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海根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69147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生物物种资源是生物产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生物物种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和消亡。生物物种资源监测是客观了解生物物种资源现状、科学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本书是我国首次系统、全面介绍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理论、方法和案例的专著,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主要成果。本书分14章,第一章介绍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章介绍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网络设计方法,其他各章分别介绍维管束植物、地衣和苔藓植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蝴蝶、土壤动物、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大型真菌、生境和贸易监测的指标与方法。

第1章 绪论 1

1.1监测计划的制定 2

1.1.1监测计划制定的原则 2

1.1.2监测计划的制定程序 3

1.1.3确定监测目标 5

1.1.4评估现有数据和可获得的财务及人力资源 5

1.1.5确定目标总体和目标区域 6

1.1.6确定监测内容和指标 6

1.1.7确定合适的监测时间和频次 7

1.1.8设计抽样方案 7

1.1.9采用稳健的统计方法 7

1.1.10制定野外操作规范 7

1.1.11建立数据管理系统 9

1.1.12制定质量控制程序 9

1.1.13实施监测计划 9

1.1.14分析和报告监测数据 9

1.1.15评估监测计划 10

1.2监测对象与监测指标的确定 10

1.2.1监测对象的选择 10

1.2.2监测指标 11

1.3抽样设计 12

1.3.1抽样计划的制定 12

1.3.2抽样方法的选择 14

1.3.3空间变异性和可检测率 14

1.3.4样本量和抽样单元的大小、形状及位置 15

1.4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 17

1.4.1数据采集 17

1.4.2数据管理 17

1.4.3数据分析 17

1.5监测计划的组织实施 20

1.6讨论 21

附录1-1瑞士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 22

主要参考文献 25

第2章 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网络抽样框架设计 28

2.1国内外相关监测网络概况 28

2.1.1国外监测网络 28

2.1.2我国相关监测网络 29

2.2生物物种资源监测网络的设计原则 31

2.3基于互补性分析的样本量计算与分配 31

2.3.1数据来源和处理 31

2.3.2研究方法 32

2.3.3结果分析 34

2.3.4结论 45

2.4监测样地的设置 45

2.4.1陆地监测样地的设置 45

2.4.2内陆水域监测样地的设置 47

附录2-1必选自然保护区名录 48

附录2-2抽样点重叠情况统计表 55

主要参考文献 57

第3章 维管植物监测 58

3.1国内外维管植物监测进展 58

3.2维管植物监测的理论基础 60

3.2.1基本概念 60

3.2.2确定取样面积的方法 62

3.2.3确定取样数目的方法 64

3.3维管植物监测样地设计 64

3.3.1建立样地的原则 64

3.3.2取样方法 65

3.3.3样方设置 65

3.4维管植物监测的内容和指标 67

3.4.1样地基本情况 67

3.4.2监测对象的选择 67

3.4.3植物监测指标 68

3.4.4监测时间及频次 69

3.5维管植物监测方法 69

3.5.1样地的建立 69

3.5.2胸径的测量 70

3.5.3树高的测量 70

3.5.4盖度的测量 70

3.5.5乔木个体定位 71

3.5.6相片 71

3.5.7新技术的运用 72

3.6数据管理 72

3.6.1数据收集 72

3.6.2数据处理和分析 73

3.6.3评价 73

3.7小结 74

主要参考文献 76

第4章 地衣和苔藓植物监测 78

4.1地衣和苔藓植物监测对象 79

4.1.1地衣植物 79

4.1.2苔藓植物 80

4.2地衣和苔藓植物监测内容与指标 80

4.2.1监测内容与指标的确定依据 80

4.2.2具体内容与指标 81

4.3地衣和苔藓植物监测方法 81

4.3.1监测准备 82

4.3.2样地设置 83

4.3.3样方设置 84

4.3.4样本采集与标本保存 85

4.3.5种类鉴定 86

4.3.6群落特征描述 86

4.4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88

4.4.1数据填报规范 88

4.4.2数据质量控制 88

附录4-1地衣和苔藓植物野外监测记录表格 89

附录4-2苔藓植物监测案例 91

主要参考文献 96

第5章 哺乳动物监测 100

5.1哺乳动物监测的程序 101

5.2哺乳动物监测对象的选择 102

5.3哺乳动物监测内容和指标 102

5.4哺乳动物监测时间和频次 102

5.5哺乳动物监测样地的选择原则和抽样方法 103

5.5.1样地选择原则 103

5.5.2样地抽样方法 103

5.6总体计数法 104

5.6.1直接计数法 105

5.6.2航空调查法 105

5.7样方法 105

5.8样线法 106

5.9固定宽度样线法 107

5.10标志重捕法 108

5.11指数估计法/间接调查法 109

5.11.1痕迹计数法 110

5.11.2粪堆计数法 110

5.12相机陷阱技术 110

5.13无线电追踪技术 112

5.13.1无线电遥测 112

5.13.2卫星定位追踪 113

5.14非损伤性DNA检测法 113

5.14.1收集实验材料 114

5.14.2实验室分析与数据处理 116

5.14.3非损伤性取样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17

5.14.4非损伤性取样法的应用前景 118

5.15数据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 119

附录5-1哺乳动物野外监测记录表格 120

主要参考文献 124

第6章 鸟类监测 129

6.1鸟类监测项目设计 129

6.1.1鸟类监测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130

6.1.2监测人员 130

6.1.3鸟类监测案例介绍 130

6.2鸟类监测对象的选择 132

6.2.1鸟类生态类群划分 132

6.2.2鸟类监测对象的选择 132

6.2.3部分鸟类监测指示类群 132

6.3鸟类监测指标 133

6.4鸟类监测样地设置 133

6.4.1抽样单元(样本)的数量和大小 134

6.4.2常用抽样方法 134

6.5鸟类监测方法 135

6.5.1常用的鸟类监测方法 136

6.5.2双取样法和双人调查法 138

6.5.3调查时间和强度 138

6.6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139

6.6.1影响监测结果的主要因素 139

6.6.2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指数 139

6.6.3分析软件与模型 140

6.7鸟类监测的机遇和挑战 140

附录6-1陕西省繁殖鸟类监测案例 141

主要参考文献 147

第7章 两栖爬行动物监测 151

7.1国外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 152

7.1.1美国两栖动物监测计划 152

7.1.2英国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 152

7.2两栖爬行动物监测的内容 153

7.2.1监测的目的 153

7.2.2监测的对象 153

7.2.3监测的指标 153

7.2.4监测的地点 154

7.2.5监测的时间和频次 154

7.3两栖爬行动物监测的程序 154

7.3.1资料调研 155

7.3.2制定监测方案 155

7.3.3培训监测人员 155

7.3.4工具、仪器与试剂药品 155

7.4两栖爬行动物监测的方法 156

7.4.1目视遇测法 156

7.4.2样线(带)法 156

7.4.3繁殖区调查法 156

7.4.4鸣叫调查法 157

7.4.5漏斗陷阱法 157

7.4.6围栏陷阱法 157

7.4.7人工隐蔽物法 158

7.4.8标志重捕法 159

7.5两栖爬行动物样本处理方法 160

附录7-1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监测记录表格 161

附录7-2两栖动物监测案例 163

主要参考文献 167

第8章 鱼类监测 169

8.1鱼类监测基本原则 169

8.1.1监测原则 169

8.1.2监测对象和地点 169

8.1.3监测内容 170

8.1.4监测时间与频次 175

8.1.5监测样地的选择 175

8.2鱼类监测程序 175

8.2.1监测准备 175

8.2.2实施监测 177

8.2.3监测后期工作 178

8.3鱼类监测方法 178

8.3.1调查取样方法 178

8.3.2标本采集方法 179

8.3.3标志重捕法 182

8.3.4声纳探测法 185

8.3.5早期资源调查 186

8.3.6水下摄影法 187

8.4样品收集与处理 188

8.4.1种类组成 188

8.4.2生物学特征 188

8.4.3分子生物学样品收集 190

8.4.4鲜活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191

8.5后期处理与分析 193

8.5.1物种鉴定 193

8.5.2生物学特征测定 194

8.5.3种群结构分析 195

8.5.4鱼类早期资源数据处理 195

8.5.5标志重捕数据分析 196

8.5.6渔业资源状况 196

8.6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197

8.6.1质量控制 197

8.6.2安全措施 198

主要参考文献 198

第9章 蝴蝶监测 200

9.1国内外蝴蝶监测现状 200

9.2蝴蝶监测基础知识 202

9.2.1蝴蝶监测的概念 202

9.2.2蝴蝶监测的特点及局限性 202

9.2.3蝴蝶分类 202

9.3蝴蝶监测的内容与指标 204

9.4蝴蝶监测方法 204

9.4.1监测样地的选择 205

9.4.2监测样线的设置及数据采集 205

9.4.3监测方法 206

9.4.4监测结果记录 206

9.4.5监测注意事项 207

9.5样品采集、鉴定及保存 207

9.5.1采样工具 207

9.5.2采样方法 207

9.5.3标本鉴定 208

9.5.4标本保存 208

9.6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分析 208

9.6.1数据库的建立 208

9.6.2数据统计与分析 208

9.7研究展望 209

附录9-1蝴蝶监测案例 209

主要参考文献 214

第10章 土壤动物监测 217

10.1土壤动物监测对象和指标 217

10.1.1监测对象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17

10.1.2形态类群 218

10.1.3功能类群 218

10.1.4地下食物网 219

10.2土壤动物监测准备 219

10.2.1相关资料收集 219

10.2.2监测器具准备 219

10.3土壤动物监测样地和样方设置 220

10.3.1监测样地设置原则 220

10.3.2样地设置方法 220

10.3.3样方设置方法 221

10.4样品采集 222

10.4.1采样 222

10.4.2标本收集 223

10.4.3标本保存和鉴定 223

10.4.4监测时间及频次 223

10.5土壤动物监测指标特征描述 223

10.5.1种群特征指标 224

10.5.2群落特征指标 226

10.6数据分析报告 227

10.6.1数据填报规范 227

10.6.2数据质量控制 228

附录10-1土壤动物监测记录表 228

主要参考文献 230

第11章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 233

11.1引言 233

11.2国内外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的历史和现状 235

11.2.1国外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历史和现状 235

11.2.2我国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的历史和现状 236

11.3我国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的重要性 238

11.4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的对象 239

11.5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指标 247

11.6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时间与频次 249

11.7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准备 249

11.7.1相关资料收集 249

11.7.2监测器具准备 250

11.8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方法 251

11.8.1抽样方法 251

11.8.2样方设置 252

11.8.3样品采集方法 253

11.8.4样品处理与保存 255

11.9监测数据的采集、管理与质量控制 256

11.9.1监测数据的采集 256

11.9.2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257

11.9.3监测数据的管理与质量控制 258

附录11-1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记录表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1

第12章 大型真菌监测 264

12.1大型真菌监测目标和监测对象的选择 266

12.1.1监测目标 266

12.1.2监测原则 266

12.1.3监测程序 266

12.1.4监测对象的选择 266

12.2大型真菌监测内容和指标 267

12.2.1监测内容和指标的确定依据 267

12.2.2大型真菌多样性监测 267

12.2.3特定物种监测 268

12.2.4生态环境因子对大型真菌影响监测 268

12.3大型真菌监测样地设置 268

12.3.1样地设置前的准备工作 268

12.3.2样地设置原则 269

12.3.3样地设置方法 269

12.3.4关于样地设置的说明 270

12.4大型真菌监测样方设置 271

12.4.1子实体显见的地生大型真菌样方抽样 271

12.4.2子实体较小种类的样方取样 271

12.4.3木腐大型真菌抽样 271

12.4.4地下真菌抽样——样线法 272

12.4.5特定物种(指示、重要或濒危物种)子实体抽样 272

12.4.6关于样方设置的说明 273

12.5大型真菌监测时间及频次 273

12.5.1监测时间 273

12.5.2监测频次 274

12.6大型真菌监测方法 274

12.6.1样品采集、制备和保存 274

12.6.2种类鉴定 276

12.6.3生物量监测 278

12.6.4遗传多样性监测 278

12.6.5外生菌根真菌的监测 279

12.6.6环境因子的监测 279

12.7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280

12.7.1数据处理 280

12.7.2监测报告 280

12.8质量控制 281

附录12-1大型真菌监测术语和记录表 281

主要参考文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