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理明要 1
一、女科理论与脏象、经络学说 1
目录 1
二、女科病治疗原则 14
三、四物汤加减在女科中的应用 15
四、妇科诊断概要 20
(一)望诊 20
(二)问诊 21
(三)闻诊 23
(四)切诊 24
(一)经早 26
临床证治 26
一、室女经病 26
(二)经迟 27
(三)经期紊乱 28
(四)痛经 29
(五)倒经 30
(六)病理性经闭 31
(七)室女冲血似崩症 34
(八)室女经多 36
(九)室女经少 37
(十)室女血枯症 38
二、少妇经病 39
(一)月经赶前 39
(二)月经错后 40
(三)经期紊乱 40
(四)劳伤冲任 40
(五)经寒后期 41
(六)经水瘀阻病变 41
(七)气郁冲任失调证 42
(八)少妇肥胖痰多充盈血海 43
(九)少妇经闭 43
(十)经闭脉象 44
(十一)经病不孕分型及治疗 45
三、妊娠期和妊娠病 48
(一)妊娠原理 48
(二)验胎 48
(三)胎教 49
(四)妊娠过程 49
(五)妊娠摄生 50
(六)安胎 52
(七)妊娠辨脉 52
(九)妊娠药忌 54
(八)妊娠禁忌 54
(十一)妊娠病变须知 55
(十)妊娠期用药须知 55
(十二)妊娠期常见病及诸癥 56
(十三)脏寒证 56
(十四)妊娠腹痛 57
(十五)妊娠恶阻 58
(十六)孕妇小便不通 59
(十七)妊娠眩晕 59
(十八)胎气不长 60
(二十)孕期转胞 61
(十九)妊娠胃痛 61
(二十一)孕期胎动 62
(二十二)胎漏 62
(二十三)半产 63
(二十四)胎育不长 64
(二十五)过期不产 65
(二十六)妊娠咳嗽 65
(二十七)子烦 65
(二十八)孕期类中风 66
(二十九)孕期风寒 66
(三十)妊娠疟疾 67
(三十一)妊娠痢疾 68
(三十二)子淋 70
(三十三)妊娠血证 71
(三十四)孕期遗尿 71
(三十五)妊娠头痛 72
(三十六)孕妇胁痛 72
(三十七)孕妇腰背疼 72
(三十八)子肿 73
(三十九)妊娠不语 73
(四十二)妊娠乳泣 74
(四十三)堕胎 74
(四十)子悬 74
(四十一)子痫 74
四、分娩不利 77
(一)难产因素 77
(二)预防难产 78
(三)伤胎 78
(四)胞干 79
(五)难产 79
(九)冻产 80
(八)催产 80
(六)胎衣不下 80
(七)正产 80
(十)热产 81
(十一)横产 81
(十二)偏产 81
(十三)坐产 81
(十四)盘肠产 82
(十五)揣摩 82
(十六)临产饮食 82
(十七)交骨不开、阴户不闭、子宫不收 82
(一)新产调护 83
五、产后病 83
(二)产后药忌 84
(三)产后表证 85
(四)产后下痢 85
(五)产后血虚 86
(六)产后诸禁 86
(七)产后病脉 87
(八)产后血晕 87
(九)产后三冲 87
(十二)产后寒热 88
(十)新产后三急 88
(十一)新产后发热 88
(十三)产后中风 89
(十四)新产后咳嗽 89
(十五)产后下痢虚极 89
(十六)褥劳 90
(十七)产后泄泻 91
(十八)产后浮肿 91
(十九)产后衄血 91
(二十)产后乳疾 91
(二十一)生化汤在产后的应用 92
附:验案 93
六、崩漏 95
(一)崩漏原理 95
(二)病因病机 96
(三)崩漏的治疗原则 96
1.气虚崩漏 97
2.心脾两虚崩漏 97
3.肾阳虚衰型崩漏 97
4.气滞血瘀崩漏 97
6.肝气郁结型崩漏 98
5.血热妄行崩漏 98
(四)少妇崩漏 100
1.少妇崩漏 100
2.崩症腹痛 100
3.风入胞门 100
4.少妇淋血 101
5.崩漏脉象 101
七、带下病 102
(一)带下分类 102
1.脾虚带下 103
(三)治疗 103
(二)病因病机 103
2.肾虚带下 104
3.湿热带下 104
4.赤白带下 105
5.黑带 105
6.五色带下 106
7.白淫 106
附:验案 107
八、不孕症 108
(二)不孕症的治疗 109
(一)不孕症的分类 109
九、女科杂病 111
(一)子宫病变 111
(二)阴吹症 111
(三)瘰疬 112
(四)妇女乳痈 112
十、杂证治验随笔 115
(一)自拟朱砂一粒丹对癫痫病的治验 115
(二)人面疮治验 120
(三)狼毒枣中毒症治验 121
(四)手术后遗头痛治验 122
(五)产后风寒入里治验 123
(六)尿毒症治验 124
(七)低烧治验 125
(八)胃柿石症治验 126
(九)子宫湿热淋浊治验 127
(十)脾肾阳虚证治验 127
(十一)杞菊地黄丸加减治疗斑秃症 130
(十二)消渴病治疗经验 132
(十三)老年病的预防治疗 136
(十四)慢性肾炎水肿治疗经验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