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1
第二节 审计的特征 8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 12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 15
第五节 审计的作用 19
第六节 审计的任务 22
第二章 审计工作组织 27
第一节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 27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关的任务和职权 30
第三节 审计人员的职权和条件 32
第一节 审计原则 38
第三章 审计的原则、标准和准则 38
第二节 审计标准 44
第三节 审计准则 51
第四章 审计的分类 56
第一节 审计按其主体的分类 56
第二节 审计按其客体的分类 60
第三节 审计按其条件的分类 62
第五章 审计的方法 68
第一节 审计方法的选用 68
第二节 审计检查方法 72
第三节 审计调查方法 80
第四节 审计分析方法 83
第五节 抽样审计法 93
第一节 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106
第六章 制度基础审计 106
第二节 制度基础审计的形成和作用 117
第三节 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120
第七章 审计证据 133
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意义 133
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分类 135
第三节 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 140
第八章 审计工作底稿 146
第一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意义 14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和内容 149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154
第九章 审计工作程序 157
第一节 审计准备阶段 157
第二节 审计实施阶段 162
第三节 审计报告阶段 165
第四节 审计处理阶段 166
第十章 内部审计 170
第一节 内部审计的意义和特点 170
第二节 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178
第三节 内部审计的内容 181
第四节 内部审计的机构 184
第五节 内部审计的程序 187
第六节 部门内部审计 189
第十一章 会计基础工作的审计 193
第一节 会计基础工作审计的意义 193
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审计 194
第三节 会计帐簿的审计 197
第四节 会计报表的审计 202
第五节 资金平衡表的审计 206
第六节 利润表的审计 217
第七节 成本报表的审计 221
第十二章 工业企业审计 226
第一节 工业企业审计的意义 226
第二节 货币资金审计 231
第三节 工资审计 244
第四节 固定资产审计 250
第五节 材料审计 261
第六节 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审计 273
第七节 产成品、销售和利润的审计 282
第八节 结算业务和银行借款的审计 296
第九节 国家基金、专用基金和专用拨款的审计 306
第十三章 商业企业审计 315
第一节 商业企业审计的意义 315
第二节 商品采购业务的审计 318
第三节 商品储存业务的审计 327
第四节 商品销售业务的审计 339
第五节 商品流通费的审计 348
第十四章 财政审计 357
第一节 财政审计的意义和特点 357
第二节 财政预算审计 364
第三节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373
第四节 财政决算审计 379
第五节 财政预算外资金审计 387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意义和特点 390
第十五章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390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审计 395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审计 399
第十六章 经济效益审计 404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 404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和标准 409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和种类 412
第四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416
第十七章 经济责任审计 425
第一节 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特点 425
第二节 承包基数审计 430
第三节 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 434
第四节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444
第一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意义 448
第十八章 财经法纪审计 448
第二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程序 451
第三节 财经法纪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458
第十九章 审计报告 464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意义 464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466
第三节 审计报告编写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473
第二十章 审计档案 483
第一节 审计档案的意义 483
第二节 审计档案工作的内容、原则和任务 486
第三节 审计档案收集与立卷 488
第四节 审计档案的整理与鉴定 495
第五节 审计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