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4
1.2.1 研究对象 4
1.2.2 研究意义 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9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
1.4.1 研究方法 12
1.4.2 研究思路 14
2 理论基础 15
2.1 古典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15
2.2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有效竞争” 16
2.3 垄断竞争理论 17
2.4 克拉克——有效竞争理论 18
2.5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 19
2.6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 22
2.7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对立与争论 23
2.8 产业组织理论的继续发展 23
2.8.1 可竞争市场理论 23
2.8.2 策略性行为理论 24
2.8.3 交易费用理论 25
3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7
3.1 资源因素 27
3.2 环境因素 29
3.3 政策因素 31
3.4 需求因素 37
3.5 供给因素 40
3.6 运输能力 42
4 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45
4.1 市场结构理论 45
4.1.1 市场结构分类 45
4.1.2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47
4.2 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49
4.2.1 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49
4.2.2 中外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比较 51
4.3 我国煤炭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54
4.3.1 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54
4.3.2 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 57
4.4 我国煤炭产业的产品差别化分析 59
4.5 我国煤炭产业的规模结构分析 60
4.6 我国煤炭产业总体市场结构的特点 62
4.7 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的思考 63
5 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66
5.1 我国煤炭产业的企业价格行为分析 66
5.1.1 我国煤炭产业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 66
5.1.2 我国煤炭产业的企业价格行为 68
5.2 我国煤炭产业的企业非价格竞争行为分析 69
5.2.1 兼并重组行为 69
5.2.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78
5.2.3 技术创新行为 79
5.3 我国煤炭产业的政府调控行为分析 86
5.3.1 供需调控行为 87
5.3.2 价格调控行为 87
5.3.3 煤炭产业整合 88
5.3.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调控行为 89
5.3.5 未来政府调控的重点 90
5.4 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的思考 90
6 我国煤炭产业的绩效分析 93
6.1 我国煤炭产业的经济绩效分析 93
6.1.1 经济绩效分析 93
6.1.2 我国煤炭产业上市公司的效率分析 96
6.2 我国煤炭产业的安全绩效分析 103
6.2.1 我国煤炭产业安全绩效分析 103
6.2.2 中外煤炭产业安全绩效比较分析 105
6.3 我国煤炭产业的环境绩效分析 107
6.3.1 土地破坏 107
6.3.2 矿井水排放量 108
6.3.3 煤矸石排放量 109
6.3.4 煤层气排放量 110
6.4 我国煤炭产业的总体绩效 112
7 我国煤炭产业的产业组织理论实证研究 114
7.1 我国煤炭产业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114
7.1.1 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114
7.1.2 我国煤炭产业安全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115
7.1.3 我国煤炭产业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分析 117
7.2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实证检验 118
7.2.1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假说 118
7.2.2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实证检验 120
8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的优化 124
8.1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 124
8.2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的途径 126
8.3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优化的措施 127
8.3.1 进一步完善煤炭产业市场体系的建设 127
8.3.2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规范煤炭产业发展 128
8.3.3 进一步完善煤炭产业政策与法规 129
8.3.4 兼并重组,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131
8.3.5 加强大型煤炭企业的自组织能力建设 131
8.3.6 积极提高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32
参考文献 133
后记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