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1
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重新确立 10
三、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21
四、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8
一、实现工作重点转移,集中力量搞好现代化建设 37
二、坚持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循序前进的原则 45
三、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52
第二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7
四、坚持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 58
五、坚持靠科学技术进步振兴经济 66
六、坚持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原则 73
七、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高涨 80
八、加强基础工业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93
九、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00
十、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07
十一、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统筹安排生产与人民生活 114
十二、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119
十三、帮助贫困地区改变面貌 128
第三编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3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国之本 133
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40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48
四、加强思想战线的领导,反对错误思想倾向 157
五、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70
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79
第四编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189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全面改革 189
二、农村改革的成就与方向 199
三、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10
四、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17
五、计划体制的改革 226
六、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政府机构管理经济职能的转变 234
七、商品流通体制和价格体系的改革 247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 258
九、分配制度的改革 268
十、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 274
十一、劳动就业和劳动制度的改革 283
十二、加强和发挥城市功能 291
十三、发展和推进横向经济联合 300
十四、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政策 308
第五编 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32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目标 323
二、领导体制的改革 332
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339
四、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349
五、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357
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369
第六编 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 369
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379
三、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 392
四、科技和科技体制改革 404
五、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 411
六、社会主义的体育、卫生工作 417
第七编 团结起来,争取新胜利 426
一、全面落实党的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26
二、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432
三、正确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 446
四、增强民族团结 促进共同繁荣 453
五、贯彻党的宗教侨务政策和对台胞、台属的政策 462
六、实行“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 472
七、建设人民军队 增强国防力量 480
八、发展和平外交扩大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489