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 3
新民主主义论(节录) 毛泽东 3
抗战前期的文艺运动 5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 5
抗战胜利而斗争 毛泽东 5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1
成立大会(社论) 新华日报 11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15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 18
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 22
关于抗战文艺活动 以群 24
《抗战文艺》发刊词 32
抗战以来文艺的展望 郭沫若等 34
新的现实与文学上的新的任务 周扬 40
抗战与文化问题 郭沫若 52
论加强批评工作 茅盾 56
八月的感想 茅盾 61
暴露与讽刺 茅盾 70
我们的态度 周扬 71
抗战文艺的动向 艾思奇 79
从民族解放运动中来看新文学的发展 周 扬 94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概况 组织部 108
抗战文艺运动鸟瞰 罗荪 114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134
关于敌后文艺工作的意见 荒煤等 140
抗战三年来的创作活动 罗荪 161
抗战期间中国文艺运动的发展 茅盾 178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老舍 187
我要说的活 周恩来 192
回顾一九四一年展望一九四二年 198
晋察冀边区文艺 沙可夫 198
论文艺动员的成果缺点及其任务 欧阳凡海 204
中国战时的文学与艺术 郭沫若 218
五年来的文艺理论 欧阳凡海 225
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 郭沫若 231
八方风雨(节录) 老舍 235
对文学“与抗战无关”论的斗争 242
编者的话 梁实秋 242
“与抗战无关” 罗荪 244
“与抗战无关” 梁实秋 246
谈“抗战八股” 宋之的 248
再论“与抗战无关” 罗荪 250
一般或特殊 沈从文 253
展开文艺领域中 258
反个人主义斗争(节录) 巴人 258
论“无关”抗战的题材 张天翼 261
关于“文艺政策” 梁实秋 271
文学之贫困 施蛰存 277
文学运动的重造 沈从文 282
读书随笔 白尘 292
关于“文艺政策”与 296
“文艺武器论” 吴往(欧阳凡海) 296
文学底商业性和政治性 杨华(叶以群) 299
文学与真实 杨华 304
新文艺的使命 郭沫若 308
对“战国策”派的斗争 317
本刊启事(代发刊词) 317
德国民族的性格和思想 陈铨 318
寄语中国艺术人 独及(林同济) 326
“战国”派的法西斯主义实质 汉夫 333
读《野玫瑰》 颜翰彤(刘念渠) 342
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 欧阳凡海 347
民族文学运动(节录) 陈铨 359
什么是“民族文学运动”? 戈茅(徐光霄) 364
“战国”派文艺的改装 洪钟 369
的地位(节录) 毛泽东 382
民族形式问题讨论 382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 382
谈通俗文艺 老舍 385
大众化与利用旧形式 茅盾 389
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 艾思奇 391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巴人 401
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 何其芳 406
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 周扬 413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 向林冰(赵纪彬) 425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 429
所谓“民间形式”吗? 葛一虹 429
“民族形式”商兑 郭沫若 437
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 452
民族形式座谈笔记 469
新文艺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上 479
潘梓年同志的发言 479
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 茅盾 489
对于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一理解 胡 风 499
对于民间文艺的一理解 胡风 508
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和 51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51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 518
马列主义和文艺创作 欧阳山 547
文学与生活漫谈 周扬 550
努力开展文艺运动(社论) 解放日报 562
漫谈批评 罗烽 565
文艺活动在延安 叶澜 569
我们需要杂文 丁玲 573
三八节有感 丁玲 575
了解作家,尊重作家 艾青 580
还是杂文的时代 罗烽 584
野百合花 实味 586
政治家·艺术家 实味 594
论同志之“爱”与“耐” 萧军 598
对于当前文艺诸问题底我见 萧军 603
我对于目前文艺上几个问题的意见 艾青 608
王实味的文艺观与我们的文艺观 周扬 620
艺术教育的改造问题 周扬 646
朱总司令在延安文艺界座谈会上 何其芳 664
东北文艺协会关于萧军及其 668
《文化报》所犯错误的结论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