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总序第一编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电器工业 3
第一节 中国电器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3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二、 电能的引入和电力事业的发展 4
三、 电工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7
四、 中国电器工业人才的培养 9
五、 小结 14
第二节 中国电器工业的萌芽 15
一、 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开办的电器工厂 16
二、 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电器工厂 17
三、 民族资本电器制造业 19
四、 小结 28
第二节 八年抗战艰苦奋斗(1937~1945年) 30
一、 民族资本电器制造业的奋斗 30
二、 中央电工器材厂等的兴建 32
三、 制造发电设备的尝试 36
四、 小结 39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四年的电器工业(1946~1949年) 40
民族资本电器制造业力图重振 40
二、 中央电工器材厂等的重新安排 42
三、 小结 45
第五 节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电器制造业 45
一、 延安通信材料厂 47
二、 华东军区电器总厂 47
三、 东北解放区的电器制造业 49
第六节 小结 52
第二章 中华人民和共国建立后电器工业的发展 56
第一节 经济恢复时期的电器工业(1949~1952年) 56
一、 在薄弱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 56
二、 第一次全国电机制造会议 59
三、 抗美援朝中的工厂北迁和军用品生产 60
四、 工厂建设和产品开发的起步 61
五、 大规模建设前的全面准备 66
六、 小结 69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电器工业(1953~1957年) 70
一、 一机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的成立 71
二、 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72
三、 作业计划、联合设计和技术管理 75
四、 北京电器院和首批电工研究所的组建 81
五、 生产秩序初建阶段的产品质量 84
六、 反右派斗争 85
七、 小结 86
第三节“大跃进”时期的电器工业(1958~1960年) 87
一、 超高指标 87
二、 猛促生产能力 88
三、 一批新厂崛起 90
四、 科研活跃、基地增建 91
五、 管理混乱、质量下降 94
六、 若干技术决策 97
七、 产量剧增 98
八、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100
九、 小结 103
第四节 调整时期的电器工业 (1961~1965年) 105
一、 产量骤减 106
二、 继续加强科研 109
三、 三线建设 114
四、 为国防现代化作贡献 118
五、 整顿产品质量 120
六、 节约棉麻丝绸、发展日用和家用电器 123
七、 继续探索管理体制改革 125
八、 小结 125
第五节 十年动乱中的电器工业(1966~1976年) 126
二、 基本建设 128
一、 动乱中的生产 128
三、 新产品的开发 133
四、 科研设计基地的破坏与建设 136
五、 产品质量下降 137
六、 极“左”思潮与若干正确政策 139
七、 小结 140
第六节 从复苏走向改革开放的电器工业(1977~1986年) 140
、 电器工业新的“转变”和“面向” 142
二、 产量、产品水平同步增长 144
三、 科研工作被注入新活力 154
四、 技术引进 161
五、 扩大出口 175
六、 产品质量逐步好转 176
七、 加强“内涵”式技术改造 182
八、 体制改革的深入探索 184
九、 小结 186
第七节 中国电器工业现况 187
一、 概貌和贡献 187
二、 中国电器工业的构成 191
第八节 基本经验教训 195
第二编第一章 发电和动力设备制造业发展概要 209
第一节 火力发电设备制造业 209
一、 火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209
二、 火电设备升级换代沿革 213
三、 火电设备技术工作的发展 226
四、 小结 234
第二节 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 237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水电设备制造业 237
二、 新中国建立后水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239
三、 新中国建立后水电设备技术的发展 248
四、 小结 258
一、 中国电站自动化专业的形成和发展 260
第三节 电站自动化专业 260
二、 火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63
三、 水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68
四、 小结 272
第四 节内燃机电站设备制造业 272
一、 内燃发电机组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 273
二、 内燃机电站设备制造业科研、技术工作的发展 277
三、 小结 283
第五节 核能与其他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 284
一、 核能发电 285
二、 地热发电 287
三、 风力发电 289
四、 潮汐发电 291
五、 太阳能发电 292
第六节 化学物理电源制造业 295
一、 5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池制造业 295
二、 新中国建立后化学、物理电源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 296
三、 小结 308
第七节 工业动力设备制造业 309
一、 工业锅炉制造业 309
二、 余热锅炉制造业 317
三、 工业汽轮机制造业 320
四、 工业燃气轮机制造业 324
第二章 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概要 329
第一节 变压器类产品制造业 329
一、 变压器行业的发展 329
二、 变压器产品及技术的发展 331
三、 互感器行业及产品的发展 338
四、 调压器行业及产品的发展 339
五、 电抗器的发展 341
六 小结 342
一、 高压电器制造业的发展 343
第二节 高压电器制造业 343
二、 高压电器品种和科技的发展 346
三、 小结 353
第三节 继电器及装置制造业 354
一、 继电器行业的发展 354
二、 继电器及装置品种和技术的发展 356
三、 小结 359
第四节 低压电器制造业 360
一、 低压电器制造业的发展 360
二、 低压电器品种和技术的发展 362
三、 科研和测试工作的发展 371
四、 标准化和情报工作的发展 373
五、 小结 374
第五节 电力电容器制造业 376
一、 电力电容器行业发展 376
二、 电力电容器产品和技术发展 378
三、 小结 381
第三章 用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概要 383
第一节 大型电机制造业 383
一、 发展历程 383
二、 产品品种的发展 386
三、 产品技术的发展 390
四、 小结 394
第二节 中小型电机制造业 395
一、 行业发展历程 395
二、 技术发展 400
三、 小结 406
第三节 小功率电动机制造业 408
一、 发展历程 408
二、 技术发展情况 411
三、 小结 415
一、 防爆电机发展概况 416
第四节 防爆电机电器制造业 416
二、 防爆电器发展概况 422
三、 小结 430
第五节 专用电机电器制造业 431
、 船用电机电器发展概况 431
二、 汽车电机电器发展概况 442
三、 机床电器发展概况 447
第六节 牵引电气设备制造业 452
一、 工矿电机车和电动轮自卸车 452
二、 干线电力机车 459
三、 电传动内燃机车 463
四、 公共电车 466
五、 地铁电动车辆 470
六、 蓄电池工业车辆 474
第七节 工业电炉制造业 476
一、 发展历程 477
二、 主要成就 485
三、 小结 486
第八节 电焊设备制造业 487
一、 行业发展 487
二、 技术发展 489
三、 焊接材料的发展 494
四、 小结 497
第九节 电动工具制造业 498
一、 行业发展 498
二、 技术发展 501
三、 小结 504
第十节 家用电器制造业 505
一、 发展历程 505
二、 主要成就 510
三、 科学技术进步 514
四、 小结 518
第十一节 电光源制造业 520
一、 发展历程 520
二、 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522
三、 照明灯具的发展 525
四、 小结 526
第四章 计测、控制设备制造业及其它新技术专业发展概要 528
第一节 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业 528
一、 发展历程 529
二、 行业现状和发展 540
三、小结 544
第二节 控制微电机制造业 545
一、 发展历程 546
二、 主要成就 553
三、 小结 556
第三节 电气传动自动控制专业 557
一、 行业发展历程 558
二、 技术发展 561
三、 小结 567
第四节 加速器和电子束、离子束设备专业 569
一、 发展历程 569
二、 小结 576
第五节 电工产品环境技术专业 577
一、 发展历程 577
二、 主要成就 585
第六节 超导电技术专业 587
一、 发展历程 588
二、 小结 596
第七节 电力电子技术专业 597
一、 行业发展历程 598
二、 技术发展 602
三 小结 606
一、 行业发展 609
第五章 电工材料与电工工艺装备制造业发展概要 609
第一节 电线电缆制造业 609
二、 技术发展 616
三、 小结 623
第二节 电气绝缘材料制造业 624
一、 行业发展 624
二、 技术发展 630
三、 小结 634
第三节 电工合金制造业 636
一、 行业发展 636
二、 技术发展 642
三、 小结 647
第四节 磁性材料制造业 648
一、 行业发展 648
二、 技术发展 653
三、 小结 658
第五节 电瓷、避雷器和火花塞制造业 659
一、 行业发展 659
二、 技术发展 663
三、 小结 670
第六节 电碳制品制造业 671
一、 行业发展 671
二、 技术发展 673
三、 小结 675
第七节 电工工艺装备制造业 675
一、 电工专用设备 676
二、 电工模具 681
后记 688
附录中国电器工业大事记 691
彩色插图细目 727
英文目录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