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参考资料》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有色冶金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参考资料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5062·3586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篇 厂址选择与总体布置 1

第一章 一般原则及要求 1

第一节 一般原则 1

第二节 一般要求 1

第二章 厂址选择 2

第一节 主要工作内容 2

第三节 搜集资料 3

第二节 方案比较 3

第三章 总体布置 6

第一节 矿山企业 6

第二节 冶炼加工企业 7

第四章 扩大指标 10

第一节 企业规模划分 10

第二节 扩大指标 11

第五章 选厂有关参考资料 14

第一节 地貌 14

第二节 地震 19

第三节 气象 21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计算资料 22

第二篇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凡例——总平面布置关系图的说明 24

第一章 一般原则和要求 24

第二章 主要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25

第一节 采矿场 25

第二节 选矿厂 37

第三节 重有色金属冶炼厂 43

第四节 轻有色金属厂 52

第五节 稀贵金属厂 59

第六节 有色金属加工厂 62

第三章 辅助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63

第一节 机修厂 63

第二节 动力和供、排水设施 66

第三节 运输设施 71

第四节 爆炸材料库及炸药加工厂 85

第五节 木材加工厂及支护厂 88

第六节 总仓库及特种仓库 90

第七节 行政福利设施 92

第一节 湿陷性黄土地区 94

第四章 不良工程地质地区总平面布置 94

第二节 断层地带 95

第三节 滑坡地区 95

第五章 竖向布置 96

第一节 布置要求 96

第二节 竖向布置的内容 96

第三节 竖向布置的方法 97

第四节 局部竖向处理 104

第五节 场地排水 107

第一节 防火间距 108

第六节 土方计算和土方平衡 108

第六章 设计资料 108

第二节 防振间距 117

第三节 爆破安全距离 118

第四节 交通安全间距 120

第五节 建、构筑物与坑内采空错动区的距离 122

第六节 软弱地基建筑沉降防护间距 122

第七节 乙炔站与氧气站及其他设施的距离 122

第八节 冷却构筑物的防护间距 123

第九节 其他资料 124

第三篇 环境保护 129

第一章 一般原则和要求 129

第二章 企业与环境的规划卫生 129

第一节 大气卫生防护 129

第二节 水体和土壤卫生防护 137

第三节 噪声防治 139

第四节 放射防护 141

第三章 绿化 142

第一节 树种选择 142

第二节 工业场地绿化 145

第三节 卫生防护林 147

第四章 设计资料 148

第一节 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和危害性 148

第二节 设计资料调查搜集提纲 150

第三节 名词解释 151

第四篇 管线综合 156

第一章 原则要求和技术特性 156

第一节 原则和要求 156

第二节 技术特性 157

第一节 地下管线布置要求 159

第二章 地下管线布置 159

第二节 综合管沟布置要求 161

第三节 湿陷性黄土地区管线布置要求 162

第四节 地下管线间及与建、构筑物水平净距的检算 162

第五节 管沟沟底宽度及边坡坡度 163

第三章 架空及地面管线布置 164

第一节 架空及地面管线布置要求 164

第二节 尾矿管槽(渠)布置要求 164

第三节 架空电力线路布置要求 165

第四节 架空通信线路布置要求 168

第五篇 运输方式选择 170

第一章 运输方式选择 170

第一节 一般原则 170

第二节 运输方式选择 170

第三节 联合运输 173

第四节 运输方案比较 173

第二章 运输方式资料 181

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综合资料 181

第二节 水路运输 182

第三节 架空索道运输 188

第四节 钢绳卷扬运输 190

第五节 高强胶带运输 192

第六节 水力运输 195

第六篇 准轨铁路运输 197

第一章 线路设计 197

第一节 接轨站及接轨点的选定 197

第二节 厂外线路 197

第三节 厂内线路 201

第四节 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203

第五节 设计委托及需提供的资料 203

第二章 站场设计 204

第一节 交接场 204

第二节 企业站 204

第三节 线路间距、有效长度及股道数量计算 206

第四节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213

第五节 站场平面设计资料 213

第一节 路基宽度 228

第二节 路肩标高 228

第三章 路基 228

第三节 路基横断面 229

第四章 轨道 230

第一节 轨道类型及设置标准 230

第二节 钢轨及联接配件 232

第三节 轨枕 243

第四节 道岔 245

第五节 道床 248

第六节 防爬设备、曲线加强设备及护轨 250

第五章 牵引、机车及车辆计算 252

第一节 牵引计算 252

第二节 机车、车辆数量计算 256

第六章 运输辅助设施 260

第二节 称量设施 262

第三节 调车卷扬 264

第一节 线路等级 268

第一章 线路设计 268

第二节 区间线路纵断面 268

第七篇 窄轨铁路运输 268

第一节 机车整备设施 269

第三节 区间线路平面 270

第二章 站场设计 273

第一节 站场设计的技术要求 273

第二节 站场平面设计 274

第三章 路基 278

第一节 路基宽度 278

第二节 路肩标高 279

第二节 钢轨及其配件 280

第一节 轨道类型 280

第四章 轨道 280

第三节 轨枕 282

第四节 道床 284

第五节 防爬及曲线加强设备 285

第五章 运输计算 286

第一节 机车、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286

第二节 牵引重量及通过能力计算 288

第三节 燃料、材料消耗指标 295

第四节 机车、车辆数量计算 298

第一节 概述 300

第二节 线路设计 300

第六章 自溜运输 300

第三节 运输能力及矿车数量计算 302

第七章 人力窄轨运输 303

第一节 线路设计 303

第二节 装运效率及运输注意事项 304

第八篇 公路运输 305

第一章 路线设计 305

第一节 选线原则 305

第二节 厂外公路 306

第三节 厂内道路 310

第四节 露天矿山公路 312

第五节 路线交叉 316

第六节 路面宽度、错车道和横净距 317

第二章 路基 318

第一节 路基横断面 318

第二节 路基高度 319

第三节 路基翻浆防治 320

第四节 用地边界及节约用地的几种措施 324

第三节 路拱形式及路基压实要求 325

第二节 路面类型选择 325

第三章 路面 325

第一节 路面等级 325

第四节 柔性路面 326

第五节 刚性路面 337

第六节 露天矿山公路路面 342

第七节 人行道道面 344

第四章 汽车数量计算 345

第一节 汽车数量计算方法 345

第二节 计算参数 345

第一节 汽车库 346

第五章 公路运输设施 346

第二节 汽车回车场 348

第三节 路线安全设施 349

第四节 路线标志 350

第五节 养路用房 350

第九篇 土工设计 351

第一章 工程地质资料 351

第一节 岩石、土分类及其工程性质的划分 351

第二节 土的野外鉴别 354

第三节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356

第四节 岩层坚实系数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 356

第五节 基底摩擦系数 357

第二章 特殊工程地质问题 358

第一节 滑坡 358

第二节 崩塌 363

第三节 堆塌(或坍塌) 365

第四节 断层 366

第五节 岩溶 367

第六节 泥石流 369

第七节 湿陷性黄土 370

第八节 冻土 373

第九节 膨胀土 373

第三章 填挖方设计 373

第一节 填方设计 373

第二节 陡坡路堤稳定性检算 376

第三节 挖方设计 379

第四章 边坡防护加固 384

第一节 植物防护 384

第二节 抹面及捶面 386

第三节 灌浆及勾缝 388

第四节 砌石护坡 388

第五节 浆砌片石护墙 390

第十篇 场地及线路排水 393

第一章 流量计算 393

第一节 场地雨水流量计算 393

第二节 线路排水流量计算 397

第二章 明沟 407

第一节 一般要求 407

第二节 水力计算 410

第三节 明沟加固 421

第三章 小桥涵洞 432

第一节 一般要求 432

第二节 小桥 433

第三节 涵洞 439

第四节 壅水和浪高计算 445

第四章 其他排水构筑物 447

第一节 倒虹管 447

第二节 跌水、急流槽 448

第三节 过水路面 462

第四节 渗沟 466

第十一篇废石场和渣场 474

第一章 一般原则及要求 474

第二章 堆置场分类 474

第三章 堆置要素 476

第一节 堆置高度 476

第二节 平台宽度 477

第三节 岩堆安息角 477

第五节 容量计算 478

第四节 下沉系数 478

第四章 运输 480

第一节 铁路配线及扩展方式 480

第二节 公路布线及升降段 481

第三节 初始路堤的修筑 482

第四节 线路技术条件 482

第五节 股道数量计算 483

第五章 排放 483

第一节 排放计划的编制 483

第二节 排放方式 484

第三节 排放设备数量计算 486

第六章 覆土造田 488

第七章 病害防治 490

第一节 地基处理 490

第二节 防洪排水 490

第三节 排放物配比 490

第四节 沉降及裂缝处理 490

第五节 矿山泥石流 491

第二节 散装货物装卸作业方式 493

第一节 装卸作业方式选择 493

第一章 装卸作业方式 493

第十二篇装卸设施 493

第三节 成件货物装卸作业方式 496

第四节 液态货物装卸作业方式 496

第五节 装卸机械化程度的计算 497

第六节 设计基础资料 497

第二章 装卸设备和人工装卸 497

第一节 装卸机械数量计算 497

第二节 叉式装卸车 497

第四节 桥式、门式起重机 498

第三节 单斗装载机 498

第五节 电铲、油铲 501

第六节 胶带输送机 501

第七节 人工装卸 503

第三章 装卸站台 505

第一节 普通货物站台 505

第二节 铁路平顶式高站台 505

第三节 滑坡仓高站台 506

第四节 漏斗仓 508

第五节 低货位 509

第十三篇 运输装卸设备 512

第一章 铁路运输设备 512

第一节 准轨机车和车辆 512

第二节 窄轨机车和车辆 519

第二章 公路运输设备 530

第一节 汽车 530

第二节 其他公路运输设备 535

第三章 起重装卸设备 542

第一节 起重设备 542

第二节 装卸机 550

第三节 胶带运输机 554

第四章 辅助设备 556

第一节 衡器 556

第二节 推土机、压路机 560

第三节 推土犁、移道机和调度绞车 562

附录 564

附录一 限界及荷载 564

一、标准轨距铁路限界 564

二、标准轨距铁路荷载 565

三、窄轨铁路限界 567

四、窄轨铁路荷载 569

五、公路桥涵净空 570

六、公路隧道净空 570

七、公路荷载标准 570

附录二 坐标及曲线资料计算 572

一、不同坐标系统的换算 572

二、坐标计算 573

三、圆曲线资料计算 574

四、缓和曲线资料计算 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