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王珏] 1
导论 1
第一篇 现代公有制理论 23
第一章 经典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5
第一节 经典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特征 2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学缺陷 29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不是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 32
第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7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特征 38
第二节 如何正确地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39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4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 42
第一节 马克思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论述 42
第二节 马克思对“按劳分配理论”的论述 51
第三节 利润分享原理与剩余价值理论 56
第四章 斯大林主义与传统公有制 64
第一节 传统公有制的经济学特征 64
第二节 传统公有制的理论根源 65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般规律 67
第五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67
第二节 不同的社会主义过渡过程概论 68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72
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73
第六章 现代公有制理论 78
第一节 现代公有制理论概要 78
第二节 现代公有制与按劳分配 79
第三节 现代公有制与国民经济的自动均衡 80
第一节 现代按劳分配制度的存在条件 82
第七章 现代按劳分配理论 82
第二节 现代按劳分配与现代按需分配的互动 85
第三节 实际企业中的按劳分配技术 88
第八章 现代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制度 89
第一节 经典资本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融合 89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制度的经济学特征 91
第三节 ESOP的本质与经济学缺陷 93
第九章 反对现代新教条主义 98
第二篇 商品的自由交换 103
第十章 劳动原理 105
第十一章 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 109
第一节 一般商品间的自由交换约束 109
第二节 人类生产方式的商品化趋势 111
第三节 一般商品与货币之间的自由交换 116
第十二章 商品的自由交换状态函数 120
第一节 商品的供应曲线 121
第二节 商品的需求曲线 123
第三节 商品的供求平衡曲线图及商品的交换价值 125
第四节 劳动的规模效应曲线 126
第五节 劳动的市场收益率曲线 129
第六节 按劳分配准则 130
第七节 劳动的生产成本利润率曲线 132
第八节 企业利润劳资分享原理 135
第九节 按劳分配制度对直接协作劳动者的激励 136
第十节 按劳分配制度对资本金投资者的激励 138
第十一节 企业的销售收入曲线 140
第十二节 就业机会曲线 141
第一节 商品的生产成本价格 142
第十三章 成本与利润 142
第二节 商品的生产成本 143
第三节 商品的生产利润 144
第四节 商品的消费成本和消费利润 146
第五节 商品的总成本和总利润 150
第六节 商品供求平衡曲线的几何意义 151
第七节 商品的等效供应者 153
第十四章 商品的自由交换状态图 157
第一节 垄断供应下的商品自由交换状态图 157
第二节 商品自由交换定律的数学证明 166
第十五章 商品自由交换定律 166
第一节 商品自由交换定律 166
第三篇 现代按劳分配理论 185
第十六章 概论 186
第十七章 基本劳动协作体内部的按劳分配 189
第十八章 国家税收与国民福利 194
第十九章 实际企业中的按劳分配 198
第一节 处于实际企业中的基本劳动协作体在无限短时间内的按劳分配 198
第二节 处于实际企业中的基本劳动协作体周期性的按劳分配 200
第三节 企业分配树的概念 206
第四节 企业分配树的计算方法 209
第二十章 实际企业中的劳动力价格测定 217
第一节 企业劳动力价格测定的基本原理 217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价格测定器(1.2版) 219
第二十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联合劳动制 226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全民公有制 226
第二节 生产资本的劳动者个人股份所有限制 228
第三节 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230
第四节 生产资料现代公有制 231
第五节 科学社会主义联合劳动制 232
第二十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自动均衡机制 23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是非稳态经济 23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失稳的原因 23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人类文明的损害 23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的自动均衡 239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监控 242
第六节 结论 244
第四篇 现代税收理论 245
第一节 政府与社会生产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树计算 247
第二十三章 国家税收的计算方法 247
第二节 产值税率d的物理意义 250
第二十四章 国家税收与国民福利的通用计算模型 251
第一节 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 251
第二节 相对公平的国家税收制度 254
第三节 国家税收与国民福利通用计算模型的建立 255
第二十五章 国家税收分布曲线及其计算方法 259
第一节 成本税率曲线 259
第二节 产值税率曲线 259
第四节 税后保本点曲线 260
第三节 产值利润率曲线 260
第五节 成本利润率与产值利润率的比值 261
第六节 国家税收分布曲线的绘制举例 261
第二十六章 极限税制分析 265
第一节 固定产值税率的税制 265
第二节 具有累进产值税率的税制 265
第三节 具有累减产值税率的税制 266
第四节 纯福利型的税制 266
第五节 利润税制 267
第六节 负税 268
第二十七章 国家税收的“静态损失”和“动态损失” 269
第一节 国家税收的静态损失分析 269
第二节 国家税收的动态损失分析 273
第三节 国家税收政策参数的最优化配置 274
第二十八章 国家税收的革命 276
第五篇 自由竞争下的供给与需求 277
第二十九章 等功能商品之间的自由竞争 278
第一节 等功能商品竞争下的供求平衡 278
第二节 等功能商品竞争下的自由交换状态图 283
第三节 自由竞争下生产者的最小经济生产规模 293
第四节 自由竞争下生产者的垄断利润 294
第五节 自由竞争下生产者的市场份额 295
第三十章 消费相干性原理 297
第一节 等功能商品之间的消费干涉现象 297
第二节 异功能商品之间的消费干涉 297
第三节 消费相干性原理 300
第三十一章 十大经济学定理 301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 319
第六篇 国民经济的增长 319
第三十二章 国民经济的宏观度量 319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成本和总利润 323
第三节 绝对币值 325
第四节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26
第五节 汇率 327
第六节 通货紧缩率 328
第七节 社会就业率 3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31
第三十三章 国民经济的最优化增长 331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的自动均衡 334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37
第四节 失业与反失业 338
第五节 排污权的商品化 340
第六节 国际自由贸易与“现代本土性殖民主义” 340
第三十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回顾与展望 345
后记 373
参考文献目录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