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3
导言 3
第一篇 市场 14
考察市场的角度 15
第一章 市场客体:结构分析 19
第一节 市场的核心:市场价值 19
第二节 市场出清与生产条件及其组合 23
第三节 市场结构的类型 27
第四节 市场非出清与生产条件的组合 30
第五节 目前市场的性质及其转化 34
第二章 市场主体:类型分析 39
第一节 卖方市场 40
第二节 买方市场 42
第三节 均势市场 45
第四节 目前市场的基本格局 48
第五节 市场类型的转换:从卖方市场到均势市场 51
第六节 市场类型的转换:从畸形买方市场到均势市场 54
第三章 市场机制: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58
第一节 市场均衡及其形成前提 58
第二节 非均衡的蔓延及其成因 62
第三节 市场机制的运转:有序和无序 67
第四节 目前市场运行的基本态势及其转化 71
第五节 中国市场的基本走向 74
第二篇 资产运行 76
第四章 资产的增殖:增殖价值的形成与实现 77
第一节 由投资向资产的转化 77
第二节 增殖价值的生长机制 80
第三节 折旧与净投资 82
第四节 资产形成的滞后 87
第五节 增殖价值与GNP 90
第六节 增殖价值的实现 93
第五章 增殖价值的初次分解:税收与利润 97
第一节 增殖价值初次分解的意义 97
第二节 增殖价值的初次分解机制 100
第三节 初次分解机制的逆转:以利挤税 104
第四节 初次分解机制的逆转:以税挤利 108
第五节 总税率 111
第六节 抬高总税率的体制因素 116
第七节 评有关税负水平的争议 118
第六章 增殖价值的再分解:资产收益与经营收益 122
第一节 增殖价值再分解的意义 122
第二节 增殖价值的再分解机制 125
第三节 再分解机制与初次分解机制之间的关联性 128
第四节 资产收益率 130
第五节 投资与新增价值的归属--评谁拿 大头 的历史争议 134
第六节 增殖价值的回归 139
第三篇 收入运行 143
第七章 收入归属: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 145
第一节 收入及其经济意义 145
第二节 收入与所有制:原始收入 146
第三节 收入与分配:派生收入 151
第四节 收入与市场:收入基本形成机制 154
第五节 收入结构 157
第六节 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科学界定 161
第八章 收入的增长 166
第一节 收入的价值基础 166
第二节 劳动收入的增长机制 170
第三节 市场收入与计划收入 175
第四节 居民资产收入 177
第五节 收入与GNP:规律性分析 180
第六节 收入与GNP:周期性波动及其客观基础 183
第七节 实际收入 185
第一节 经济市场化与收入差别 187
第九章 收入的差距 187
第二节 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190
第三节 收入差距的制约因素 195
第四节 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198
第五节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201
第六节 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204
第十章 收入的分解与使用 209
第一节 收入使用前的分解及其经济意义 209
第二节 收入的分解机制 213
第三节 消费与消费品价格水平 217
第四节 储蓄与利率水平 221
第五节 收入的最终使用 225
第四篇 消费运行 232
第十一章 消费的水平 233
第一节 消费:经济运行的结果 233
第二节 消费增长机制 236
第三节 消费与GNP 239
第四节 适度消费: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 243
第五节 超前消费与滞后消费 246
第六节 小康消费水平 249
第十二章 消费的结构 255
第一节 消费结构对经济运行的依存性 255
第二节 由消费资料性质所显示的消费结构及其演变规律 258
第三节 由生活费支出所显示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260
第四节 合理消费结构的衡量标准 263
第五节 小康消费结构 268
第十三章 消费启动 272
第一节 消费:经济运行的前提 272
第二节 消费启动的主要特点 275
第三节 消费启动的过程 277
第四节 消费启动的时机 280
第五节 消费启动的条件 285
第六节 评排斥消费启动的投资理论 289
第五篇 投资运行 292
第十四章 投资的规模 293
第一节 投资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 293
第二节 投资的增长机制 296
第三节 国际经验:储蓄-增长-储蓄的循环 300
第四节 投资与GNP 303
第五节 国际经验:投资与GNP 307
第六节 关于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310
第七节 适度生产:投资规模是否适当的衡量标准 313
第八节 滞后生产与超前生产 315
第十五章 投资的结构 320
第一节 投资的先导作用 320
第二节 投资导向:数量型投资与质量型投资 323
第三节 投资导向:存量投资与增量投资 327
第四节 投资导向:投资重点的选择 330
第五节 合理投资结构的衡量标准 334
第六节 工农业投资 340
第七节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投资 343
第十六章 投资启动 347
第一节 投资启动及其变异 347
第二节 投资启动的方式 350
第三节 居民储蓄到投资的转化 354
第四节 投资函数 357
第五节 信贷资金市场 359
第六节 证券投资在金融投资中的地位 364
第七节 有价证券市场 366
第十七章 投资启动向消费启动的转变 372
第一节 经济衰微与投资启动 372
第二节 经济复苏:投资启动向消费启动的转变 375
第三节 启动机制选择的失误:不合时宜的投资 拉动 及其后果 378
第四节 转变条件:压缩投资增长率及其限度 382
第五节 转变条件:提高收入增长率及其限度 384
下卷 391
第六篇 市场总商品容量 391
第十八章 社会商品需求 392
第一节 社会商品需求的科学内涵 392
第二节 社会商品需求的形成:引发性因素 396
第三节 社会商品需求的形成:决定性因素 399
第四节 目标模式:适度的社会商品需求 405
第五节 膨胀的社会商品需求及其转化 410
第六节 萎缩的社会商品需求及其转化 416
第十九章 社会商品供给 421
第一节 社会商品供给的科学内涵 421
第二节 社会商品供给的形成:生产条件 424
第三节 社会商品供给的形成:市场条件 428
第四节 目标模式:适度的社会商品供给 431
第五节 短缺的社会商品供给及其转化 434
第六节 过剩的社会商品供给及其转化 437
第二十章 总均衡 442
第一节 总商品容量与总均衡 442
第二节 总均衡的理论衡量标准 446
第三节 总均衡的实现标志 451
第四节 总均衡的形成及其维系纽带和主要条件 456
第五节 总均衡的形成机制:部门均衡分析 460
第六节 总均衡的形成机制:跨部门均衡分析 463
第七节 结构均衡 467
第二十一章 非总均衡 473
第一节 总均衡与非总均衡 473
第二节 非总均衡Ⅰ与总商品容量 477
第三节 非总均衡Ⅰ与市场机制 482
第四节 非总均衡Ⅱ与总商品容量 485
第五节 非总均衡Ⅱ与总市场机制 490
第六节 结构非均衡 494
第七节 目前非总均衡态势与宏观调节 499
第七篇 市场货币容量 505
第二十二章 货币运行 506
第一节 商品容量与货币容量 506
第二节 货币运行的内涵和特点 511
第三节 货币运行与商品运行 514
第四节 货币运行与资金(资本)运行的联系和区别 518
第五节 资金运行与商品运行 523
第六节 货币运行与资金运行的摩擦Ⅰ:扩张政策分析 528
第七节 货币运行与资金运行的摩擦Ⅱ:紧缩政策分析 533
第八节 货币运行与宏观调节 539
第二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需求量的分析 542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辨析 542
第二节 市场环境的质量:币值 544
第三节 货币需求量的决定 547
第四节 两种偏离 551
第五节 关于货币需求量的调节式 555
第二十四章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供给量分析 563
第一节 货币供给量及其客观衡量标准 563
第二节 货币供给量(M)的层次分解 566
第三节 理论思考:怎样界定企业存款的性质 570
第四节 理论思考:M1与M2的功能有何不同 574
第五节 M层次分解的整体评价 580
第六节 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标模式 584
第七节 货币均衡的形成 587
第八节 货币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化--对现实经验的分析 589
第二十五章 资金均衡与非均衡 594
第一节 资金均衡是货币均衡的基础 594
第二节 财政资金与GNP 598
第三节 财政资金的运行体系 602
第四节 财政资金的均衡与非均衡 607
第五节 信贷资金均衡的形成及其机制 614
第六节 信贷资金非均衡及其转化 620
第七节 信贷调节和货币调节的结合 626
附录 西方货币--信贷调节体系 629
第八篇 经济运行及其监测 635
第二十六章 经济运行与适度调节 636
第一节 经济适度增长的科学内涵 636
第二节 适度增长的实质:谋求高增长或快速增长 639
第三节 适度增长的生产条件 642
第四节 有效益增长和无效益增长 645
第五节 适度增长的市场条件 649
第六节 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654
第七节 速度与比例(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657
第八节 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660
附录 关于速度与效益之间关系的数学描述 664
第二十七章 经济波动与政策调节 666
第一节 经济周期 666
第二节 良性循环与非良性循环 672
第三节 国际经验: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结合 678
第四节 从扩张到紧缩: 硬着陆 681
第五节 从扩张到紧缩: 软着陆 688
第二十八章 经济波动的监测:通货膨胀与失业 694
第一节 政策调节的两难选择 694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危害 696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深层次成因 699
第四节 失业的危害 706
第五节 失业的深层次成因 708
第六节 适度增长: 双抑制 的统一 712
第七节 关于 菲利普斯曲线 715
第八节 中国失业的特殊性 718
第九篇 对外经济运行 722
第二十九章 国内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运行 723
第一节 经济内向发展与外向发展 723
第二节 国内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运行的关系 726
第三节 国际价值理论与比较利益原理 732
第四节 国际收益 735
第五节 国际机遇与国家安全 740
第三十章 商品进口与出口 745
第一节 对外贸易的优先增长 745
第二节 进口与出口的时机选择 749
第三节 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均衡和非均衡 754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 757
第五节 进出口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化 760
第三十一章 资金输入与输出 766
第一节 初次调节与再次调节 766
第二节 资金输入:产业资本(外资) 769
第三节 资金输入:借贷资本(外债) 775
第四节 资金输出:特殊性考察 780
第五节 外汇储备与对外贸易 784
第六节 资金输出与外汇储备的关系 790
第七节 国际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与宏观调节 793
第十篇 宏观调控方式 798
第三十二章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 799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性质:计划调节还是政策调节 799
第二节 政策调节各目标间的摩擦与协调 802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分配环节还是流通环节 806
第四节 层次调节与整体调节 810
第五节 宏观调控的启动机制:投资还是消费 816
第六节 消费 热点 的选择 820
第三十三章 从计划调节到政策调节的转变 827
第一节 目前宏观调控的性质和特点 827
第二节 双重调节的局限性与后果 832
第三节 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着力点 837
第四节 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启动机制 841
结束语 845
后记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