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家驹等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20502966X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导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

一、经济学的由来 1

目 录 1

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2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6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6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7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并结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0

一、唯物辩证法 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2

二、抽象法 13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4

四、借鉴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 14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15

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1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17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9

第一章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22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 22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

二、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25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灭亡 26

一、奴隶社会的产生 27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 27

二、奴隶制生产关系 28

三、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28

四、奴隶社会的解体 30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30

一、封建社会的产生 30

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32

三、封建社会的城市经济和城乡关系 33

四、封建社会的解体和灭亡 34

一、商品 36

二、商品经济 36

第一节 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 36

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 36

三、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 38

四、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38

第二节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40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0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2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43

四、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45

第三节 货币是价值最成熟的表现形式 47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47

二、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50

一、商品交换的矛盾 51

第四节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51

二、货币的职能 52

三、货币流通规律 55

四、货币形式及其发展 56

五、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 57

第五节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58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58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9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59

第六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真正科学的学说 61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主要内容 61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61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63

第三章资本的产生及其价值增殖过程 6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63

二、资本在生产和流通相统一的过程中增殖价值 65

三、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 66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8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68

二、总体生产劳动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70

三、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形式 71

四、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72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73

一、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3

二、剩余价值率 74

三、绝对剩余价值 75

四、相对剩余价值 77

五、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79

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发展和资本 80

主义生产关系形成与确立的三个阶段 80

一、资本主义简单协作 80

二、资本主义分工的工场手工业 81

三、机器大工业 82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83

一、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83

二、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及其派生形式 84

三、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相对工资和工资的国民差异 87

基石 89

第六节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 89

第四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9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92

一、生产和再生产 92

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 92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94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95

一、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95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96

三、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98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99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 99

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101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102

四、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0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 106

贫困 106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06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107

三、无产阶级贫困在当代的表现 108

第五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10

一、资本原始积累及其与资本积累的比较 110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 111

第一节 资本循环 114

一、产业资本及其存在的三种形式 114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114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115

三、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116

四、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118

五、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118

第二节 资本周转 120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20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21

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周转周期 122

四、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3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124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125

一、社会总资本运动 125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27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3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34

一、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 134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135

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136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及其形式 139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 139

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139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40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41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42

第二节 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142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45

三、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146

第三节 商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148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148

二、商业利润同为平均利润 149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51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152

第四节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153

一、平均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同时增加的规律 153

二、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154

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 155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职能 157

二、利息与企业利润 157

第五节 生息资本和利息 157

三、利息率 158

四、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58

五、股份资本和股息 160

第六节 资本主义信用 165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65

二、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 165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67

第七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 168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和特点 168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69

四、级差地租与虚假社会价值 170

三、土地价格 170

五、绝对地租及其趋势 174

六、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 175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77

第一节 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177

一、生产集中与生产社会化 177

二、资本的社会化 179

三、垄断的形成 181

第二节 垄断的实质 183

一、垄断的含义和实质 183

二、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184

三、垄断价格及其形成 186

一、帝国主义的含义 188

第三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188

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190

三、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是垄断 192

第四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94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194

二、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6

第五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 199

二、国有垄断资本和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202

三、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205

四、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207

第一节 垄断条件下资本关系的变化 212

一、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及其形式的变化 212

第八章垄断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变化 212

二、资产阶级国家对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影响 216

三、垄断条件下的资本竞争 217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与矛盾 221

一、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 221

二、垄断资本主义积累的内在矛盾 224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新特点 228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230

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阶级结构 230

二、企业劳资关系 234

三、国家对劳资关系的调节与社会福利制度 235

第九章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 240

第一节 生产的国际化 240

一、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 240

二、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 243

三、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46

第二节 资本的国际化 248

一、资本运动的发展和资本国际化的形成 248

二、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及其战后的新特点 249

三、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及其战后的新特点 251

四、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252

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趋向和国家垄断资本 254

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 254

六、资本国际化的作用 259

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261

一、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61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国家与不发达 261

二、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及其实质 263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 265

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68

第十章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 27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271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 271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27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274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274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276

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必然性 278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279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8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282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84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性质决定的根本 286

标志 286

一、经济制度概念的含义 286

二、决定国家社会经济性质的根本原因 287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28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多层次与多种所有制 288

结构 288

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90

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91

四、公有制形式的发展变化 292

五、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295

六、私营资本主义所有制 296

七、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297

第三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299

一、按劳分配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 299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分配形式 301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303

第四节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生产实质 304

一、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 304

二、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经济利益 305

三、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统一 30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及其实现原则 307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309

第一节 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309

一、经济体制 309

二、经济运行机制 311

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 311

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3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13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313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性质和特点 316

第三节 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实现形式 320

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生产的共同要求 320

二、市场机制、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 321

三、计划机制、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 327

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2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331

一、我国原有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 331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332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3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336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 338

第一节 构筑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 338

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338

一、构筑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338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 339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340

一、市场体系的结构 3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 342

二、商品市场 343

三、生产要素市场 345

第三节 市场机制与价格体系 348

一、市场机制及其运行 348

二、供求、价格、竞争和风险 349

三、市场机制的完善 351

四、价格体系及其改革 352

第四节 市场秩序、市场组织和市场管理 354

一、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354

二、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355

四、强化市场管理 356

三、完善市场组织 356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58

第一节 微观经济运行及其主体 358

一、经济运行的两个层次 358

二、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活动的内容 3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 359

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及其分类 359

二、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3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经营原则和经营 361

方式 361

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361

二、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 362

一、经营机制的含义及其构成 3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365

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68

第五节 社会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373

一、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性 373

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内容 374

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 375

第六节 联产承包制下的农户 376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76

二、联产承包制下农户的经营机制 376

三、农户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和社会服务的关系 377

四、“公司加农户” 37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资金 380

一、个别资金和社会资金 380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资金流通与财政信贷 380

二、社会主义资金的形成 381

三、资金的使用和加速资金的周转 3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财政和国家预算 383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作用 383

二、社会主义的国家预算 3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 386

一、社会主义的信贷 386

二、社会主义的银行 389

第四节 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与物资的平衡 391

一、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平衡 391

二、财政、信贷资金与物资平衡的关系 392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394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394

第一节 国民收入及其功能 394

二、国民收入的功能 396

三、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397

四、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97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399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399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01

第三节 积累基金和积累率的确定 403

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403

二、积累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407

三、积累率的合理界限 408

四、积累效果 409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412

第一节 经济增长速度的确定 412

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412

二、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413

三、经济波动 414

第二节 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 416

一、人口 416

二、科学技术和教育 417

三、自然资源 419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 422

一、经济发展战略及其依据 422

二、经济发展目标 423

三、经济发展阶段 424

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 425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的划分 425

二、产业结构的演进 427

三、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429

第五节 地区结构的优化 430

一、地区与经济区 430

二、地区结构优化的意义和原则 431

三、实现地区间经济合理发展的途径 432

第六节 农业现代化 433

一、农业现代化 433

二、农村工业化和乡镇企业 433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34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436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436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 436

二、国际分工 437

三、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 439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 441

一、对外贸易 441

二、国际间的资金流动 444

三、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445

四、国际承包和国际劳务合作 447

第三节 国际收支 448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帐目的基本项目 448

二、国际收支平衡 449

第四节 对外开放 451

一、对外开放战略 451

二、对外开放的层次 454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 457

调控 4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 457

调控的必然性 457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457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 458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性 460

第二节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461

一、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和调节机制 461

二、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任务 462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464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系统 466

第二十章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469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469

一、共产主义社会经历两个阶段的客观必然性 469

二、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4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 472

条件 472

一、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过相当长的生产力和生产 472

关系矛盾运动过程 472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474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