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解剖学图谱》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萨恩德里盖洛(Л.И.Сандригайло)编著;林元问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4119·1637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脊髓 1

图1. 脊髓 2

图2. 脊髓的横切面和传导路 3

图3. 脊髓传导束的局部解剖学 4

图4. 脊柱颈段的脊髓被膜 5

图5. 脊髓节段与椎骨之间的关系 6

图6. 确定椎骨的方法与脊髓节段的投影 7

图7. 枕骨下穿刺法和腰部穿刺法 8

图8. 脊髓前索、侧索和后索中感觉传导路的解剖配布 9

图9. 脊神经根和神经分布皮肤的感觉区 10

图10. 脊神经根和神经分布皮肤的感觉区 11

图11. 各种反射联系于脊髓的平面 12

图12. 脊髓的动脉血液供应 13

图13. 脊髓的动脉(横切面) 14

图14. 脊髓上部的动脉血液供应 15

图15. 脊髓下部的动脉血液供应 16

图16. 脊髓全长的动脉血液供应区 17

图17. 脊髓横断面上的动脉血液供应区 18

图18. 脊髓的静脉 19

图19. 横切面上的脊髓静脉血循环区 20

图20. 下部附加前根髓动脉血栓时的脊髓综合征 21

图21. 下部附加前根髓动脉血栓时的脊髓综合征 22

图22. 大的前根髓动脉血栓时的脊髓综合征 23

图23. 颈部前根髓动脉血栓时的脊髓综合征 24

图24. 膀胱的神经支配 25

图25. 依据神经系统病变的不同平面出现的膀胱功能障碍 26

图26. 颈上部脊髓病变综合征(颈1--颈4) 27

图27. 颈下部脊髓病变综合征(颈4--颈8) 28

图28. 胸部脊髓病变综合征(胸1--胸12) 29

图29. 腰膨大部脊髓病变综合征(腰1--骶2) 30

图30. 脊髓圆锥(骶3--骶5)和马尾病变综合征 31

图31. 脊髓一侧横断病变综合征(Brown-Sequard) 32

图32. 脊髓后索病变综合征 33

图33. 颈上部脊髓侧索内的锥体束和前角联合病变综合征 34

图34. 胸下部脊髓侧索内两侧锥体束病变综合征 35

图35. 在横断平面(胸8--腰5)上脊髓内侧部(区)病变综合征 36

第二部分 运动系 37

图36. 大脑皮质运动投射区 38

图37.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39

图38. 横纹肌(骨胳肌)的神经支配 40

图39. 运动分析器系统 41

图40. 锥体交叉病变综合征(外侧部) 42

图41. 脑髓内中枢(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43

图42. 脊髓内中枢(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44

图43. 中枢性麻痹的特征 45

图44. 足伸肌的病理性反射 46

图45. 足屈肌病理性反射 47

图46. 病理性联带运动 48

图47. 临床检查轻瘫的方法 49

图48. 检查上肢轻瘫的临床方法 50

图49. 检查上肢中度瘫痪的临床方法 51

图50. 四肢和躯干前面的肌电兴奋点 52

图51. 四肢和躯干后面的肌电兴奋点 53

图52. 头颈部肌电兴奋点 54

第三部分 感觉系 55

图53. 感受器 56

图54. 脊髓平面上感觉传导路的组成 57

图55. 在脊髓、内侧丘系、丘脑、内囊和中央后回内感觉传导路的配布 58

图56. 浅、深感觉传导路,丘脑 59

图57. 脊髓平面上感觉传导路病变 60

图58. 脑髓不同平面上的感觉传导路病变 61

图59. 躯干和四肢各部的皮肤感觉分布与脊髓节段的相应关系 62

图60. 大脑皮质感觉投射区 63

图61. 皮肤感觉分布与脊髓节段的相应关系 64

图62. 脊髓病变时的感觉障碍 65

图63. 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的感觉障碍 66

图64. 在脊髓较上部外、内脊髓炎时的感觉障碍 67

图65. 不同平面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病变 68

图66. 扎哈林带及其内脏与脊髓节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69

图67. 骨脏病变时的感觉过敏区 70

第四部分 脑神经 71

图68. 脑底面和脑神经 72

图69. 颅底和脑神经 73

图70. 菱形窝 74

图71. 脑神经核 75

图72. 嗅神经 76

图73. 不同平面上嗅分析器病变的特征 77

图74. 视神经 78

图75. 瞳孔反射弧 79

图76. 视野障碍 80

图77. 视野障碍 81

图78. 视野障碍 82

图79. 正常眼底和病理眼底 83

图80. 视觉分析器病变 84

图81. 视觉分析器病变 85

图82. 动眼神经 86

图83. 滑车神经、展神经 87

图84. 眼侧视运动的神经支配、内侧纵束 88

图85. 保证眼球运动协调的眼肌神经支配示意图 89

图86. 眼侧视运动的支配神经病变 90

图87. 三叉神经 91

图88. 三叉神经病变的特征 92

图89. 面神经 93

图90. 面神经的周围性瘫痪和中枢性瘫痪 94

图91.不同平面上面神经病变的特征 95

图92. 不同平面上面神经病变的特征 96

图93. 位听神经 97

图94. 位听神经不同平面病变的特征 98

图95. 前庭神经 99

图96. 前庭神经的病变特征 100

图97. 舌咽神经 101

图98. 迷走神经 102

图99. 副神经 103

图100. 舌下神经 104

第五部分 脑干 105

图101. 脑干 106

图102. 脑干腹侧面 107

图103. 脑干内脑神经核的配布和脑神经的组成 108

图104. 脑干内脑神经核配布和脑神经组成 109

图105. 脑干内脑神经核配布和脑神经根 110

图106. 脑干传导束 111

图107. 脑干的动脉 112

图108. 脑干的动脉血液供应示意图 113

图109. 脑干的动脉血液供应示意图(横切面) 114

图110. 脑干的背外侧面 115

图111. 大脑脚上部的脑干横切面 116

图112. 大脑脚下部和上丘平面的脑干横切面 117

图113. 下丘平面的脑干横切面 118

图114. 脑桥中1/3平面的脑干横切面 119

图115. 延髓上部平面的脑干横切面 120

图116. 延髓下部平面的脑干横切面 121

图117. 连接于脑干的浅反射和深反射的反射弧 122

图118. 脑干的病变特征,大脑脚交叉综合征 123

图119. 脑干的病变特征,大脑脚交叉综合征 124

图120.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 125

图121. 脑干的病变特征,脑桥交叉综合征 126

图122. 脑干的病变特征,脑桥交叉综合征 127

图123.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 128

图124.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 129

图125.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萨--瓦二氏综合征 130

图126.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萨--瓦二氏综合征 131

图127.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萨--瓦二氏综合征 132

图128.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萨--瓦二氏综合征 133

图129. 脑干的病变特征,延髓交叉综合征,萨--瓦二氏综合征 134

第六部分 小脑 135

图130. 小脑和脑干 136

图131. 小脑(底面观) 137

图132. 小脑 138

图133. 小脑的传入和传出纤维联系 139

图134. 小脑的血液供应 140

图135. 小脑病变的特征 141

图136. 小脑病变的特征 142

第七部分 基底神经核、丘脑、内囊 143

图137. 通过灰结节的大脑额状切面 144

图138. 经灰结节的脑额状切面上的基底神经核 145

图139. 经前连合的脑水平切面上的基底神经核 146

图140. 经前连合的脑水平切面上的基底神经核 147

图141. 基底神经核 148

图142. 锥体外系间的联系 149

图143. 脑基底核的血液供应 150

图144. 大脑深部的血液供应区 151

图145. 锥体外系病变综合征 152

图146. 与丘脑之间的联系 153

图147. 丘脑病变综合征 154

图148. 内囊 155

图149. 内囊病变综合征 156

第八部分 大脑半球 157

图150. 大脑半球皮质的沟和回(背外侧面) 158

图151. 右侧大脑半球背外侧面 159

图152. 大脑半球皮质的沟和回(内侧面) 160

图153. 大脑半球皮质的沟和回(内侧面) 161

图154. 大脑半球皮质的沟和回(上面观) 162

图155. 大脑半球底面皮质的沟和回 163

图156. 大脑皮质细胞构筑区(内面观) 164

图157. 大脑皮质细胞构筑区(背外侧面) 165

图158. 大脑皮质的投射、连合和联合纤维 166

图159. 嗅脑 167

图160. 大脑的动脉(前面观) 168

图161. 大脑的动脉(侧面观) 169

图162. 脑底的动脉 170

图163.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动脉 171

图164. 大脑皮质的动脉血液供应 172

图165.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上的脑动脉分支 173

图166.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动脉血液供应 174

图167. 大脑底面的动脉血液供应 175

图168. 大脑深部的动脉血液供应 176

图169. 大脑的静脉系,头部静脉及其与硬脑膜静脉窦的联系 177

图170. 脑膜和脑池(矢形切面) 178

图171. 脑膜刺激综合征 179

图172. 脑膜刺激综合征 180

图173. 大脑半球皮质功能定位 181

图174. 刺激大脑皮质各区时出现的抽搐症状 182

图175. 额叶病变的特征 183

图176. 颞叶病变的特征(优势半球) 184

图177. 枕叶病变的特征 185

图178. 大脑前动脉栓塞血供障碍时的运动失调 186

图179. 大脑中动脉栓塞血供障碍时的运动失调 187

图180. 大脑后动脉栓塞血液供应障碍综合征 188

图181. 眶上裂病变综合征 189

图182. 颅前窝病变综合征 190

图183. 颅中窝病变综合征 191

图184. 颅后窝病变综合征 192

图185. 脑桥小脑角病变综合征 193

图186. 中央前回病变综合征 194

图187. 中央后回病变综合征 195

图188. 中央前回刺激综合征(左侧) 196

图189. 中央后回和顶叶上部刺激综合征 197

图190. 大脑皮质一些部位病变时的高级皮质功能障碍(左半球) 198

图191. 大脑底的内侧部病变综合征(边缘复合体) 199

图192. 大脑皮质各部病变时的认识功能障碍(各别特殊物体的认识)(左半球) 200

图193. 大脑皮质各部病变时的运用障碍(左半球) 201

图194. 大脑皮质各部病变时的认识功能障碍(左半球) 202

第九部分 周围神经 203

图195. 脊神经与脊髓节段的联系 204

图196. 脊神经的组成及其与交感神经的联系 205

图197. 颈丛 206

图198. 颈从皮支分布区和项部神经痛时的致痛点 207

图199. 臂丛 208

图200. 臂丛及其分支 209

图201. 臂和前臂皮肤的神经分布 210

图202. 上肢肌的神经支配 211

图203. 臂丛的下干和内侧束病变的特征 212

图204. 臂丛上干病变的特征 213

图205. 臂丛后束病变的特征 214

图206. 腋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15

图207. 肌皮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16

图208. 正中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17

图209. 桡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18

图210. 尺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19

图211. 腰丛 220

图212. 骶丛 221

图213. 腰骶丛 222

图214. 下肢皮肤的神经分布示意图 223

图215. 下肢肌的神经支配 224

图216. 闭孔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25

图217. 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26

图218. 股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27

图219. 坐骨神经、胫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28

图220. 腓总神经的组成和病变特征 229

图221. 第一骶脊神经根病变综合征 230

图222. 第5腰脊神经根病变综合征 231

图223. 马尾病变综合征 232

第十部分 植物性神经系 233

图224. 植物性神经系统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示意图 234

图225. 丘脑下部神经核 235

图226. 丘脑下部核和垂体后叶 236

图227. 丘脑下部--垂体的门静脉系统及其与内分泌腺联系的示意图 237

图228. 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神经核和丘脑下部核的联系 238

图229. 植物性神经的节段平面和交感神经的支配 239

图230. 植物性神经的节段平面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240

图231. 植物性神经的节段平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 241

图232. 头部交感神经分布 242

图233. 头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布 243

图234. 植物性神经系的功能特征 244

图235. 头部的植物性神经节 245

图236. 头部植物性神经节病变时的痛点和疼痛扩散区 246

图237. 不同平面上交感干病变的特征 247

图238. 丘脑下部病变综合征 248

图239. 丘脑下部病变综合征 249

图240. 丘脑下部刺激综合征 250

图241. 内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段性支配及其病变时的反射区 251

图242. 内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段性支配及其病变时的反射区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