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业余总编;庐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504832
  • 页数:925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序一 卢荣景 1

序二 宛敏灏 1

序三 刘永火 刘朝祝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章 建置区划 5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51

沿革 51

县域变迁 53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4

清及清代以前行政区划 54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55

民主政权区划 62

解放后行政区划 63

区划现状 70

第三节 县城 74

城区街坊 74

庐城概况 77

文化古迹 78

区、乡 79

第四节 区、乡、集镇 79

集镇 82

第五节 地名普查 8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89

第一节 地质 89

岩层分布 89

地质构造 91

岩浆岩活动 94

第二节 地貌 95

山区丘陵区 95

圩畈区 97

湖泊 98

第三节 气候 99

四季特征 99

光能和气温 99

霜雪 101

降水 101

风、沙、雹、雾 102

第四节 水文 106

河流 106

水文站点 109

土壤分类 110

地下水 110

第五节 土壤植被 110

土壤养分 113

植被 113

第六节 野生动植物 114

野生动物 114

野生植物 115

第七节 自然灾害 118

建国前自然灾害 118

建国后自然灾害 119

附:异常现象 122

人口编查 125

人口普查 125

第三章 人口 125

第一节 人口普查 125

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126

人口发展 126

人口分布 131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32

民族姓氏 132

性别构成 133

年龄构成 134

附:老年人口情况 136

文化、职业构成 137

第四节 人口控制 138

第五节 婚姻家庭 139

婚姻 139

家庭 140

第六节 人民生活 141

农民生活 141

职工生活 143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47

封建土地所有制 147

第四章 农业 147

土地改革 150

互助组、合作化 154

人民公社 155

家庭联产承包制 157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 158

农业丁口 158

农业劳动者 159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 160

耕地面积 160

农作物品种与分布 160

农作物产量 164

第四节 农技农艺 172

耕作制度 172

土壤改良 174

作物栽培 175

良种选育 176

植物保护 177

合理施肥 179

农技推广 179

附:县良种繁殖农场 180

农业机械 181

传统农具 181

第五节 农机具 181

第六节 农业区划 184

区划综合报告 184

农业分区 185

第五章 林业 187

第一节 森林资源和分布 187

资源清查 187

林木品种 188

分布 189

植树 191

育苗 191

采种 191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91

林木改造 192

第三节 林业管理 193

山林权属 193

林木抚育 194

防火 194

防治病虫害 195

防止滥伐 195

第四节 林场 苗圃 196

冶山苗圃 196

百花寨林场 197

东顾山林场 197

社队林场 198

第五节 木材经营 198

附:古老珍贵树种 199

第六章 畜牧水产 201

第一节 畜牧 201

畜禽品种与分布 201

饲料、牧草 203

饲养 203

附:县种畜场简介 204

疫病防治 204

第二节 水产 205

水产种类及分布 206

水产生产 206

渔政管理 209

附:县水产养殖场简介 210

第七章 水利 211

第一节 河道治理工程 212

兆河 212

县河 213

杭埠河 213

塘串河 213

柯坦河 214

马槽河 214

金牛河 214

罗埠河 215

盛桥河 215

瓦洋河 215

黄泥河 216

黄屯河 216

罗昌河 216

第二节 圩堤 217

庐北大圩 218

杨柳圩 219

天井圩 219

裴岗联圩 219

盛桥联圩 220

金同圩 220

零星小圩 222

涵闸陡门 223

第三节 蓄水工程 223

湖 223

水库 224

塘 226

第四节 引水工程 227

舒庐干渠 227

分干渠 228

支渠 228

其他沟渠 229

附:安徽省规模宏伟的舒庐干渠竣工放水 229

第五节 排灌设施 230

县属机电排灌站 230

区乡机电排灌站 232

围垦 235

第六节 白湖围垦和蓄洪 235

蓄洪 238

第八章 工业 241

第一节 体制 246

国营工业 246

集体工业 247

第二节 工业门类 248

电力工业 248

机械工业 254

化学工业 255

食品工业 256

建材工业 256

轻纺工业 258

第三节 主要工厂简介 259

安徽省风机厂 259

安徽省活塞厂 260

县农业机械厂 260

庐江锁厂 261

县船舶修造厂 261

县汽车修理厂 261

县化肥厂 261

县橡胶制品厂 262

县化工总厂 262

县水泥厂 263

县轮窑厂 263

县建筑公司预制厂 263

县美术瓷厂 264

县酒厂 264

县酱制厂 264

县食品厂 265

县印刷厂 265

县色织厂 265

县针织厂 266

县服装鞋帽厂 266

县塑料厂 267

附:白湖农场主要工厂 267

第九章 矿业 269

第一节 矿产资源 269

黑色金属矿 269

有色金属矿 270

多金属矿 270

非金属矿 271

第二节 矿业生产 284

铁矿生产 285

硫铁矿生产 286

明矾生产 287

其他金属矿生产 288

非金属矿生产 288

第三节 矿产管理 289

第十章 交通 291

第一节 陆路 291

道路 291

运输 297

公路养护和绿化 300

航道港口 302

第二节 水路 302

运输船舶 305

客过货运 307

第三节 搬运装卸 312

第四节 桥梁渡口 313

桥梁 313

渡口 320

第五节 交通管理 321

运输市场管理 321

车辆船舶检审 322

交通安全管理 322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十一章 邮电 323

第二节 邮政 324

邮政 324

发行 325

投递 326

集邮 327

第三节 电信 328

电话 328

电报 330

传真 330

第一节 经营管理 333

第十二章 乡镇企业 333

第二节 产业结构 334

附:三个老企业简介 337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37

第十三章 商业 343

第一节 体制与网点 343

私营(个体)商业 343

供销合作商业 346

集体商业 347

国营商业 348

生产资料购销 350

第二节 商品购销 350

土特产品购销 354

废金属收购 358

副食品购销 359

日用工业品购销 363

第三节 饮食服务 369

饮食业 369

旅馆业 372

其他服务业 373

第四节 集市贸易 376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79

市场收购 383

第十四章 粮油 383

第一节 粮油收购 383

公粮征收 384

统购 384

三定 384

超购、换购、议购 385

第二节 粮油销售 387

统销 387

补助和奖售 388

城镇粮油供应 388

粮油储存 391

第三节 储运 391

调运 392

第十五章 工商管理 393

第一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393

工业和手工业改造 394

商业改造 395

牙行业改造 396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397

市场管理 397

经济监督检查 398

登记发证 399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400

第三节 物价管理 402

市场物价 402

物价监督管理 407

第四节 标准计量 412

计量 412

标准化 413

第十六章 财政税务 415

第一节 财政 415

财政体制 415

财政收支 416

财务管理 423

第二节 税务 426

税收体制 426

税种税率 427

税务管理 435

第三节 审计监督 436

第十七章 金融 439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39

典当 439

钱庄 439

银行 440

信用合作 441

保险 442

第二节 货币 442

流通 442

比值 443

第三节 信贷 444

工商信贷 444

农业信贷 445

基建拨款、贷款 446

信用合作信贷 446

储蓄 448

第四节 存储 448

存款 448

第五节 结算 451

第六节 金库债券 451

金库 451

债券 452

第七节 保险 452

第十八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455

第一节 城镇建设 456

县城建设 456

集镇建设 464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75

小集市 475

乡村 484

第三节 建筑业 487

建筑队伍 487

设计、工程 488

设备 489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490

公房管理 490

附:白蚁防治 491

建房用地管理 491

第五节 土地管理 492

土地占用 492

管理 492

第六节 环境保护 494

污染 494

监测与治理 495

第十九章 党派群团 49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499

党组织和党员 499

中国共产党庐江县历次代表大会 507

县委工作纪要 513

宣传教育 516

纪律检查 518

统战工作 521

县委工作机构 523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525

组织机构 525

主要活动 526

第三节 其他党派 528

青年党 528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528

民社党 529

第四节 群众团体 529

工人团体 529

农民团体 534

妇女团体 535

青少年团体 537

工商团体 540

科技团体 541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4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543

第二十章 人大 政府 政协 543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544

内设机构 548

依法行政和办理提案 549

第二节 政府 551

县署(县衙) 551

公署、政府 552

附:县参议会 553

民主县政府 556

人民政府 557

外事侨务 565

信访 565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 566

历届会议 566

内设机构 568

参政议政和办理提案 568

第二十一章 公安司法 571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二节 社会治安 572

剿匪反霸 572

取缔反动会道门 573

镇压反革命 573

禁毒、禁娼、禁赌 574

登记审查国民党党、团、军、警、特人员 574

打击刑事犯罪 575

治安保卫 575

户籍管理 576

消防 576

特种行业和危险物品管理 577

第三节 看守 劳改 577

看守所 577

经济检察 578

刑事检察 578

第四节 检察 578

劳改农场 578

法纪检察 579

监所 劳改检察 579

第五节 审判 579

法庭 579

审判 580

第六节 司法行政 580

法制宣传 580

法律顾问和公证 581

民事调解 581

第二十二章 民政 583

第一节 基层选举 583

第二节 社会福利 585

慈善事业 585

社会福利事业 586

农村“五保” 586

第三节 优抚 587

优待和国家补助 587

群众优待 589

第四节 救济 590

灾害救济 590

烈士追抚和换证 590

拥军优属和慰问 590

社会救济 592

扶贫 593

第五节 退伍安置 594

复员、退伍安置 594

伤病残退伍军人安置 595

特殊安置 595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95

第七节 殡葬改革 597

劳动就业 599

第二十三章 劳动人事 599

第一节 劳动就业和安置 599

支边和城镇居民下放安置 600

知识青年下放与安置 600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02

干部编制 602

干部录用和安置 604

干部任免 605

干部奖惩 606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607

老干部管理 608

劳动保护 610

劳动保险 611

职工福利 611

第四节 工资 613

薪俸津贴和供给制 613

工资改革 613

奖励工资 614

工资基金管理 615

第五节 退职 退休 离休 616

募征兵役 617

第一节 兵役 617

第二十四章 军事 617

志愿兵役 618

义务兵役 618

预备兵役 619

第二节 驻军 619

明、清驻军 619

国民党军队 620

附:日本侵略军 620

人民军队 620

第三节 地方武装 621

清、民国地方武装 621

人民地方武装 622

第四节 民兵 627

组建 627

训练 628

主要活动 629

第五节 重大兵事 629

太平军、捻军与清军之战 630

荷包山战斗 633

罗家嘴武装暴动 633

夏家树棵反“清剿”战斗 634

拔黄泥河据点 634

处块吴可庄 634

红军攻克黄泥河 634

高基岭遭遇战 635

汪庄事件 635

毛竹园大捷 636

活捉吴树棠 636

夏家墩战斗 636

金牛山之战 637

兆河伏击战 639

公审夏镜然 639

庐江县城的三次解放 639

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 640

第一节 群众文化 641

文化事业单位 641

第二十五章 文化艺术 641

民间文艺形式 643

民间传说 651

群众文化活动 653

第二节 戏剧 654

剧种、剧团、剧目 654

剧场 656

第三节 电影 656

影、剧场(院) 657

电影放映队 657

发行放映机构 658

放映 658

第四节 著述 创作 659

著述 659

文学创作 663

艺术创作 664

第五节 图书档案 665

图书馆 665

图书发行 666

档案 666

报刊 667

第六节 新闻 667

通讯报道 668

广播电视 669

第七节 文物古迹 672

古墓葬、古遗址 672

古桥、古井 675

古窑、古矿 677

古祠、古亭 677

其他古迹 677

馆藏文物 678

附:文物收藏家刘体智、刘体信、王坤江 679

革命纪念地纪念物 680

名胜 681

第二十六章 教育 685

第一节 儒学教育 685

学宫 685

书院 686

社学 687

学堂 687

私塾 688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89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90

学制 690

学校 690

附:城关小学简介 692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93

学制 693

学校 693

人才输送 698

第五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701

卫生学校 702

师范学校 702

农技学校 703

职业学校 703

第六节 成人教育 704

业余教育 704

函授、电视教育 705

其他形式教育 705

第七节 教育经费 706

第八节 教师队伍 707

第九节 勤工俭学 70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11

县人民医院 711

第二十七章 医药卫生 711

县中医院 712

县卫生防疫站 712

县妇幼保健站 712

区卫生院 713

乡卫生院 713

第二节 中医西医 714

中医 714

西医 714

卫生队伍 715

附:单方验方 717

第三节 中药西药 719

中药 719

西药 721

第四节 卫生防疫 721

爱国卫生运动 721

饮水卫生 722

食品卫生 722

环境卫生 723

预报接种 724

疫病防治 724

地方病防治 727

第五节 妇幼保健 729

新法接生 730

妇女保健 730

儿童保健 732

第六节 医政药政 732

医疗制度 733

剧毒和麻醉药品管理 733

医药市场管理 734

药品制剂管理 735

武术 73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737

第二十八章 体育 737

军事体育 738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38

第三节 体育竞赛 739

第一次体育运动会 739

建国后历次运动会 740

第四节 体育设施 742

体育场 742

灯光球场 743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45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745

县科学普及协会 745

第二十九章 科技 745

第一节 科技机构 745

县地震办公室 746

县气象站 74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46

专业人员 746

技术培训 74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747

第四节 科技普及 751

科技宣传 751

科技推广 752

科技情报与咨询服务 752

第五节 防震与测报 753

防震和宣传 753

测报 753

附:震前异常现象和历年地震情况 754

第六节 气象观测 757

观测、预报 757

土火箭研制和人工降雨 757

第七节 农村能源 758

沼气 758

节能水箱 759

省柴灶 759

第三十章 宗教 761

第一节 道教 761

第二节 佛教 762

第三节 基督教 764

第四节 天主教 伊斯兰教 765

第三十一章 风俗 767

第一节 生产、学习风俗 767

农业 767

工商业 767

饮食 76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768

学风 768

服饰 769

居住 770

第三节 礼仪习俗 770

婚姻 770

丧事 771

上梁 771

诞生 771

第四节 岁时习俗 771

中秋节 772

端午节 772

元宵节 772

春节 772

清明节 772

除夕 773

第五节 陋俗、避讳和禁忌 773

陋俗 773

避讳 773

禁忌 773

第六节 乡规民约 774

第七节 社会新风 775

系属和特点 777

区划 777

第一节 系属、特点和区划 777

第三十二章 方言 777

第二节 语音 778

声母 778

韵母 779

声调 781

声、韵调的差异 782

轻声和变调 783

第三节 词汇 784

基本特点 784

方言词汇辑要 787

第四节 语法 816

词法 816

句法 818

附1:方言故事标音举例 823

附2:地方字 824

第三十三章 人物 825

第一节 人物传 825

第二节 人物简介 856

历史人物 856

现代人物 862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882

附录 893

一、文献 893

二、文告 905

三、重大事故纪实 918

(一)交通 918

(二)火灾 919

(三)中毒 919

(四)工伤 920

四、历代修志纪略 921

后记 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