾被厂 741
第九节 淮南市第一服装厂 741
第十节 淮南市织带厂 742
第十一节 淮南纺织品采购供应站 742
第十九编 轻工业 743
概况 743
第一章 造纸 744
第一节 卷烟纸 744
第二节 文化用纸 745
第三节 包装纸 746
第四节 纸制品 747
第二章 印刷 749
第一节 书刊印刷 750
第二节 扑克牌印刷 751
第三节 包装装潢 752
第四节 零件印刷 752
第三章 洗涤用品 753
第一节 肥皂 753
第二节 甘油 755
第四章 香料香精 756
第一节 硬化油 756
第二节 薄荷油 757
第五章 食品 757
第一节 酿造 758
第二节 饮料 759
第三节 味精 760
第一节 家具 761
第六章 生活用品 761
第二节 精铝制品 762
第三节 塑料制品 764
第四节 五金制品 765
第七章 文体卫生防护用品 768
第一节 文体用品 769
第二节 卫生防护用品 770
第八章 工艺品 771
第一节 刺绣工艺品 771
第二节 木制工艺品 772
第九章 经营管理 772
第一节 管理体制 772
第二节 劳动工资 773
第三节 经营方式 775
第十章 企业 776
第一节 安徽造纸厂 776
第二节 安徽省淮南肥皂厂 777
第四节 淮南市印刷厂 778
第三节 淮南市华光日用化工厂 778
第五节 淮南啤酒厂 779
第六节 淮南市塑料一厂 779
第七节 淮南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780
第八节 淮南市食品厂 780
第二十编 公路 783
概况 783
第一节 古路 784
第一章 道路 784
第二节 干线公路 785
第三节 支线公路 788
第四节 专用公路 789
第五节 区乡公路 791
第六节 公路养护 794
第七节 公路绿化 795
第一节 桥梁 796
第二章 桥梁 渡口 796
第二节 渡口 798
第三章 公路运输 798
第一节 货运 798
第二节 客运 801
第三节 联合运输 803
第四节 汽车改装与修造 804
第五节 交通运输企业 806
第一节 搬运装卸工具 807
第四章 搬运装卸 807
第二节 码头搬运装卸 808
第三节 站台搬运装卸 809
第四节 驻点搬运装卸 810
第五章 公路交通管理 8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10
第二节 交通管理 811
第三节 安全管理 813
概况 815
第二十一编 铁路 815
第一章 线路 817
第一节 淮南线 817
第二节 阜淮线 818
第三节 淮张线 818
第四节 淮田线 819
第二章 车站 819
第一节 田家庵站 819
第二节 九龙岗站 820
第三节 淮南西站 821
第四节 淮南站 821
第三章 机车 车辆 822
第一节 机车运用 822
第二节 机车检修 823
第三节 车辆检修 824
第一节 货运 825
第四章 运输组织 825
第二节 客运 826
第三节 装卸 827
第二十二编 航运 828
概况 828
第一章 航道 829
第一节 淮河航道 829
第二节 支流航道 829
第三节 航道治理 831
第一节 上窑港口 832
第二章 港口 832
第二节 洛河港口 833
第三节 田家庵港口 833
第四节 八公山港口 834
第五节 二道河港口 835
第六节 潘集港口(平圩码头) 835
第七节 谢家集港口 835
第三章 船舶 836
第八节 李嘴孜港口 836
第一节 木帆船 837
第二节 轮驳船 837
第三节 船舶修造 838
第四章 运输 839
第一节 货物运输 840
第二节 客运 渡运 842
第三节 企业 844
第五章 经营管理 84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846
第二节 航政管理 846
第三节 运输管理 847
第二十三编 邮电 849
概况 849
第一章 邮政 850
第一节 营业 851
第三节 邮件处理 856
第二节 机要通信 856
第二章 电信 858
第一节 电报 859
第二节 长途电话 862
第三节 市内电话 864
第三章 经营管理 86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867
第二节 劳动工资 868
第三节 经营方式 869
第四节 质量管理 870
第二十四编 农业 872
概况 872
第一章 农业区划与综合开发 873
第一节 综合农业分区 873
第二节 城郊型农业 875
第一节 耕作制度 876
第二章 种植业 876
第二节 农作物 877
第三节 肥料 885
第四节 植物保护 886
第五节 农业机具 889
第三章 蔬菜 891
第一节 蔬菜产销 891
第三节 基地 892
第二节 品种 892
第四章 养殖业 895
第一节 畜禽养殖 895
第二节 水产养殖 898
第三节 养殖管理 899
第五章 林业 900
第一节 林业建设 900
第二节 林场 苗圃 902
第三节 林政管理 903
第一节 淮南乳品公司 904
第六章 农垦 904
第二节 淮南矿务局二道河农场 906
第七章 经营管理 908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 908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 910
第三节 劳动工资 911
第四节 经济效益 913
第二十五编 水利 916
概况 916
第一章 堤防 916
第一节 城市工矿圈堤 918
第二节 淮北大堤 920
第三节 行洪堤 921
第四节 生产圩堤 923
第二章 水工程 923
第一节 涵闸 924
第二节 排涝和灌溉 926
第三节 水库 932
第四节 人工河道 934
第五节 芦沟枢纽工程 936
第三章 防汛抗旱 936
第一节 防汛 936
第二节 淮河清障 938
第三节 抗旱 938
第四章 管理 93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939
第二节 工程管理 940
第二十六编 乡镇企业 943
概况 943
第一章 产业行业 944
第一节 种植、养殖业 944
第二节 工业 945
第三节 建筑业 949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950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951
第二章 企业和产品 952
第一节 企业 952
第二节 产品 953
第三章 经营管理 954
第一节 管理体制 954
第二节 经营方式 955
第三节 质量管理 956
第四节 财务管理 956
第二十七编 商贸 959
概况 959
第一章 商业 960
第一节 经济成分 961
第二节 商品购销 963
第三节 饮食服务 969
第四节 经营管理 971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976
第一节 商品购销 97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986
第三章 对外经济贸易 991
第一节 出口与进口 992
第二节 出口商品及生产 993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995
第二十八编 物资 998
概况 998
第一章 物资供应 999
第一节 煤炭 999
第二节 金属材料 1000
第三节 机电设备 1001
第四节 化轻材料 1002
第五节 建筑材料 1003
第六节 木材 1004
第七节 生产资料服务 1004
第一节 型煤生产加工 1005
第二章 生产加工 1005
第二节 木材、木制品加工 1006
第三章 节约利用 1007
第一节 节约用煤 1007
第二节 木材综合利用 1008
第三节 金属回收 1008
第四章 经营管理 10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08
第二节 计划管理 100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009
第四节 仓储管理 1010
第十九编 粮油 1011
概况 1011
第一章 粮油市场 1012
第一节 粮行油行 1012
第二节 集市贸易 1013
第三节 议价粮油市场 1014
第二章 农村购销 1015
第一节 公粮征收 1015
第二节 粮食统购 1016
第三节 农村统销 1017
第四节 油脂油料统购统销 1018
第三章 城镇供应 1019
第一节 定量供应 1019
第二节 行业供应 1021
第三节 供应手续 1023
第四章 粮油储运 1024
第一节 粮油仓储 1024
第二节 粮油调运 1026
第五章 粮油加工 1028
第一节 粮食加工 1028
第二节 油脂加工 1031
第三节 饲料生产 103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035
第六章 经营管理 1035
第二节 劳动工资 1036
第三节 经营方式 1037
第三十编 工商管理 1039
概况 1039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1040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041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1044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1047
第四节 商标管理 1049
第二章 物价管理 1049
第五节 改造私营工商业 1050
第一节 物价体制 1053
第二节 物价监控 1053
第三节 市场物价 1056
第三章 技术监督 1059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1060
第二节 计量管理 1063
第三十一编 财政 1066
概况 1066
第一章 财政体制 1067
第一节 体制演变 1068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068
第二章 财政收入 1069
第一节 预算内财政收入 1069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收入 1072
第三节 国家信用收入 1073
第四节 农业税收入 1075
第三章 财政支出 1078
第一节 预算内财政支出 1078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支出 1082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1083
第一节 预算管理 1083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1086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 1088
第四节 会计核算 1090
第五节 财政监督 1091
概况 1093
第三十二编 税务 1093
第一章 税务体制 1094
第一节 税制演变 1094
第二节 税务机构 1096
第二章 税源 税种 1096
第一节 税源 1097
第二节 税种 1098
第三节 煤炭税收 1110
第四节 基金 附加 1112
第三章 征收管理 1113
第一节 管理形式 1114
第二节 征收方式 1115
第三节 征收管理制度 1116
第四节 税务稽查 1118
第一节 执行减免税政策 1120
第四章 促产增收 1120
第二节 投放发展生产周转金 1121
第三十三编 金融 1123
概况 1123
第一章 货币流通 1124
第一节 货币 1125
第二节 现金、工资基金管理 1126
第三节 金银管理 1127
第二章 城市金融 1129
第一节 存款 1130
第二节 储蓄 1131
第三节 工商信贷 1132
第四节 信托 信息咨询 1134
第三章 农村金融 1137
第一节 农村存款和集镇储蓄 1137
第二节 农业贷款 1138
第一节 拨款 1141
第四章 基本建设拨、贷款 1141
第二节 建筑经济管理 1143
第三节 信贷 1143
第五章 涉外金融业务 1145
第一节 贷款 1145
第二节 外汇管理 1146
第六章 保险 1146
第一节 保险种类 1147
第二节 防灾 理赔 1148
第七章 会计结算 1149
第一节 会计核算 1150
第二节 结算 1150
第八章 代理业务 1152
第一节 代理金库 1152
第二节 代理公债、国库券 1152
第九章 金融机构 1153
第一节 旧金融机构和金融业 1153
第三节 代理清偿解放前银行存款 1153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 1154
第三十四编 科学技术 1156
概况 1156
第一章 科技队伍 1157
第一节 人员分布 1158
第二节 专业结构 1158
第一节 专业科研机构 1164
第二章 科研机构 1164
第二节 企业科研机构 1166
第三节 民营科研机构 1168
第三章 科技成果 1168
第一节 煤炭科技成果 1169
第二节 其它科技成果 1170
第四章 科技推广应用 1179
第一节 工业科技应用 1179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 1181
第二节 科技队伍管理 118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186
第五章 科技管理 1186
第三节 科技计划管理 1188
第四节 科技成果管理 1188
第三十五编 教育 1190
概况 1190
第一章 学前教育 1191
第一节 课程设置 1192
第二节 教学活动 1192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 1192
第二章 小学教育 1193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1194
第二节 教学 1195
第三节 普及初等教育 1195
第四节 学校选介 1196
第三章 中学教育 1197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1198
第二节 教学 1199
第三节 学校选介 1200
第四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201
第一节 沿革 1201
第二节 学校选介 1202
第五章 高等教育 1204
第一节 沿革 1204
第二节 学校选介 1205
第六章 成人教育 1207
第一节 职工教育 1207
第二节 干部教育 1208
第三节 农民教育 1210
第七章 教师 121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1211
第二节 教师培训 1212
第三节 教师地位 12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14
第二节 行政管理 1214
第八章 教育管理 1214
第三节 教学管理 1215
第四节 教育经费 1217
第三十六编 医药卫生 1219
概况 1219
第一章 医疗机构 1221
第一节 市级医疗机构 1221
第二节 淮南矿务局医疗机构 1224
第三节 企业医疗机构 1227
第四节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1228
第二章 医疗队伍与医疗水平 1229
第一节 医疗队伍 1230
第二节 医疗设备 1230
第三节 医疗技术 1231
第四节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 1233
第三章 卫生防疫 1235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 1235
第五节 援外与支边 1235
第二节 环境卫生 1236
第三节 饮水卫生 1237
第四节 学校卫生 1237
第五节 食品卫生 1238
第六节 计划免疫 1239
第七节 传染病防治 1239
第八节 职业病防治 1240
第九节 地方病防治 1241
第四章 妇幼保健 1242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 1242
第二节 妇女保健 1243
第三节 儿童保健 1245
第五章 爱国卫生 1246
第一节 爱国卫生机构 1246
第二节 爱国卫生活动 1246
第三节 爱国卫生宣传 1248
第一节 中药 1249
第六章 医药生产 1249
第二节 西药 1251
第三节 设备技术 1253
第四节 企业简介 1254
第五节 产品选介 1257
第七章 药品经营 1259
第一节 货源 1260
第二节 供销 1260
第三节 仓储 1262
第八章 医药卫生管理 1262
第一节 医政管理 1262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263
第三节 生产和质量管理 1264
第三十七编 体育 1266
概况 1266
第一章 社会体育 1267
第一节 职工体育 1267
第二节 老年人体育 1268
第三节 农民体育 1269
第四节 民间传统体育 1270
第五节 伤残人体育 1270
第二章 学校体育 1271
第一节 “达标”活动 1271
第二节 体育竞赛 1272
第三节 业余训练 1272
第三章 竞技体育 1273
第一节 球类 1273
第二节 田径 1275
第三节 体操 1277
第四节 技巧 1278
第五节 摔跤 柔道 举重 1279
第六节 武术 1283
第七节 棋类 1283
第八节 游泳 1284
第九节 军事体育 1286
第一节 承办全国性比赛 1288
第四章 体育赛事 1288
第二节 市历届运动会 1289
第五章 体育设施 1289
第一节 市人民体育场 1289
第二节 市游泳场 1289
第六章 管理机构 1290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290
第三节 基层体育设施 1290
第二节 体育协会 1291
第三十八编 文化艺术 1292
概况 1292
第一章 群众文化 1294
第一节 机构 1294
第二节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1295
第三节 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 1296
第二章 艺术团体 1297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 1297
第一节 歌舞团 1298
第二节 京剧团 1298
第三节 评剧团 1299
第四节 梆剧团 1300
第五节 曲艺队 1300
第三章 文艺创作 1301
第一节 文学创作 1301
第二节 艺术创作 1304
第四章 图书 1308
第一节 图书发行 1308
第二节 图书馆 1309
第五章 电影 1310
第一节 电影发行 1310
第二节 电影放映 1311
第三节 影剧院 1311
第六章 档案 1313
第一节 市档案馆 1314
第二节 基层档案馆 1317
第三节 淮南矿务局档案馆 1318
第三十九编 报纸 广播 电视 1320
概况 1320
第一章 报纸 1321
第一节 《淮南日报》 1321
第二节 《淮南矿工报》 1326
第三节 《少年之友报》 1327
第四节 《房屋开发报》 1328
第二章 广播 1329
第一节 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1329
第二节 市区乡(镇)广播网 1330
第三节 潘集区广播网 1331
第四节 淮南矿区广播网 1332
第三章 电视 1332
第一节 淮南电视台 1333
第二节 703台 1334
第三节 企业自办电视 1336
第四章 其它新闻机构 1337
第一节 《安徽日报》驻淮南记者站 1337
第二节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淮南记者站 1337
第四十编 文物 1338
概况 1338
第一章 地面文物 1339
第一节 古遗址 1340
第二节 古墓葬 1343
第三节 古窑址 1346
第二章 馆藏文物 1348
第一节 历史文物 1349
第二节 革命文物 1354
第三章 日军侵华罪行遗址 1355
第一节 万人坑 1355
第二节 秘密水牢 1355
第四节 站后碉堡 1356
第三节 窑神庙 1356
第五节 碉堡水牢 1357
第四章 名胜古迹 1357
第一节 名山 1357
第二节 名潭 名泉 1358
第三节 古战场 1359
第四节 古城 1359
第五节 古建筑 1360
第五章 文物管理 13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60
第二节 文物征管 1361
第四十一编 风俗 宗教 方言 1362
第一章 风俗 1362
第一节 传统风俗 1362
第二节 煤矿风俗 1367
第三节 船民风俗 1367
第四节 社会新风 1368
第二章 宗教 1369
第一节 佛教 1370
第二节 伊斯兰教 1372
第三节 基督教 1374
第三章 方言 1375
第一节 语音 1376
第二节 语汇 1378
第三节 语法 1386
第四十二编 人物 1392
第一章 人物传 1392
第二章 人物表 1406
附录 1430
一、县区纪略 1430
二、1991~1997年大事纪略 1448
三、文献辑存 1471
编纂始末 1485
编纂机构及人员 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