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论架构 1
一、概念及其定义 1
二、研究目的 5
三、研究方法 7
四、资料来源及其取向 8
五、本书的几个基本约定 9
六、吸纳力、供应量、真实需求、有效需求和就业偏向 15
七、研究性解释角度 17
第二章 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的总体结构特征 20
一、1996--1998年高等教育社会需求变动的一般趋势 20
二、社会需求的集中与分散趋势 24
三、社会需求由“供方市场”变为“需方市场” 26
四、社会需求向高层次的偏移 31
五、男女就业的结构性偏向 39
第三章 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的层次变化 50
一、社会对人才的规格和层次要求 50
二、释疑:人才的消费有高低之分吗? 52
三、一个困惑的问题:专科人才过剩吗? 62
四、旧话重提:本科人才的长线与短线 71
五、“考研热”:研究生的“热销” 76
六、博士生:理想为家 86
七、博士后:层次还是过渡? 92
八、高学历等于高层次人才吗? 95
第四章 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104
一、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104
二、财经类专业的“热”与“冷” 108
三、法学类人才的“过剩”与“不足” 110
四、文、理科的“长线”与“短线” 116
五、师范专业:一个新“热” 119
六、体艺类:辉煌不再 127
七、农林医:处境剧变 131
八、工科:就业的常青树 135
九、各学科毕业生就业集中程度的比较研究 140
十、供应量:一个重要的因素 142
第五章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性别取向 149
一、对方法论的几点说明 149
二、就业中的“男女有别” 151
三、女性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153
四、女性就业的学历层次差异 158
五、不同专业和学科中女性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168
六、女性的“考研热”析 210
第六章 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15
一、就业中的“名校效应” 215
二、我国高等学校的不同类型及其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217
三、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一般情况 220
第七章 社会主要用人单位--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236
一、企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需求的总体特征 236
二、企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需求的专业与层次特征 238
三、不同企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需求的结构特征 243
四、生产性公司--人才需求的大户 245
五、商贸性公司--超前消费 252
六、厂矿企业--新的人才需求中心 256
七、三资企业--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场所 258
八、乡镇企业--门前冷落 260
九、引人注目的其他类型企业 262
十、各个学科本科毕业生在各种不同企业就业的比较研究 263
第八章 学校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273
一、学校成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理想去处 273
二、普通高等学校是毕业生就业的理想追求 275
三、中小学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需求旺盛 278
四、中专、技校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需求有限 280
五、成人高校对高等学校毕业生需求甚微 281
第九章 思之悠悠:思考与建议 284
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分析 286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新型就业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 290
三、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的调整是改善毕业生就业的根本 294
四、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是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基础 298
五、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与毕业生的必要准备 302
六、未完的话 305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