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要素 1
三、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1
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一、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2
二、揭示客观经济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2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3
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3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3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3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 3
资本主义部分 5
第一篇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5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5
第一节 商品 5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5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5
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
四、商品的价值量 7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7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8
第二节 货币 8
第三节 价值规律 9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9
二、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9
二、货币的职能 9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1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1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1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1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2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2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2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3
一、剩余价值率 13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3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3
四、生产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出现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4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14
第四节 工资 15
一、工资的本质 15
二、工资的形式 15
三、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 15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17
第三章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7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7
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18
三、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18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8
一、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8
二、相对人口过剩 19
第三节 无产阶级贫困化 19
一、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 19
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 19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20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剥夺者被剥夺 2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0
第二篇 资本主义流通过程 22
第四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22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22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22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23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23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23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4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 24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6
一、资本主义的成本价格 26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26
第三篇 资本主义分配过程 26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26
三、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27
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7
五、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革命意义 28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28
一、商业资本的职能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部分 28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29
一、借贷资本的性质 29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29
三、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 29
二、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29
二、利息和利息率 30
三、银行、股份公司和股票 30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31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 31
二、级差地租 31
三、绝对地租 32
四、土地价格 33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34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34
二、国民收入的创造 34
一、国民收入的构成 34
第六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34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制造 34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35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35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35
第一节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37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37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7
第七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37
第四篇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 37
三、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38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8
一、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38
二、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 38
三、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38
第三节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39
一、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39
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39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40
四、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40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42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42
第一节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2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42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 4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43
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43
二、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43
三、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43
帝国主义部分 45
第九章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5
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 45
一、垄断形成的必然性 45
二、垄断组织形成的历史和垄断组织的形式 46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47
四、垄断和竞争 47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48
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新作用 48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48
第三节 资本输出 48
一、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8
二、资本输出的实质和后果 49
第四节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49
一、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 49
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49
二、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和帝国主义战争 50
第五节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 50
一、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50
第十章 新技术革命对资本帝国主义经济的影响 51
第一节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及其背景 52
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点 52
二、世界新技术革命产生的背景 52
四、新技术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53
三、新技术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53
二、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53
一、新技术革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53
第三节 新技术革命的历史作用 53
三、新技术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 53
二、新技术革命对资本帝国主义生产发展的影响 53
一、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结构、特别是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的重大影响 53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对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的影响 53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5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5
一、私人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的必然性 55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56
三、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56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实质 56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56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历史过渡性 57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57
第十二章 垄断资本的国际化和国际垄断组织的迅速发展 59
第一节 战后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 59
一、垄断资本国际化及其实质 59
二、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60
三、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60
第二节 私人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60
一、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60
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60
二、“西欧共同市场”的经济、政治一体化 61
一、“西欧共同市场”的成立和扩大 61
第三节 国家集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西欧共同市场” 61
三、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61
三、“西欧共同市场”的对外关系 62
第十三章 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63
第一节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63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63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64
第二节 “滞胀”局面的出现 64
一、“滞胀”的产生及其表现 64
二、“滞胀”产生的原因 64
三、国民经济军事化和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66
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趋势 66
二、食利者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 66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66
第十四章 帝国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66
四、政治上全面反动和社会危机的加深 67
五、工人贵族的形成和机会主义的泛滥 67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67
一、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67
二、帝国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67
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67
五、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可能性 68
四、帝国主义体系灭亡的长期性 68
社会主义部分 69
导论 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69
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69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途径 70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和“一国两制”问题 70
一、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内涵的剖析 70
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济形式 70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 72
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集中的表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 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72
三、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72
三、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3
第一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 74
第一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生产 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有计划商品生产的客观条件 74
一、计划经济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 74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75
三、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特点 76
四、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生产的意义 76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性 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 77
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统一调节 78
三、自觉运用经济杠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78
第三节 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79
一、建立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客观依据 79
二、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基本点 7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81
第一节 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81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性 81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及其层次 82
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程度 82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 83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83
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的客观性和特点 83
第二节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任本务和手段 83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 8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 85
一、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 85
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 86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及物质利益关系的一致性 8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生产 88
第一节 生产目的、战略目标与国民收入生产 88
一、体现生产目的的战略目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总体动力 88
四、影响企业净产值和社会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89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净产值与全国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 89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不完全的直接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 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动因 90
一、增强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90
二、社会主义企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动因 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90
一、社会主义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经济实体的必然性 90
二、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作用 91
三、社会主义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和形式 9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生产结构和社会再生产 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生产结构 93
一、经济结构、生产结构的概念 93
一、物质生产部类间和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94
第二节 物质生产结构中的重要比例关系 94
二、战略目标、生产结构和经济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94
三、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要求和确定生产结构目标的原则与方法 94
二、能源生产与社会总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95
三、原材料生产和加工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95
第三节 生产结构同其它经济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95
一、生产结构与基础结构 95
二、生产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 96
三、生产结构与外贸结构 96
四、生产结构与分配结构、消费结构 96
三、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97
二、社会主义的再生产是持续的扩大再生产 97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 97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 97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 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 99
一、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99
二、搞好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 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100
一、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 100
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基本内容 100
三、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性质 1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作用和形式 102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 102
第二篇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 10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市场 102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 103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103
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103
五、改革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 1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104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费用的构成 104
二、社会主义商业利润 1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104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10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 105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105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105
三、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规律 105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组成 106
三、自觉运用商品供求平衡规律,有计划地组织好商品供求平衡 106
第五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格和价格体系 106
一、社会主义价格的依据 106
二、社会主义商品价格体系及其改革 10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资金运动和信贷 108
第一节 社会主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108
一、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108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形式和本质 11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总资金运动 1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贷 110
二、社会主义信贷的职能和作用 111
三、社会主义利息 1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银行 111
一、社会主义国家银行的本质和职能 111
二、社会主义国家银行的作用 112
三、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 11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依据 114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14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 115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 116
一、对外贸易 116
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116
三、利用外资 117
四、发展技术、资金和劳务输出 117
第三节 设置经济特区和开发沿海港口城市 118
一、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依据和意义 118
二、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管理体制 118
三、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19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 1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121
第三篇 社会主义分配过程 121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社会主义积累 121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22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22
四、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12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23
一、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123
二、正确认识与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1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 124
一、社会主义积累的源泉和作用 124
二、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124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26
二、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126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126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126
三、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127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 127
一、职工工资制度 127
二、农村集体经济的劳动报酬形式 128
第三节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128
一、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克服平均主义 128
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128
三、贯彻按劳分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29
一、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1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130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消费 130
第四篇 社会主义消费过程 130
二、社会主义消费具有人民性和与生产发展一致性的新特点 131
三、社会主义消费和提高社会主义消费的重要作用 1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132
一、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消费水平 132
二、消费结构的内涵以及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132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模式 133
第五篇 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 13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宏观调节 1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的任务和职能 135
一、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135
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四大系统” 136
第三节 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6
三、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宏观调节的手段 136
二、正确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136
一、宏观调解是一门“系统工程” 1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宏观调节的系统和手段 136
一、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改革的方向 137
二、打破条块分割,充分发挥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全国经济区网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37
三、在搞活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间接控制 137
结束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139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 139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