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绪论 1
1.1科研的概念和中医科研的特点 1
1.2中医科研的范围与类型 4
1.3中医科研的思路与方法 7
1.3.1中医传统的研究方法 10
1.3.2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 11
1.4中医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 17
1.5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8
1.5.1总体与样本 18
1.5.2频率与概率 18
1.5.3无效假设与备择假设 19
1.5.4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 20
1.5.5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21
1.5.6自由度 24
2.中医科研选题 25
2.1中医科研选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5
2.2中医科研课题的来源 26
2.3中医科研选题的程序 27
附:临床科研计划书基本格式 30
3.中医文献的查阅 31
3.1查阅文献的方法 31
3.1.1专家内行引线法 32
3.1.2文末文献追溯法 32
3.1.3检索工具书查找法 32
3.1.4计算机快速检索法 35
3.3.1文献的阅读方法 36
3.2常用中医文献检索工具书 36
3.3文献的阅读与积累 36
3.3.2文献的积累方法 46
4.中医临床科研设计 50
4.1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0
4.2受试对象的选择 53
4.2.1中医临床研究中的病例选择 53
4.2.2中医辩证标准 55
4.3观察指标的设计 58
4.3.1观察指标的类型 58
4.3.2观察指标的设计要求 59
4.3.3观察指标的选择途径 61
4.4观察记录表与中医病例的设计 61
4.4.2中医病例的书写 62
4.4.1观察记录表 62
4.5对照的方法 68
4.5.1标准对照 69
4.5.2自身对照 70
4.5.3相互对照 70
4.5.4复合处理对照 72
4.5.5安慰剂对照 72
4.6估计样本例数的方法 73
4.6.1估计样本例数的基本概念 73
4.6.2计量资料成组比较的样本例数估计法 74
4.6.3计数资料成组比较的样本例数估计法 76
4.6.4计量资料自身对照比较的样本例数估计法 77
4.7.1掷币、抽签分组法 79
4.7.2随机数字简捷法 79
4.7随机分组的方法 79
4.7.3随机数字表分组法 80
4.7.4随机排列表分组法 83
4.7.5分层随机分组法 84
4.8盲法试验 85
4.8.1盲法的含义 86
4.8.2双盲法的实施 86
4.9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 89
4.9.1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 89
4.9.2中医临床疗效的特点 90
4.9.3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 91
4.10临床研究中的试验误差及其控制 95
4.10.1系统误差 96
4.10.2随机误差 98
4.10.3过失误差 99
5.常用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100
5.1完全随机设计 100
5.1.1组间比较设计 100
5.1.2分层随机设计 101
5.2配对设计 103
5.2.1自身对照设计 103
5.2.2交叉设计 104
5.2.3异体配对设计 106
5.3配伍设计 109
5.4拉丁方设计 111
5.5序贯试验 113
5.5.1基本设计要求与类型 113
5.5.2开放型质反应序贯试验图的绘制 117
5.6正交试验 122
6.科研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28
6.1原始资料的收集 128
6.1.1直接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128
6.1.2间接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130
6.1.3原始资料的记录 131
6.2原始资料的整理 132
6.2.1原始资料的类型 132
6.2.2原始资科的检查 133
6.2.3原始资料的分组 134
6.2.4原始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137
7.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140
7.1率 140
7.1.1率的集中性与离散性指标 141
7.1.2率的可靠性指标 142
7.1.3医学中常用的频率指标 143
7.1.4率的标准化方法 148
7.2构成比 150
7.3相对比 151
8.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52
8.1计量资料的集中性指标 152
8.1.1算术平均数 152
8.1.2几何平均数 155
8.1.3中位数 156
8.2计量资料的离散性指标 158
8.2.1全距 159
8.2.2方差 159
8.2.3标准差 159
8.2.4变异系数 161
8.3计量资料的可靠性指标 162
8.4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164
9.总体参数的估计 167
9.1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167
9.1.1总体参数的点估计 167
9.1.2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67
9.2总体率的估计 168
9.2.1大样本资料的总体率估计 168
9.2.2小样本资料的总体率估计 168
9.2.3两总体率差值的估计 169
9.3总体均数的估计 170
9.3.1总体算术均数的估计 171
9.3.2两总体算术均数差值的估计 173
9.3.3总体几何均数的估计 174
9.3.4总体中位数的估计 176
10.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 180
10.1假设检验概述 180
10.1.1假设检验的分类 181
10.1.2假设检验的步骤 181
10.1.3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82
10.2计数资料的u检验 184
10.2.1u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184
10.2.2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 186
10.2.3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187
0.3χ2检验 188
10.3.1χ2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188
10.3.2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 192
10.3.3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194
10.3.4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 195
10.3.5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 197
10.4零反应资料的检验方法 200
10.4.1小样本或f〈10r时的零反应检验 201
10.4.2大样本或f〉10r时的零反应检验 202
10.4.3两组样本数相等时的零反应检验 203
11.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 205
11.1正态性检验 205
11.1.1正态性的简易判断方法 205
11.1.2正态性D检验 206
11.2方差齐性检验 210
11.2.1两个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 210
11.2.2多个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 211
11.3.1t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215
11.3t检验 215
11.3.2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216
11.3.3配对资料均数比较的t检验 217
11.3.4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19
11.4计量资料的u检验 223
11.4.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u检验 223
11.4.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224
11.5F检验 225
11.5.1F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225
11.5.2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F检验 227
11.5.3多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F检验 229
11.6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233
12.等级型资料的假设检验 237
12.1Ridit分析 237
12.2等级序值检验 243
12.3秩和H检验 245
13.正常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248
13.1确定正常值范围的步骤 249
13.2确定正常值范围的方法 254
13.2.1正态分布法 255
13.2.2百分位数法 258
14.中医科研资料的表达方法 261
14.1表格法 261
14.1.1统计表的分类 261
14.1.2统计表的格式 262
14.1.3统计表的结构 262
14.2图示法 264
14.2.1统计图的结构 264
14.1.4制表原则 264
14.2.2制图的原则与步骤 265
14.2.3统计图的种类与绘制 265
14.3图表中统计结论的表达 269
15中医科研论文的撰写 272
15.1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 272
15.2科研论文的撰写程序 274
15.2.1重新命题 274
15.2.2编写提纲 274
15.2.3撰写全文 275
附表 279
附表1t界值表 279
附表2-1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 281
附表2-2F界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 291
附表3q界值表 294
附表4正态性D检验界值表 295
附表5阶乘的对数表 297
附表6-1随机数字表(1) 298
附表6-2随机数字表(2) 300
附表6-3随机数字表(3) 301
附表6-410个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 302
附表6-520个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 304
附表6-630个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 305
附表6-740个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 306
附表6-850个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 307
附表6-9100个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 308
附表7χ2界值表 309
附表8-1正交表(二水平正交表) 311
附表9u界值简表 312
附表8-2正交表(四水平正交表) 312
附表10-1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 313
样本例数表(单侧) 313
附表10-2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 315
样本例数表(双侧) 315
附表12配对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例数表 319
附表13百分率的可信区间 321
附表14秩和检验用H界值表 327
附表15H值简略表 327
附录1统计符号 328
附录2医学统计汉英名词对照 332
参考文献 341
附表11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时 3177
所需样本例数表 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