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新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向锦江,张建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10142658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目 录 1

第一编作品论 2

第一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2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分类 2

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的体裁 2

二、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 3

三、文学作品体裁分类的意义 7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 8

第二节诗歌 8

二、诗歌的分类 20

第三节小说 23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 23

二、小说的分类 32

第四节戏剧文学 35

一、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学的关系 35

二、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38

三、戏剧文学的分类 46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51

第五节散文 51

二、散文的分类 57

第六节电影文学 63

一、电影艺术的特征 63

二、电影文学的基本特征 66

三、电影文学的分类 70

第二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73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73

一、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涵义 73

二、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76

三、社会主义文学对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82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意象与意境 86

一、意象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 86

二、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 89

三、意境 101

第三节文学作品的语言 106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106

二、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09

第四节文学作品的结构 115

一、文学作品结构的性质 115

二、抒情文学的结构问题 118

三、叙事文学的结构问题 120

四、结构手法种种 123

第二编创作论 126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和典型 126

第一节文学形象 126

一、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 126

二、文学形象与情感 128

三、形象性与形象化 132

第二节文学典型 133

一、典型的涵义 133

二、典型人物 134

三、典型环境 143

四、典型化 149

第三节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154

一、文学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 154

二、形象思维的特点 156

三、灵感的本质与特征 160

第四章文学的创作方法 168

第一节创作方法及其发展概况 168

一、创作方法的涵义 168

二、创作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169

三、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 170

四、创作方法的选择及其作用 172

第二节现实主义 175

一、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75

二、现实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80

三、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 184

第三节浪漫主义 189

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189

二、浪漫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93

三、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区分 195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98

第四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98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201

第五节现代主义 205

一、现代主义文学概况 205

二、现代主义文学中常见的几种创作方法 210

第五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217

第一节文学风格 217

一、文学风格的涵义 217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 220

三、文学风格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23

四、文学风格的形成 225

一、文学流派的形成 227

第二节文学流派 227

二、文学流派的形式 229

三、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231

第三编鉴赏论 234

第六章文学欣赏 234

第一节文学欣赏的性质与特点 234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 234

二、文学欣赏的特点 235

一、审美感知 240

第二节文学欣赏的过程 240

二、审美判断 243

第三节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差异性与客观一致性及共鸣现象 245

一、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差异性与客观一致性 245

二、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247

第四节文学欣赏的意义 250

一、文学欣赏是实现文学社会作用的桥梁 250

二、文学欣赏可以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 251

三、文学欣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 252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254

第七章文学批评 254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作用 254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 258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标准 262

一、文学批评都有一定的标准 262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 263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批评标准 264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方法 267

一、从文学现象的实际出发 267

三、对文学现象进行辩证的分析 269

二、从整体上把握文学现象 269

四、把文学现象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考察 271

第四节文学批评家的修养 272

一、进步的思想观点与美学观点 273

二、丰富的生活积累 274

三、坚实的理论素养 274

四、深厚的文学造诣 275

五、严肃的批评态度 276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80

一、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280

第四编本质论 280

第八章文学和社会生活 280

二、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 285

三、历史上关于文学源泉的不同认识 287

第二节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292

一、文学是作家主观意识对客观生活反映的结果 292

二、文学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表现 294

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296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304

一、文学是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304

第九章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304

二、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306

三、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312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阶级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 315

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315

二、文学的阶级性 322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服务对象 327

第三节文学的社会作用 332

一、美感作用 332

二、认识作用 335

三、教育作用 337

一、文学艺术起源于摹仿 342

第一节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代表观点 342

第五编发展论 342

第十章文学艺术的起源 342

二、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和宗教 344

三、文学艺术起源于两性之间的爱 346

四、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 349

第二节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350

一、文学艺术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351

二、劳动为文艺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352

三、劳动生活的需要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355

四、原始艺术是从原始意识中分化出来的 360

一、文学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362

第十一章文学的发展与继承 362

第一节文学的发展 362

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大分工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366

三、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 368

第二节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373

一、任何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有继承关系 373

二、文学遗产的继承性及其意义 374

三、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378

后记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