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系统研究 技术、制度与知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正风,曾国屏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2829308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简介

1.创新的概念 1

1.1 创新概念的提出 1

1.2 对创新概念的狭义理解 6

1.3 对创新概念的广义理解 11

1.4 创新的不同类型 20

1.4.1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 20

1.4.2 渐进创新与激进创新 24

1.4.3 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 27

2.创新与经济增长 30

2.1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32

2.2 知识创新与经济增长 38

2.3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52

3.创新行为的演进(Ⅰ) 60

3.1 实践与创新 60

3.2 经验性创新与实验性创新 70

3.2.1 经验性创新 72

3.2.2 经验性创新向实验性创新的转变 76

3.2.3 两种创新方法绩效的比较 84

4.创新行为的演进(Ⅱ) 88

4.1 制度及其对创新的意义 88

4.1.1 制度、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 89

4.1.2 制度与创新激励 97

4.2 创新组织变迁及其根据 109

4.2.1 创新组织变迁与市场交易内部化 109

4.2.2 创新组织变迁与创新收益内部化 115

5.国家创新系统 122

5.1 创新系统边界的扩张 122

5.1.1 创新组织规模的扩大 123

5.1.2 创新行为的融合与协同 125

5.2 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 134

5.2.1“系统范式”的形成 134

5.2.2“系统范式”的内涵 139

5.3 国家创新系统的定义和结构 145

5.3.1 创新主体的确认及其互动 149

5.3.2 创新主体与创新空间的相互作用 156

6.中国创新系统:1949—1977年 167

6.1 政府指令型创新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 167

6.2 政府指令型创新系统的成功及其代价 181

7.中国创新系统:1978年至今 193

7.1“政府指令”向“政府导引”转型的三个阶段 194

7.1.1 1978一1985年 194

7.1.2 1985—1991年 200

7.1.3 1992年至今 206

7.2 转型过程分析 211

7.2.1 内含质变的渐进转型道路 212

7.2.2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215

7.2.3 局域试点先于整体推进 219

7.2.4 转型中的“理论引导” 223

7.3 转型绩效及其问题 226

7.3.1 国家创新系统转型的绩效 226

7.3.2 国家创新系统转型的问题 235

8. 创新主体的重塑 246

8.1 主体:概念、可能和现实 246

8.1.1 创新主体概念 246

8.1.2 可能主体与现实主体 249

8.1.3 创新主体重塑的问题 254

8.2 政府:职能的转变 257

8.3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 261

8.3.1 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统计表征 262

8.3.2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的体制保证 267

8.3.3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的能力基础 275

9. 创新主体的整合与互动 292

9.1 创新主体互动的国际趋向 293

9.2 中国创新主体的整合与互动 303

10.转型中的创新战略 322

10.1 追赶战略与领先战略 323

10.2 转型中的创新战略 333

10.3 创新战略与知识经济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