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
一 2
二 4
三 6
列宁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8
一 8
二 10
三 11
列 给印涅萨·阿尔曼德(节选) 13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15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5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0
恩格斯 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节选) 39
第二编 政治经济学 39
四、暴力论(续完)(节选) 39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48
1888年单行本序言 4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51
一 51
二 62
三 74
四 8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书信 110
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 110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 116
马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年7月11日) 117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 118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 121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 124
恩格斯致弗·梅林(1893年7月14日) 131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 134
一 感觉和感觉的复合 140
第一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 140
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 140
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 140
二 “世界要素的发现” 157
三 原则同格和“素朴实在论” 175
四 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 185
五 人是否用头脑思想? 200
六 关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唯我论 210
第二章 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 214
一 “自在之物”或切尔诺夫对恩格斯的驳斥 214
二 论“超越”,或巴札罗夫对恩格斯的学说的“修改” 226
三 费尔巴哈和约·狄慈根论自在之物 240
四 有没有客观真理? 247
五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波格丹诺夫所发现的恩格斯的折衷主义 258
六 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267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三) 275
六 自由和必然 275
列宁 辩证法的要素(摘自《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287
列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 290
斯大林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97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 338
一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338
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339
三 反对本本主义 340
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341
四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 341
五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342
六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344
七 调查的技术 345
毛泽东实践论 349
毛泽东矛盾论 368
一 两种宇宙观 369
二 矛盾的普遍性 374
三 矛盾的特殊性 378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391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99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407
七 结论 410
毛泽东 论持久战(节选) 415
能动性在战争中 415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 418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422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429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449
二 一月二十七日的讲话(节选) 449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65
一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65
二 肃反问题 479
三 农业合作化问题 483
四 工商业者问题 486
五 知识分子问题 488
六 少数民族问题 491
七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492
八 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93
九 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 501
十 坏事能否变成好事? 503
十一 关于节约 505
十二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506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 510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514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