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 2
缩写符号 2
目录 2
公式 3
图目 5
表目 7
引言 10
第一章 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 17
1.1 “运动成绩”及“运动成绩结构”的含义 17
1.2 运动成绩的一般结构 18
1.2.1.运动成绩的分类 18
1.2.2.不同项群运动成绩结构的特性及共性 18
1.2.2.1.可测量类运动成绩的结构特点 18
1.2.2.3.评分类运动成绩的结构特点 21
1.2.2.2.制胜类运动成绩的结构特点 21
1.2.2.4.命中类运动成绩的结构特点 22
1.2.2.5.各类项目运动成绩的一般结构 23
1.3.运动成绩决定因素分析的方法论基础(略) 24
1.4.周期耐力项目运动成绩的结构特点 24
1.4.1.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基本特点 27
1.4.1.1.生理学特征 27
1.4.1.2.形态学特征 28
1.4.1.3.动作技术特征 32
1.4.1.4.比赛战术特征 34
1.4.1.5.心理学特征 34
1.4.1.6.运动素质特征 34
1.4.2.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 35
1.4.2.2.相对速度(短翼项速度) 37
1.4.2.3.相对耐力(长翼项速度) 37
1.4.2.1.最大速度(绝对速度) 37
1.4.2.4.基础耐力(一般耐力) 38
1.4.2.5.专项耐力 38
1.4.3.周期性耐力项目的主项和翼项 39
1.4.3.1.概念的确定 39
1.4.3.2.主项与翼项成绩的关系 45
1.5.小结 45
第二章 耐力跑类项目多种竞速能力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47
2.1.有关文献的评析 47
2.1.1.关于截距公式 47
2.1.2.关于斜率公式 49
2.1.3.关于其它数学公式 55
2.2.建立耐力跑类项目多种竞速能力结构数学模型的工作程序 63
2.2.1.研究材料的选取与收集 63
2.2.3.BK100/800及BK100/1500的统计计算 64
2.2.2.主要标准翼项系数的统计 64
2.2.4.标准翼项系数线的推导 65
2.2.5.任意翼项BK值的计算 65
2.2.6.任意翼项标准翼项成绩(BTD)值的计算 66
2.3.各单项多种竞速能力结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67
2.3.1.男子800米标准翼项系数的计算 67
2.3.2.男子1500米标准翼项系数的计算 71
2.3.3.男子5000米标准翼项系数的计算 76
2.3.4.各项标准翼项系数线的推导 76
2.3.5.各项标准翼项成绩(BTD)的推算 76
2.4.多种竞速能力结构数学模型的检验 90
2.4.1.各组翼项系数序列的差分分析 90
2.4.2.不同项目翼项系数间的横向比较 90
2.4.3.男女中跑运动员翼项系数的比较 92
2.4.4.优秀运动员多种竞速能力结构的数学模型对不同水平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应用价值 93
2.5.小结 95
3.1.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96
第三章 耐力跑类项目多种竞速能力结构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及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96
3.1.1.K分析法 97
3.1.1.1.不同运动员竞速能力特点的K分析 97
3.1.1.2.运动员多种竞速能力结构的总体 99
分析 99
3.1.1.3.运动员竞速能力在多年训练过程中动态变化的 100
趋向分析 101
3.1.2.TD分析法 102
3.1.3.相应分度座标分析法 104
3.1.4.专项耐力系数 106
3.2.翼项最高强度的确定 108
3.3.运动成绩予测 112
3.3.1.单向予测和双向予测 113
3.3.2.定向予测和定量予测 115
3.3.3.“主翼予测”和“翼翼予测” 117
3.5.小结 118
3.4.中长跑翼项系数应用手册 118
第四章 耐力跑类多种竞速能力结构的数学模型对其它周期性耐力项目的示范意义 119
4.1.游泳 119
4.2.速度滑冰 120
4.3.赛艇与皮划艇 123
4.4.长距离滑雪 127
4.5.竞走与自行车 127
4.6.小结 128
结论 128
附录:《中长跑翼项系数》应用手册 130
主要参考文献 169
1975年我国优秀女子1500米运动员训练述评 182
1975年女子1500米发展的几个特点 182
年度训练结构分析 187
周训练结构分析 195
一、影响少年中跑训练分期的主要因素 203
少年中跑全年训练的分期问题 203
二、训练实验结果分析 205
三、少年中跑及(或三)周期安排的优点 211
男子二、三级中跑运动员 218
全年专项训练强度的安排 218
一、前言 218
二、研究方法及取材 220
三、材料分析 221
(一)严格制订并执行跑的强度计划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21
1、严格制订跑的强度计划的必要性 221
2、严格执行跑的强度计划的可能性 222
(二)年度专项指标是制订训练强度计划最直接的依据 226
1、制订强度计划依据的调查分析 226
2、各因素与专项指标的关系 227
1、终点强度与比赛强度的关系 231
(三)终点强度的制订 231
2、终点强度差等于零的专项训练负荷结构 235
3、中跑运动员多种跑的节奏及其终点强度表的制订 239
(四)达到终点强度的途径——每月强度安排 242
1、月强度安排的不同型式 243
2、S型安排的准备性训练实验及其结果 245
3、J—n型与I—平型安排的训练实验及其结果 248
四、结论 262
五、结束语 263
六、主要参考文献 264
不是小腿后撩而是大腿前摆迟缓 266
一、问题的提出 266
二、研究方法 266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267
四、结论 271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