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在先秦的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奠定 1
一 “文”及其文学意义概说 1
二 “文”与“道” 7
三 诸子著述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进步 10
四 文字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 13
五 “文人”、“文章”和“文学” 16
六 “立言”在士人生命价值中的地位 20
第二章 汉帝国文学的建立和士人政治、思想统一的文学意义 23
一 秦朝不文 23
二 汉初诸侯藩国文学兴盛 25
三 诸侯——游士时代的终结 27
四 大一统帝国文化品貌的初步显现 31
五 儒学成为社会的意识形态 38
六 赋之为一代文学的现实 42
七 赋的内在矛盾 48
八 渐次为经术所笼罩的西汉后期士人的文化观念 53
九 东汉社会的进一步儒学化及大赋艺术价值的衰退 58
第三章 述作意识与文史哲的分离 67
一 创作的发生与时代和个人遭际 67
二 《春秋》在汉人文化创造中的崇高地位 70
三 司马迁《史记》之成一家言 75
四 “述”、“作”资格的下放 78
五 子史的日益专门化及由之而来的与文学的分离 85
第四章 “以声为用”的式微和雅俗意识的对立 92
一 乐府的设置与雅乐之衰 92
二 士大夫视乐府民歌为郑卫之音 96
三 乐教的破产 98
四 新音乐在东汉士人中流行 101
五 文学由音声向文字转化 105
六 “雅”、“俗”的早期意义 110
七 战国诸子开始轻诋“俗” 113
八 “雅”、“俗”在汉代的继续演化和对立 119
九 “雅”在文化观念中的体现 128
第五章 王充对“文人”及其写作活动具有时代开创性的认识 136
一 “文”的宽泛意义向书面表达的归结 136
二 “文人”的成立及对其地位的推尊 139
三 “文章”的概念 146
四 文章著作的功用和责任 151
五 “文人”写作的价值 157
第六章 东汉经学的衰落和文学的进步 166
一 文人的涌现和作品的增多 166
二 经学的衰落 172
三 学术风气的转变 177
四 才艺与经术 187
五 汉末文人多才情 196
第七章 东汉后期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士人精神的新趋向 200
一 西汉文人对道家的汲取 200
二 老庄在东汉渐盛及其对文人事业的重要影响 206
三 不仕之士的生命安顿方式 217
四 士阶层内部交流的增盛 225
五 对人的更为内在的认识理论 229
六 谈论是一种重要的才能 232
七 人伦鉴识和评议及其美学意义 235
八 汉末社会风气的放逸 240
九 文人个性和精神的张扬 246
第八章 文学在汉末走向自觉 252
一 诗歌精神的复苏 252
二 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和风气 259
三 文学地位和价值的新认识 265
四 曹丕的“文人”、“文章”观念 270
结语 277
后记 286
主要参考书目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