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植物界 2
1.1.1植物的基本特征 2
1.1.1.1营养方式 2
1.1.1.2生长(或器官发生)方式 2
1.1.1.3细胞壁 2
1.1.2植物的类群和分布 2
1绪论 2
1.1.3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3
1.1.4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5
1.1.4.1对地球和生物界发展的作用 5
1.1.4.2有机物的合成和能量的贮存 6
1.1.4.3非绿色植物的分解作用 6
1.1.4.4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7
1.1.5植物与现代人类的关系 9
1.1.5.2绿色消毒-监测器 10
1.1.5.1绿色空调器 10
1.1.5.3绿色吸尘器 11
1.1.5.4绿色消音器 11
1.2植物学 12
1.2.1植物学的分科 12
1.2.1.1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1.2.1.2分科 12
1.2.2植物形态解剖学 14
1.2.2.1研究范围 14
1.2.2.2对学习者的要求 15
1.2.3学习方法 15
1.2.3.1大学生的自学 15
1.2.3.2怎么学? 16
1.2.4未来的生物学 17
2.1.1.1发明 19
2.1.1显微镜 19
2植物细胞 19
2.1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
2.1.1.2光镜的分辨能力 20
2.1.1.3电子显微镜 20
2.1.2细胞的发现 21
2.1.3细胞学说 21
2.1.4细胞发现的历史意义 22
2.1.5细胞的形态 22
2.1.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3
2.1.6.1显微观察的结果 23
2.1.6.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24
2.2.2有机物 26
2.2.2.2脂类 26
2.2.2.1糖类 26
2.2.1水 26
2.2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26
2.2.2.3蛋白质 27
2.2.2.4核酸 27
2.2.3无机物 28
2.3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28
2.4细胞质 29
2.4.1基本细胞质 29
2.4.2质膜 30
2.5细胞器 32
2.5.1细胞核 32
2.5.1.1结构 32
2.5.1.1.1核膜 33
2.5.1.1.2核仁 34
2.5.1.1.4核液 35
2.5.1.1.3染色质和染色体 35
2.5.1.2功能 36
2.5.1.2.1蛋白质合成 36
2.5.1.2.2形态发生 37
2.5.1.2.3细胞壁的形成 38
2.5.2质体 38
2.5.2.1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9
2.5.2.2叶绿体的结构 40
2.5.2.3起源 41
2.5.3线粒体 42
2.5.4高尔基体 44
2.5.5核糖体 46
2.5.6内质网 46
2.5.7微丝和微管 47
2.5.9液泡 49
2.5.8过氧物酶体 49
2.5.10溶酶体 51
2.6细胞壁 52
2.6.1结构 52
2.6.1.1胞间层 52
2.6.1.2初生壁 53
2.6.1.3次生壁 53
2.6.2壁的分子组成 54
2.6.3生长 56
2.6.4纹孔和胞间连丝 56
2.6.4.1纹孔 56
2.6.4.2胞间连丝 60
2.7后含物 61
2.7.1淀粉 61
2.7.2蛋白质 63
2.7.3脂肪和油 65
2.7.5单宁 66
2.7.4结晶体 66
2.8植物细胞的增殖 67
2.8.1细胞分裂的意义 67
2.8.2细胞分裂的原因 67
2.8.3细胞周期 68
2.8.3.1概念 68
2.8.3.2分期和各期特点 69
2.8.4有丝分裂 71
2.8.4.1前期 71
2.8.4.1.1染色体的出现 71
2.8.4.1.2纺缍丝和纺缍体 74
2.8.4.1.3核仁和核膜的解体 74
2.8.4.2中期 74
2.8.4.3后期 76
2.8.4.4.2胞质分裂 77
2.8.4.4末期 77
2.8.4.4.1新核的形成 77
2.8.5无丝分裂 80
2.8.6减数分裂 80
2.8.7细胞分裂的方向 81
2.9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82
3植物组织 85
3.1概念 85
3.1.1植物组织的形成 85
3.1.2植物组织的类型 86
3.2分生组织 87
3.2.1特征 87
3.2.2类型 87
3.4.1.1表皮细胞 89
3.4.1表皮层 89
3.4保护组织 89
3.3半永久组织——基本组织 89
3.4.1.2表皮毛 91
3.4.1.3气孔 92
3.4.2木栓层 93
3.5机械组织 94
3.5.1厚角组织 95
3.5.2厚壁组织 96
3.5.3机械效率 98
3.6输导组织 99
3.6.1管胞和导管 99
3.6.2筛胞和筛管 103
3.7分泌组织 107
3.7.1外分泌结构 108
3.7.2内分泌结构 111
3.8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114
3.9小结 116
4根 117
4.1根的发育 117
4.1.1根的起源 117
4.1.2根的个体发育 120
4.2根系的分布 121
4.2.1分布类型 121
4.2.2影响根系发展的环境因素 122
4.2.2.1土壤水分 122
4.2.2.2土壤肥度 122
4.2.2.3土壤透气性 122
4.2.2.4土壤微生物与根的分泌物 123
4.2.2.5土壤致密度 124
4.3.1地下器官与地上器官的相关性 125
4.3根系发育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126
4.3.2深耕、密植和施肥 126
4.3.3间作 126
4.3.4牧草混播组合的配置 127
4.3.5防沙固堤植物的选择 128
4.3.6绿肥和草皮植物的选择 128
4.3.7植树造林 130
4.4根尖 131
4.4.1根冠 132
4.4.2分生区 133
4.4.2.1顶端分生组织 133
4.4.2.2组织原学说 136
4.4.2.3静止中心 139
4.4.4成熟区 141
4.4.3伸长区 141
4.5根的结构 142
4.5.1初生结构 142
4.5.1.1表皮层 142
4.5.1.1.1根毛 142
4.5.1.1.2栓化表皮 143
4.5.1.1.3根被 143
4.5.1.2皮层 143
4.5.1.2.1外皮层 144
4.5.1.2.2内皮层 145
4.5.1.3中柱 148
4.5.1.3.1辐射维管束 148
4.5.1.3.2基本组织 150
4.5.2次生结构 151
4.5.2.1形成层 152
4.5.2.1.1发生 152
4.5.2.1.2形成层圆环和形成层带 153
4.5.2.1.3形成层原始细胞 154
4.5.2.1.4形成层细胞的分裂 154
4.5.2.2次生维管组织 155
4.5.2.2.1次生韧皮部 155
4.5.2.2.2次生木质部 156
4.5.2.3次生射线 156
4.5.2.4次生中柱的形态 157
4.5.2.5木栓形成层 158
4.5.2.5.1发生 158
4.5.2.5.2周皮 159
4.6根的生长与分化 160
4.6.1向地性生长 160
4.6.2根毛的发育 163
4.6.3.1原形成层 166
4.6.3中柱的纵向分化 166
4.6.3.2初生维管组织 167
4.6.4侧根的发育 169
4.6.4.1根的分枝 169
4.6.4.2侧根的发生 169
4.6.4.3侧根发生的位置 172
4.6.4.4主、侧根的维管连接 172
4.6.4.5影响侧根发育的环境因素 173
4.6.4.6落根 173
4.6.5不定根的发育 174
4.6.5.1发生部位 174
4.6.5.2内起源的不定根 174
4.6.5.3外起源的不定根 175
4.7有关根系机能的几个问题 175
4.7.1初生根和次生根的作用 175
4.7.2根系的机能分化 177
4.7.3根的有机合成 178
4.7.4不定根在抗倒伏中的作用 180
4.7.5根出芽 181
4.8小结 186
5苗 187
5.1苗的概念 187
5.1.1苗的形态学特征 187
5.1.2年苗和实生苗 188
5.2芽 189
5.2.1概念 189
5.2.2类型 190
5.2.3形成 192
5.2.3.1苗生长的周期性 192
5.2.3.2芽原基形成的规律 193
5.2.3.3芽分化的规律 194
5.3苗的分枝 195
5.3.1生物学意义 195
5.3.2类型 196
5.3.2.1二叉分枝 196
5.3.2.2单轴分枝 196
5.3.2.3合轴分枝 196
5.3.2.4假二叉分枝 198
5.3.3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198
5.3.4分枝的控制 199
5.3.4.1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 200
5.3.4.2果树修剪 200
5.3.4.3分蘖的控制 200
5.4苗的演化 202
5.4.1年龄 202
5.4.2大小 203
5.4.3性质和类型 204
5.4.4演化 205
6茎 207
6.1茎尖 207
6.1.1茎尖的分化 208
6.1.1.1组织原学说 208
6.1.1.2原套-原体学说 208
6.1.1.3分区学说 211
6.1.2侧生器官的起源 212
6.1.2.1叶的起源 212
6.1.2.2芽的起源 213
6.2茎的生长 214
6.2.1顶端生长 214
6.2.2间生生长 216
6.2.3直线生长 217
6.3.1初生结构 219
6.2.4回旋转头运动 219
6.3茎的结构 219
6.3.1.1表皮 220
6.3.1.2皮层 220
6.3.1.2.2淀粉鞘 223
6.3.1.3中柱 225
6.3.1.3.1维管柱 225
6.3.1.3.2初生维管束 225
6.3.1.2.1内皮层 228
6.3.1.3.3初生射线 228
6.3.1.3.4髓 228
6.3.1.3.5环髓带 229
6.3.2次生结构 230
6.3.2.1形成层 231
6.3.2.2.1次生韧皮部 233
6.3.2.2次生维管组织 233
6.3.2.2.2次生木质部 235
6.3.2.3木材 238
6.3.2.3.1春材和秋材 238
6.3.2.3.2年轮 239
6.3.2.3.3心材和边材 241
6.3.2.3.4木材结构 244
6.3.2.3.4.1裸子植物 244
6.3.2.3.4.2被子植物 246
6.3.2.4次生射线 247
6.3.2.5树皮 247
6.3.2.5.1表层周皮 247
6.3.2.5.2内周皮和树皮 249
6.3.2.5.3树皮的特征 250
6.3.2.5.3.1内木栓形成层的形成 250
6.3.2.5.3.2树皮的表征和脱落 251
6.3.2.5.4皮孔 252
6.4植物营养器官的维管组织联系 253
6.4.1茎和叶之间 254
6.4.2茎和根之间 255
6.4.3单子叶植物茎叶之间 257
6.4.3.1玉米 257
6.4.3.2小麦 258
6.5有关茎机能的几个问题 261
6.5.1扦插生根 261
6.5.1.1扦插生根的解剖学 261
6.5.1.2插条的选择 265
6.5.2嫁接的愈合 269
6.5.3茎杆倒伏 272
7.1.1系统发育 276
7.1叶的形态发生 276
7叶 276
7.1.1.1小型叶 277
7.1.1.2大型叶 278
7.1.1.3系统发育上的起源 278
7.1.2个体发育 280
7.1.2.1形态发生 280
7.1.2.2叶片的发育 282
7.1.2.3叶子的生长 283
7.1.2.3.1芽内生长 283
7.1.2.3.2芽外生长 284
7.2年苗范围内叶分化的规律 288
7.2.1叶序 288
7.2.2年苗上叶的分化 290
7.2.3年苗上中生叶的分化 292
7.2.3.1异型叶性 292
7.2.3.2各向异性叶 295
7.3叶的演化 298
7.3.1叶的生活期 298
7.3.2单叶-复叶 299
7.3.3脉序 300
7.3.4节部解剖 304
7.4叶的结构 306
7.4.1叶柄 306
7.4.2叶片 310
7.4.2.1双子叶植物 310
7.5.3.5选择有芒品种 315
7.4.2.2单子叶植物 316
7.4.2.3裸子植物 320
7.4.3 C3和C4植物叶的生理解剖 322
7.5有关叶机能的几个问题 327
7.5.1叶对光能的利用 327
7.5.2.1.1叶子的反射 328
7.5.2叶子的光学特性 328
7.5.2.1叶子的能量平衡 328
7.5.2.1.2叶子的透射 329
7.5.2.1.3叶子的吸收 329
7.5.2.2叶的向光性 329
7.5.2.3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331
7.5.2.4光合作用 334
7.5.3作物栽培与光能利用 336
7.5.3.1合理密植 337
7.5.3.2间作和套种 338
7.5.3.3播种行向 341
7.5.3.4保护功能叶 343
7.5.3.6甘薯翻蔓 345
7.5.3.6.1茎叶的生长 345
7.5.3.6.2光合效率 347
7.5.3.6.3养料的运输与分配 348
7.5.3.6.4不定根的功与过 349
7.6小结 350
8花 353
8.1植物的繁殖 353
8.1.1概念 353
8.1.2类型 354
8.1.3繁殖与进化 355
8.2花 356
8.2.1概念 356
8.2.2花的组成 356
8.2.2.1花柄和花托 357
8.2.2.2花被 357
8.2.2.4.1心皮 358
8.2.2.3雄蕊群 358
8.2.2.4雌蕊群 358
8.2.2.4.2胎座 360
8.2.2.4.3胚珠 360
8.2.2.4.4子房在花部中的位置 362
8.2.3花序 363
8.2.3.1生物学意义 363
8.2.3.2类型 364
8.2.3.2.1无限花序 364
8.2.3.2.2有限花序 366
8.2.3.3演化 368
8.2.4禾本科植物的花 370
8.3花的发育 372
8.3.1生殖茎端 372
8.3.1.1形态特征 372
8.3.1.2分生组织套区 373
8.3.1.3细胞生理特性 376
8.3.2个体发育 376
8.3.2.1桂竹香 376
8.3.2.2苹果 377
8.3.2.3小麦 378
8.3.2.4玉米 380
8.4花药 382
8.4.1花药的发育 382
8.4.2花粉囊的发育 382
8.4.2.1孢原细胞 382
8.4.2.2囊壁的发育和组成 383
8.4.2.2.1药室内壁 383
8.4.2.3.1小孢子-母细胞 385
8.4.2.3小孢子发生 385
8.4.2.2.3绒毡层 385
8.4.2.2.2中层 385
8.4.2.3.2减数分裂 386
8.4.2.3.3小孢子 388
8.4.3花粉形态 389
8.4.3.1萌发孔 389
8.4.3.2 NPC体制 390
8.4.3.3形状和大小 391
8.4.3.4外壁雕纹 392
8.4.4雄性不育 392
8.5胚珠 393
8.5.1胚珠的发育 393
8.5.2大孢子囊 394
8.5.2.1孢原细胞 394
8.5.2.2.2起作用大孢子 395
8.5.2.2大孢子发生 395
8.5.2.2.1减数分裂 395
8.5.2.3胚囊的发育 396
8.5.2.3.1类型 396
8.5.2.3.2结构组成 397
8.5.2.3.3胚囊的营养 398
8.6有性繁殖 399
8.6.1开花 399
8.6.2传粉 400
8.6.2.1雄配子体发育 400
8.6.2.2花粉粒的状态 401
8.6.2.3传粉方式 402
8.6.2.4人工授粉 403
8.6.3.1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 404
8.6.3.2花粉管的生长 404
8.6.3受精 404
8.6.3.3双受精作用 406
8.6.3.4花粉数量对受精的影响 407
9种子和果实 409
9.1种子 409
9.1.1胚的发育 409
9.1.1.1荠菜 409
9.1.1.2小麦 412
9.1.2胚乳的发育 414
9.1.2.1类型 414
9.1.2.2养料的积累 417
9.1.2.3胚乳的命运 418
9.1.2.4外胚乳 419
9.1.3.1番茄 420
9.1.3种皮 420
9.1.3.2蚕豆 421
9.1.3.3小麦 422
9.2果实 424
9.2.1概念 424
9.2.2果皮 425
9.2.2.1结构组成 425
9.2.2.2发育 425
9.2.3影响果实发育的因素 426
9.2.3.1单性结实 426
9.2.3.2无籽果实的诱导 426
9.2.3.3果实发育与激素的关系 427
9.2.3.4落果 430
9.2.3.5其它 430
9.2.4.1分类依据 431
9.2.4.2检索 431
9.2.4类型 431
9.2.4.3举例 433
9.2.5果实的解剖 437
9.2.5.1真果 437
9.2.5.1.1肉果 437
9.2.5.1.2干果 438
9.2.5.2假果 440
9.3果实和种子的贮藏 443
9.3.1肉质果蔬 443
9.3.2干果和种子 444
9.4种子萌发 446
9.4.1萌发过程 446
9.4.1.1吸水膨胀 446
9.4.1.2生理代谢活动 447
9.4.2.1水分 449
9.4.2萌发条件 449
9.4.1.3发芽和出苗 449
9.4.2.2温度 450
9.4.2.3氧气 451
9.5幼苗 452
9.5.1类型 452
9.5.2特征 454
10植物的个体发育 456
10.1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56
10.2植物的生活史 458
10.2.1生活史 458
10.2.2世代交替 458
10.2.2.1被子植物 458
10.2.2.2特点 460
10.2.2.3类型 460
主要参考资料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