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水美及其具有的旅游资源的价值 1
第一节 山水美的构成和变化 1
第二节 山水美的双重价值 7
一、在日常生活中观赏的价值 7
二、具有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 8
第三节 旅游于山水之间的基本条件 11
一、“行”:旅即“行”,游为止;旅中有止,游中有“行” 11
二、“游”:闲情逸致之态,称心如意之状 13
三、“望”:“目游”与“身游”、“神游”的关系 15
四、“居”:游中“居”的标志,促使陌生感和亲切感的结合 17
第四节 历史的山水与现实的游人交织的审美氛围 19
第二章 我国山水诗画与具有审美意义的旅游之风的历史考察 21
第一节 魏晋以前,旅游动机目的庞杂多样,山水未能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1
第二节 “魏晋山水诗画旅游说” 23
一、开发山林,建立别墅,提供了接触自然山水的新天地 24
二、把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促使山水诗画及其理论的发展 25
三、山水旅游美学理论的更新和突破 27
第三节 “行万里路”、“师造化”传统贯穿了山水诗画、游记,乃至地理著作 31
第三章 旅游中如何欣赏山水美 36
第一节 旅游中欣赏山水美与欣赏艺术美之异同 36
一、审美器官视觉、听觉的一致性 36
二、旅游中欣赏山水美的“全身心”,为一般欣赏艺术美时难于达到的境界 39
三、旅游中欣赏主体(人)是活动的、运动的,而欣赏艺术一般处于静观状态 43
四、旅游中欣赏山水美有可逆性、选择性,而欣赏艺术一般不可逆,注重整体美 45
五、山水景物同神话传说、历史掌故结合,就要用欣赏艺术美的办法去对待山水美 46
第二节 旅游中欣赏山水美与欣赏社会美之异同 48
一、旅游中欣赏山水美偏于形式,而社会美的欣赏则偏于内容 48
二、社会美的欣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近,往往受制于伦理道德的规范,而旅游中欣赏山水美,可作纯粹的精神享受 49
三、欣赏社会美,可激发入世思想,而旅游中欣赏山水美,在历史上曾为“乱世的逃避”和“盛世的补偿” 51
四、山水景物中的人文因素,沟通了旅游中欣赏山水美和欣赏社会美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 53
第四章 在旅游中形成的中国山水景物观的特色 55
第一节 中国传统山水景物观的哲学基础 55
一、儒家强调山水景物的人情化和亲切感 55
二、道家提出山水景物的单一化和超脱感 57
三、佛禅揭示山水景物的赏心性和空灵感 58
第二节 中国山水景物在旅游中形成的审美观念举隅 60
一、山水审美观照,强调审美主体(人)在旅游中的自由展开,与山水溶为一体 60
二、山水审美特征,在于情理交融,以山水比附诗画,成为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63
三、诱发游兴,满足或消除“应激状态”,方得山水之乐 65
四、感性的“游唤”与理性的“游道”相结合,孕育了旅游美学思想的骚动 67
五、魏源提出要在游山乐的基础上,建立“游山学”,成为我国旅游美学的开拓者 70
第三节 山水景物的观赏与中国艺术审美经验的渗透 73
一、在山水景物命名上,往往不就物言物,而是发挥形象的魅力,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73
二、在山水景物的设置上,避免坦荡直露,强调曲折深藏,渐入佳境 75
三、以实表虚,虚实相济,打破山水景物现实的时空阻隔,引起浮想联翩 78
四、“山水如画,水墨为上”的心理“框架”,沟通了山水的真境和画境 79
五、山水胜迹对联的审美功能 81
第四节 山水景物同历代文人结下的亲缘 86
第五章 山水美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90
第一节 山水美在旅游中的地位 90
一、十“景”九山水 90
二、导游的山水精神 92
三、游人心目中的“游山玩水” 94
四、中国园林与山水的微型化、艺术化 96
第二节 山水美在旅游中的作用 99
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99
二、扩大信息,增长见识,活跃思想 102
三、陶冶性情,焕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104
四、中国的山水已具有中国人民的精神,享有独一无二的世界声誉 105
者有关旅游美学研究文章的目录索引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