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矛盾 1
第一节 确认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历史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矛盾 10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基本思路小结 22
第二章 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依据 2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两种选择 25
第二节 边际生产力论 26
第三节 劳动价值论 38
第四节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的结合 48
第一篇 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条件和社会性质 53
第三章 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劳动力买卖关系 53
第一节 劳动、劳动力和劳动者的经济学含义 53
第二节 商品化劳动力和劳动力商品 59
第三节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劳动力买卖的社会性质 6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条件和社会性质 67
第一节 典型形态的社会主义不存在劳动力市场 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条件 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性质 83
第二篇 劳动力的市场配置规律 95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般规律研究:马克思的理论 95
第一节 大工业对劳动力配置的技术原则 95
第二节 厂商吸收劳动力的经济原则 106
第三节 不同部门吸收劳动力的均衡原则 117
第四节 三大原则的内在关系 124
第五节 关于工人失业和贫困化的理论 125
第六章 劳动力市场配置规律的作用研究:当代西方经济理论 131
第一节 西方经济理论的整体逻辑特征 131
第二节 发达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利用 137
第三节 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利用 148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配置规律在中国的表现 153
第一节 中国劳动力利用的三大矛盾 153
第二节 中国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一般原则 173
第三节 一般原则的实现条件 180
第三篇 劳动力的地区流动和有效利用 194
第八章 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及有序流动 194
第一节 中国劳动力地区分布的特点 194
第二节 劳动力的国内流动 204
第三节 国内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18
第四节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与利用 222
第九章 劳动力的有效利用:新就业体制的选择 227
第一节 就业体制的三种可能选择 227
第二节 新就业体制的人才选择原则 233
第三节 新就业体制的劳动力整体配置原则 245
第四篇 劳动力买卖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实现 266
第十章 劳动力买卖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实现 266
第一节 劳动者个人是双重所有者 266
第二节 邓小平的巨大历史贡献 286
第三节 劳动者个人对公共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294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