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微波多路通信概述 1
§1-1 微波多路通信的特点 1
§1-2 频分多路复用原理 3
§1-3 微波通信线路和收、发信设备的组成 9
§1-4 微波通信中的频率配置 14
§1-5 视距微波通信模拟参考电路 20
第二章 频分多路和调频信号的特性 21
§2-1 信号电平单位和噪声单位 21
§2-2 概率论及随机过程理论常识 26
§2-3 白噪声及多路信号主要特性 32
§2-4 调频波的特性 42
第三章 热噪声 51
§3-1 概述 51
§3-2 噪声系数 52
§3-3 等效噪声温度 54
§3-4 收信机的调频热噪声 58
§3-5 调频接收机的门限电平 64
§3-6 基带内噪声分布的均衡—加重技术 65
§3-7 热噪声的叠加 69
§3-8 微波接收机输入端电平 73
§3-9 收信机噪声系数的测量原理 76
第四章 非线性失真噪声 79
§4-1 群频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及其产物 79
§4-2 输入低通白噪声时非线性失真信噪比 82
§4-3 多路信号非线性失真测试音信噪比 88
§4-4 调制器和解调器微分特性的测量 93
第五章 调频通道的失真噪声 98
§5-1 调频波通过传输通道后的失真 98
§5-2 幅频特性不平坦引起的串噪声 111
§5-3 调频通道幅频特性的不均匀度 117
§5-4 微分增益特性及幅频特性的测量 119
§5-5 相频特性非线性引起的串噪声 120
§5-6 群时延特性的测量 124
第六章 调幅调相变换噪声 130
§6-1 调频通道中寄生调幅的来源和AM-PM变换机理 130
§6-2 调幅调相变换产生的寄生瞬时相位移 131
§6-3 调幅调相变换产生的串噪声 132
§6-4 由于热噪声干扰引起的AM-PM变换串噪声 134
§6-5 调幅调相变换系数的测量 136
§6-6 回波产生原因及回波失真寄生瞬时相位差 138
§6-7 寄生瞬时相位差的谱密度 140
§6-8 回波失真测试音信噪比 143
§6-9 中频反射损耗的测量 147
§6-10 各种噪声的叠加与分配 150
§6-11 话路中热噪声、串噪声的测量 152
第七章 彩色电视制式及全电视信号 156
§7-1 彩色电视广播制式概述 156
§7-2 三种彩色电视制式 156
§7-3 全电视信号的波形及特点 160
§7-4 电视信号传输网 164
第八章 杂波(噪声) 166
§8-1 行频以下的杂波 166
§8-2 行频以上的杂波 169
§8-3 随机杂波信杂比 177
第九章 线性失真 182
§9-1 概述 182
§9-2 亮度波形失真 183
§9-3 色度-亮度不均匀性 191
§10-1 概述 199
§10-2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199
第十章 非线性失真 199
§10-3 色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201
§10-4 同步信号的非线性失真 204
§10-5 电视传输中的加重技术 204
第十一章 调频通道中的回波比对电视信号产生的失真 211
§11-1 调频通道中的回波使调频通道产生线性失真 211
§11-2 调频通道中的回波使视频信号产生线性失真 212
§11-3 调频通道中的回波使视频信号产生非线性失真 214
第十二章 电视传输测量 217
§12-1 概述 217
§12-2 介入增益及其稳定度的测量 218
§12-3 杂波测量 219
§12-4 线性失真测量 221
§12-5 非线性失真测量 226
§12-6 插入行信号测试法 231
第十三章 电视传输的模拟参考电路和传输指标的叠加规律 236
§13-1 电视图象质量的主观评价 236
§13-2 电视传输模拟参考电路 237
§13-3 模拟参考电路的设计指标及容限 238
§13-4 伴音传输指标及容限与加重、加权特性 239
§13-5 失真及杂波的叠加规律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