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1
一、周德清生平拾零 1
二 、《中原音韵》版本推测 2
三、《中原音韵》研究概况 4
注释 5
第一章 单字音表 8
声母表 8
韵母表 9
声韵拼合表 10
表1 东钟一 12
表2 东钟二 14
表3 江阳一 18
表4 江阳二 20
表5 江阳三 24
表6 支思 26
表7 齐微一 30
表8 齐微二 36
表9 齐微三 42
表10 鱼模一 44
表11 鱼模二 48
表12 皆来一 52
表13 皆来二 56
表14 皆来三 58
表15 真文一 60
表16 真文二 62
表17 真文三 66
表18 真文四 68
表19 寒山一 72
表20 寒山二 74
表21 寒山三 76
表22 桓欢 78
表23 先天一 82
表24 先天二 86
表25 萧豪一 88
表26 萧豪二 92
表27 萧豪三 96
表28 歌戈一 100
表29 歌戈二 102
表30 歌戈三 104
表31 家麻一 108
表32 家麻二 110
表33 家麻三 112
表34 车遮一 114
表35 车遮二 118
表36 庚青一 122
表37 庚青二 124
表38 庚青三 128
表39 庚青四 130
表40 尤侯一 132
表41 尤侯二 136
表42 侵寻一 140
表43 侵寻二 142
表44 监咸一 144
表45 监咸二 148
表46 廉纤 150
单字音表注释 154
第二章 《正语作词起例》分析 157
第一节 关于韵谱收字。又读字 157
第二节 单字的排列及注释 163
第三节 《中原音韵》无入声 165
(一)《中原音韵》无入声 166
(三)“入派三声”的规律 170
(二)四海之内有入声 170
第四节 平分阴阳。《中原音韵》的声调 171
第五节 关于正音与用韵 172
第六节 正音练习 173
第七节 中原之音即大都话 182
注释 186
第三章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与《中原音韵》的关系 192
第一节 关于“收” 192
第二节 关于“阴阳” 194
第三节 字数及其他 199
第四节 《韵编》是《音韵》的厘定本 203
注释 204
第四章 声母韵母的几个问题 205
第一节 关于音类分析方法的讨论 205
(一)“归纳法”与罗常培先生的“第一例” 205
(二)罗常培先生的“第二例” 206
(三)《声类考》对全浊入声字读全清的考订 208
(四)邵荣芬先生的韵母考订法 209
(五)内部分析法 211
第二节 关于声母 212
(一)中古全浊平声读次清,全浊入声读全清 212
(二)t?、t?‘、?与t∫、t∫‘、∫ 213
(三)?与? 215
(四)微母写作半元音? 216
第三节 韵母问题 216
(一)中古二等韵的变化 216
(二)各韵韵母讨论 219
注释 233
《中原音韵》 序跋辑 234
(一)周德清自序 234
(二)中原音韵后序 235
(三)虞集序 236
(五)罗宗信序 237
(四)欧阳玄序 237
(六)琐非复初序 238
(七)杨朝英中州乐府音韵类编识语 238
(八)李祁序 239
(九)书中原音韵后 240
(十)蔡清序 240
(十一)何瑭序 241
(十二)祝允明重刻中原音韵序 241
(十三)杨一潮重订中原音韵序 242
(十四)谢天瑞中原音韵小引 242
(十五)卜二南序 242
(十六)四库全书总目论中原音韵(略) 243
注释 243
《中原音韵》单字索引 246
(二)《暇堂周氏宗谱》 之二 335
《暇堂周氏宗谱》及《中原音韵》版本的部分图片 335
(一)《暇堂周氏宗谱》 之一 335
(三)《暇堂周氏宗谱》 之三 336
(四)《暇堂周氏宗谱》 之四 336
(五)《暇堂周氏宗谱》 之五 337
(六)《暇堂周氏宗谱》 之六 337
(七)杨一潮《重订中原音韵序》 338
(八)武林谢氏刻本 338
关于中原音韵的通信 339
王均先生的信(1979年12月16日) 339
邢公畹先生的信(1979年12月27日) 342
王力先生的信(1980年2月18日) 347
张清常先生的信(1981年2月15日) 348
张清常先生的信(1981年2 月25日) 350
鲁国尧同志的信(1981年8月17日)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